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业交易过程中,对数码印花作适当的品质评价尤为重要,彩色印花工艺的复杂性众所周知,一件数码印花的制作,往往经过十数个步骤才能完成,其中涉及到公司、工作人员等,不同环境、不同时间,亦对数码印花的评价方式或要求有所不同。所以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订定一些规范和相应的观测条件。
因此,我们只有规限环境这种外围因素,才能给数码印花进行主观的评价,这样才称得上是公平、客观,才能减少因环境造成的争拗,所以标准的照明环境及标准光源是必须的。
数码印花的色差
色差可分为(1)原稿色差:再现原稿的颜色阶调是印花复制的目的,使数码印花与原稿达到真假难分的程度就是主观评价的最高标准。(2)同批色差:是指同一批产品在同一色相区的同一位置,不同印张之间的色误差。(3)异同批色差:是指同一产品的不同批之间的色误差,如果每批印花的颜色都略有差异,当它们放在一起时,顾客会感觉这些商品有新旧之分,甚至怀疑它的内在品质是否会像外观一样不稳定,会引起对商品的不信任,自然也就引起生产厂家对印花厂产品品质的不满。
作为客户和印花者都希望这个颜色误差的数值最好是零,但由于实际生产中各方面条件所限,完全消除颜色误差是不可能的,只能通过加强各环节的品质管制,使产品的颜色品质差别控制在规定的色差标准以内。颜色公差是指客户所能接受的数码印花与原稿或打稿样张之间的色差。
无论在印花过程中,还是印花后检查品质时,印花操作者或品质检查人员应随时凭借自己的感觉和经验,以复制的忠实性和真实感为标准,对印花产品的颜色品质做出评价。复制的忠实性是指数码印花对原稿的颜色阶调再现的程度。数码印花是一种复制品,从印前处理到印花的整个颜色复制过程中,原稿是我们工作的依据,再现原稿的颜色阶调是印花复制的目的。使数码印花与原稿达到真假难分的程度就是主观评价的最高标准。
当没有原稿作比较时,数码印花的颜色品质便与真实感有关,即要求它符合大多数人的记忆色。一般人对常见物体都有先入为主的习惯,如果数码印花中主体颜色与真实物体颜色不同,这件数码印花就不能称为高品质的复制品。总之,数码印花的颜色品质主观评价准则是复制真实、自然、协调,当然,有时会随客户的意图或产品的用途略有改变。
原稿的定义在过往的年代,大多数的原稿来自摄影的幻灯片、照片和手绘的彩稿,在分色打稿过程中,如能接近原稿便视为有效的色彩复制。而印花方面则以客人批核的打稿作为准则,只要能跟到90%一般视为合格。
但现今计算机年代原稿的定义更多,比如客人于计算机屏幕或打印出来的稿样看到满意的色彩,他们就认为这是原稿。无论任何类型的原稿,它们所记录或显现的色彩未必可在一般的印花条件下表现出来,因为每一种色彩复制系统都有它的色域限制。在生产流程中影像摄取者来说实物就是原稿,分色制版者以摄取得来的相片作为原稿,印花者则以打稿作为跟色的目标。
客观评价数码印花颜色品质的客观评价是以统计手段计算出主观评价的结果,再将其换算为相应的物理量,作为客观评价标准使用。这样可以消除评价中人为因素的影响,由规范化的统一标准公正评价各种数码印花的颜色品质,最终使其更加符合多数人的主观评价标准。客观评价法主要采用特定的测量仪器与工具,并对与数码印花图像一起印出的一些标准元素进行测量。只有通过测量,才能在某种程度上使数码印花质自动控制成为可能。
颜色品质与生产控制
为了生产出高品质的彩色数码印花,必须加强对生产环节的品质管制,而品质管制则主要依赖于对产品的客观评价标准,即制定一套严密的资料规范,借助各种仪器来客观地测定和评价数码印花的颜色品质及其它方面的品质。
色彩控制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改进原稿、样张和产品之间的细小差距。在印花过程中,如果能随时对数码印花进行抽查,则可以通过有偏差的资料发现问题,及时找出原因,使问题得以纠正,从而保证数码印花的复制品质。除了采用密度作为反映数码印花颜色品质的参数外,很有必要推广以颜色的CIELab色度值作为检测数码印花质量的参数。
每一个环节都要实行资料化管理,每一步都要有检测工具去检测,否则就会出现许多差错。如今,随着工艺技术的不断前进,印花中的颜色控制手段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全新的色彩管理系统使印花色彩控制变得方便而更有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