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早读如何安排

如题所述

每个学校在设计课程时每天都安排了早读课。我们高关初级中学每周的语文早读课一般是两次,每次早读课的时间在二十至五十分钟不等。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相当重要。早读,更是语文学科组织教学的重要环节。可见,我们在努力抓课堂教学的同时,也应重视研究和高效利用语文早读课。但是,如何提高早读的质量,却是长期以来困扰我们的一个焦点问题。科学合理地利用好这一黄金时间,会有利于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巩固、深化和拓宽,有利于学生“读”的兴趣和能力的增强。但遗憾的是目前的早读课还存在着这样的情况:

一、在早读课的目标上,教师仅是督促学生将课文内的词语进行解释,规定要求背诵的部分读熟,早读课变成了为背而读的课。

二、在早读课的形式上,教师为了不占用学生的时间,多由学生自由支配,只强调是否在读,只满足早读课“书声琅琅”的氛围;至于读什么,读得怎样,教师都过问较少。

三、在早读课的行为主体上,教师认为是学生的事,只要学生读就行。教师只是按时到班“看”早读,在行走间偶尔抽查背诵。这种单纯记忆性的背读,随意性的漫读和一味由学生自读的情形,长期下去直接影响早读课的效果,未能积极有效促进语文教学效果的巩固提高。再这样下去,非但学生朗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难以提高,对语文内容的理解难以加深,恐怕连早读的兴趣也会逐渐萎缩。

面对此种情形,怎样才可以提高语文早读效率,科学客观地安排早读课呢?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课前确立早读的目标

早读课不排除学生用大脑最清醒时间记忆课文重点内容,但我认为更应加入学生阅读发展的总体趋势,因为课内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课外的延伸更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因此在学年初或学期初就制订出本学年或本学期切实可行的计划,进而分解到各周各天的早读课上指导落实,循序渐进,厚积薄发,形成一个完整的阅读系统。如初一,可抓住诗歌朗读这一环节,教师收集浅显的著名诗歌,在每次早读课时抽出五分钟左右时间,让学生自主朗读、背诵,逐一过关,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及熏陶其思想感情的目的。一年下来,少说心里也装有一百多首古诗,试问能背诵一百多首诗的人,他的语文素养会怎样吗?古语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就是语感的功效,不顺多言,学生已自如掌握了语言,与其让教师不厌其烦的肢解文章内容,还不如让学生自主去领悟感受语言。初二,可抓住文言片断阅读,在我国五千年的文化中,有多少传统文化的精华积淀在文言文中,为了汲取这些文质兼美的作品的养分,教师可挑选一些浅显简短的文言短篇,如:寓言性文言短文、优秀人物轶事及文言成语溯源等,让学生在每天早读时抽出五分钟朗读、背诵。一周一篇过关,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及陶冶其思想情操。四十多篇的文言精品藏在胸中,则自然使人清纯方正,这是多少道德家梦寐的结果啊!初三,可选些美文佳作让学生诵读,许多美文佳作都积淀着作者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阅读这样的文章,就似与知已谈心,但不苛求学生背诵,只求一得。特别是初三面临着升学与就业,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交叉时,让书来荡涤他们浮躁的心灵,成效尤为显著。一年下来,读上几十篇美文佳作同样也是人生的一件乐事。

总之,这就要求作为引导者的教师,每节早读课前,为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有目的去开展工作,使他们作到有的放矢,确立早读课的目标,不能好高鹜远,要根据班级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只要我们明确目的,统筹安排,在落实课文重点内容的同时,给学生提供一片更为广阔的语文阅读空间是早读课的当务之急,也是提高语文早读课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早读的方式方法需要合理地组织安排,不可放任自流。

在早读课的形式上,变“单调朗读”为“多种形式相结合”,早读课并不仅仅只满足于“朗读”,可采用多种形式,活跃早读课气氛,增强早读课效果。

虽然,早读课是以“朗读”为主,但并非只是学生自主一读到底这一传统形式,为此可采用多种方式朗读。如教师声情并茂范读,让学生体会朗读技巧;听读古诗、课文录音,让学生掌握抑扬顿挫方法;指导时重点语句诵读,让学生理解文章情感;引导学生背诵,让学生感知理解记忆方法;组织学生速读,培养学生迅速捕捉语言信息的能力。针对具体课文,可在教师组织下,采用分段朗读、分组朗读、分角色朗读、比赛式朗读、默读等形式而展开,丰富早读课内容,活跃早读课气氛。

总的说来,课堂教学注重的读的手段、形式,在早读课上更应该用好、用足,还给早读课更自由、更宽松的氛围。当然,这些形式的采用都要与学年或学期的早读目标设置相一致,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有益补充,从而提高语文早读课的效率。

三、变“单一的学生操作型”为“教育参与的助读型”。

“单一的学生操作型”已经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但教师的主导性毫无体现,教师是游离于早读之外的看班而已,而单一的学生操作,学生的学习精力容易疲惫,学习兴趣最易丧失。为此,早读课教师按时到班后,可占用三分之一左右时间,组织和指导学生早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朗读课本上多加指导,在朗读形式上尽可能翻些花样,力求把每节早读课上的有序、有效、有特色。

四、早读的效果要检查,应善始善终,保质保量。

如果只安排了早读的任务而不检查效果,个别自觉性不强的学生会产生偷懒心理,会出现:说闲话、做小动作、看课外书、睡觉甚至惹事生非等恶习。学生还是畏惧严师的,因此教师要做好对早读效果的检查和抽查。时间可选在早读中间或最后,并根据学生学习层次注意优差兼顾,难易适中。比如让学困生朗读所要求的词、段、篇等;中等生听写词、短语或句子;优生背诵或复述课文。没有完成所要求的早读任务怎么办?责其限期“达标”,下次早读再检查,绝不姑息迁就。否则,检查只会流于形式,使学生产生“南郭先生”式的投机取巧的心理,并养成对学习、工作不负责任,得过且过的坏毛病。  
诚然,如何提高语文早读课的效率,还有待各位语文教育工作者积极的思考,只要我们明确目的,形式翻新,教师参与,同时根据学生心理特点,结合教材内容,开展一些针对性、趣味性强的实践指导活动,激活学生思维,增强语言表达能力,我认为这样可以有效提高语文早读课效率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1-20
可以安排学生读名著、识记生字词、背诵课文、文言文、诗词及优秀作文等
第2个回答  2014-01-21
诗词第一位
第3个回答  2014-01-21
早读名著,多记生字和生词
第4个回答  2014-01-21
亲 求采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