孩子的数学符号意识不强该怎么办呢?

如题所述

一、符号意识是什么?

符号意识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第二个核心概念。2011版课标,将原来的“符号感”改为了“符号意识”,其意义与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和数学符号的本质意义要求更加吻合。同时,根据2022版新课标,对符号意义的定义是指能够感悟符号的数学功能,符号意识是形成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的经验基础。对小学阶段学生有以下几点要求:

1)知道符号表达的现实意义;

2)能够初步运用符号表示数量、关系和一般规律;

3)知道用符号表达的运算规律和推理结论具有一般性;

4)初步体会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

因此可见,符号意识的内涵是代数思想,符号是数学抽象的特殊表征形式,不仅在代数领域如此,而且在几何领域也是如此。

二、小学数学符号意识到底学什么?

    大小符号:学习比较大小时,学生需认识“>”,“<”和“=”,并知道其读法和作用,初步感知符号在数学中的功能和文字的不可替代作用。

    运算符号:在加减乘除法四则运算学习当中,孩子需要理解并学习运用“+”、“-”、“×”和“÷”。

    公式符号:学习乘法时,会引入速度公式,孩子也需要学习速度、时间、路程的符号表示。

    单位符号:学习单位用字母符号来表示。比如:长度单位(km,m,dm,cm,mm),面积单位(面积单位:k㎡,㎡,d㎡,c㎡,m㎡,h㎡),容积单位(L,mL),质量单位(t,kg,g)等等。

    几何符号:用字母表示图形或立方体的面积、周长或体积,比如三角形面积S=1/2(ah),平行四边形面积S=ah,长方形周长面积C=2(a+b),长方体体积公式V=abh=Sh等等。

    分数符号:体会用不同的符号来表示分数对分数计算产生的重大影响,从而进一步体会用简明的符号来表示数的重要性。

    角度符号:学习角的度量,学会角的符号表示。比如,三角形ABC用符号表示角∠A、∠B、∠C。

    三、作为家长和老师,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符号意识呢?

    (1)引导学生理解符号的内涵,理解符号正确传递的信息

    如果学生没有正确领会符号的内涵及真正意义,很难将其恰当地运用到题目的运算当中去。所以在孩子们刚接触符号时,就需要帮助孩子辨析及明确符号的意义,讲清楚由来、作用及使用方法。而当孩子真正掌握了这些数学术语及符号内涵,便能快速且准确地理解题意,解决问题。

    (2)在解答例题中感受数学,体会数学符号作用

    比如这样一道“用字母表示数”的例题:小红1岁,爸爸比她大30岁,怎么表示爸爸的年龄?

    大多数孩子能顺利回答,但随着小红的年龄不断增加,就需要不断更新答案,这时便可以引入数学符号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根据年龄差不变的特点,可以用字母表示小红的年龄,那么爸爸的年龄可以是a+30、x+30、y+30。孩子顿感轻松,也能切身感受到数学符号的价值,体验到数学符号具有的简练、清晰的特点,从而也更加喜欢用数学符号去学习数学,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符号意识。

    (3)在实际应用场景中,运用数学符号的使用

    比如超市场景,收银员需要计算顾客消费的总金额,所以我们需要用到“+”进行加法运算得到总合。如果号顾客付了一百块,我们需要根据金额找零,我们则需要用到“-”来计算除去物品金额还剩余多少钱。多多结合生活场景,让孩子在具体情境中运用符号去解决问题,能够有效地加深他们对符号意义的理解,准确地选择数学符号,从而更加快速地解决数学问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