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知章留下的遗迹有哪些?贺知章的介绍以及影响?

如题所述

现存诗19首,多为祭祀乐章和应制诗。文有《龙瑞宫记》、《会稽洞记》各1卷。今存《龙瑞宫记》摩崖,留存于宛委山南坡飞来石上,为难得之古代题刻。《新唐书》、《旧唐书》有传。贺知章是初唐著名诗人,也是一位历史文化名人。他的《回乡偶 书》、《咏柳》等诗篇,可谓妇孺皆知,脍炙人口。对这位历史名人的籍贯和故居地,目前仍存在着几种说法。一是 周峰主编的《隋唐杭州三大诗人》中说贺为杭州人,并注明为今杭州 萧山。二是谢善铙主编的《古越醉话》一文中,认为贺是萧山人或绍 兴人还不清楚。三是鄞县闻氏认为贺既不是萧山人,也不是绍兴人, 而是四明人,依据仅为贺有“四明狂客”之称号。还有的书中称贺为 钱塘人、会稽人,但大多注明为永兴县人。此外,对贺的古宅也有多 种说法,有今萧山区的周家湖、原云石和来苏三处。近日,因位于新塘街道文里头村的明代建筑罗婆桥突然坍塌,在 寻根追源过程中,经过探访和查阅资料,偶然获得有关确定贺知章籍 贯和故宅的重要信息。经我们初步考证,其故居地为越州永兴县潘水, 即今萧山区新塘街道罗婆桥北端。从唐诗中探寻贺知章故籍贺知章,字季真。武则天证圣元年及进士第,在中书省官员陆象 先的举荐下入长安当四门博士,以文词名扬京城,深得皇上敬重,成 为皇太子老师。天宝三载荣归故里,正月庚子离长安,二月回到永兴 故乡,见宅旁河边一棵高大的翠柳,即兴作《咏柳》诗:“碧玉妆成 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 首诗未注明出处,但据史料所知,系贺从北方回故乡萧山时所作尚无 异议。据查唐代杭州地图,从长安坐船到浙江的樟亭驿,并不经过西 湖,而是经过清湖河———中沙河———浙江樟亭到萧山县城。再说 当年绍兴还未建千秋观,即贺知章回乡定居之所。当年贺先回到萧山 故宅时,见到旧宅旁的一棵杨柳特别高大,加之心情激动,故有感而 作《咏柳》一诗。《采莲曲》也是贺知章青年时在永兴河中采莲荷的作品。诗云: “稽山云雾郁嵯峨,镜水无风也自波,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 芰荷。”这里的镜水是指无风的水,“自波”是因为有河中的流水, 而八百里镜湖的中心是没有“中流”和“莲荷”的。那么稽山是不是 指绍兴的会稽山呢?即贺知章出生地是不是今天的绍兴呢?这里有个 宏观与实观的问题,例如当年永兴县(即今萧山区)是划入会稽县的, 而在他十九岁那年才恢复永兴县,所以贺知章的“籍贯”也可以填上 “会稽”二字,但具体出生地未变,当在永兴潘水河(今萧山南门江) 一带。原永兴县的苧萝山、越王峥也是会稽山的支脉,连会稽山的山 神也叫永兴公,所以贺知章在故乡永兴采荷时乌了稽山的嵯峨之貌。 贺知章的《晓发》一诗则更能证明他的家离萧山城很近:“江皋闻曙 钟,轻枻理还舼,海潮夜约约,川雾晨溶溶。始见沙上鸟,犹埋云外 峰,故乡杳无际,明发怀朋从。”这是贺知章青年时从家里坐小船到 西兴渡口时作的一首诗。他拂晓出发北上,坐小船到西兴江边天已大 亮,再回头看故乡及送行的朋友已经遥不可见,前面出现了杭州的云 峰。估计这段水路约需1个多小时,与县志所载的贺担僧宅在旧来苏乡 的记载是相吻合的。 补充: 从罗婆寺推断贺知章宅萧山罗婆寺和罗婆桥的历史由来已久,两者应同出一人“罗婆”。据《民国萧山县志稿》记载:“罗婆桥,明万历年间赵汭修。”那么 这个“罗婆”是谁?为何要立寺?我们在调查中,文里头村的一位李 先生提供了一个重要信息,他说我们向宗教局要求批修罗婆寺的报告 中提到一句“罗婆寺本名叫云门寺,以道教所供奉的关云长命名,每 月十八有个太平相会。”后来在县志中查到了云门寺在萧山有二个, 其中一个就在原来苏乡。据乾隆志引康熙志:“毛奇龄荷仙词序,荷 仙者就是荷担僧,相传来苏18都(乡)云门寺即贺宅。贺出行,有人 问:念佛何用?答:成仙耳!所以亦名荷担仙。”当时寺僧年年祭祀, 且赞道:“昔日有个荷担僧,前头担母后担经书是也。”那么这个荷 担仙是谁?清·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曾专门请教专修国史的老师,师答: “是贺知章也!他是你们萧山人”。旧时来苏乡,乡有周宫湖,现称 周家湖,贺请求唐皇赐周宫湖,而唐皇赐予鉴湖。根据明弘治年编的 萧山诸湖水利图得知,周家湖与云门寺相近。从这一史料中还看出, 贺知章母亲因受山川中的邪气得了瘴病,不能行走,贺担僧孝母,用 “箩筐”前担其母后担经书,挑行于乡间,故乡人称其母为“箩婆”。 后来贺知章拆宅建寺,名云门寺,俗称“箩婆寺”。旧萧山县志曾记 载:“来苏乡云门寺,相传为贺担僧的宅。”而此志中已不再写“荷 担僧”了。贺知章不但熟通经书,而且用草书专门写了《孝经》,是个孝子, 到三十七岁时才去考进士,这与他孝顺母亲有关。一千多年前的萧山 农村,“箩筐”是一种盛菱藕,担稻穗的常用农具,也可以担人,所 以今之“罗婆”就是昔之“箩婆”,何况古时“箩”和“罗”音形相 同可通。可见“罗婆寺”就是“箩婆寺”,以贺知章之母“箩婆”命名。这里还有一点要特别说明,在《萧山县志》上的这段记载,并不 是传说,而是毛奇龄听到这个传说后去问翰林院的老师,老师明确告 诉他:萧山的荷担僧就是贺知章,他是唐之学士也! 补充: 从罗婆寺推断贺知章宅来看,可以确定贺知章故宅就在今新塘街 道罗婆桥北。从道教中求解贺知章的出生地贺知章字季真,号四明狂客、黄冠道士,这些字号都和贺知章的 道教信仰有关。何谓季真?“季”是少小的意思,“真”是指教门的 真人或真仙君,可以说他少小时就想做真仙君。李白忆贺知章诗: “敕赐镜湖水,为君台沼荣”。这里的君和台均指仙君仙台,沼是宅 旁河湾。可见当年李白已称贺知章为“真仙君”了。宋代词人楼明题 贺知章像词:“不有风流贺季真,更谁能识谪仙人?”李白、贺知章 晚年都是正统的道教名流。贺知章所号“四明狂客”是自比张良从赤 松子游,过隐士的游逸生活,显然,四明山区是他出游的理想之地。贺知章自称黄冠道士,是他奉信道教的最好证明。陶元葆《生查 子》:“黄冠人已遥,一曲亭何处?”他的密友卢象《送贺监归四明 应制诗》:“山阴旧宅作仙坛,湖上闲田种芝草”。芝草即灵芝,又 名仙草,能治百病。贺知章在永兴时到周家湖去垦田种芝草,用道教 医术给百姓治病。旧时贺家宅地上还有一口名为“龙眼”的水井,而 道教把东流之水和井水称为“符水”,用于祛邪治病。据传当年贺母 “罗婆”就是用此井水疗病。遗憾的是此井现已被填埋,今在罗婆寺 内。贺知章天宝初归乡时,曾对知友卢象说:“辞农五十载,今日复 东归。”他在永兴周家湖畔种田采药,都是船去船回,所以元代郑洪 《萧山秋兴》诗中把周家湖称为“贺监湖”。明代张时镇也作《和乐 丘诗》:“湖上春风贺监船。”今查考原来苏乡和周家湖地名,宋代 史料中都有记载。日前,我们在查考罗婆寺时,意外发现了在一香炉上有“戊辰宫” 之石刻,这“宫”字则证明是道士所居之地。另据《王莽传》载: “以戊辰直定,御王冠,即真天子位。”唐时王冠与黄冠通用,这 “定”字是指选定黄道吉日建造宫室,这与黄冠道士之名有关。而据 道书记载,黄帝还宅升天之日,叫“庚午”日,由此推知“戊辰”日, 为贺知章拆宅建宫成仙之时,故有“戊辰宫”之香炉。此处就是贺知 章的出生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