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照现在的医学水平,颈部动脉的斑块难道去除不了吗?

如题所述

一位朋友在颈动脉中查出了斑块,他自己查了资料,说斑块不能消除,所以担心得不行,那他以后要怎么办才好?华子告诉他,以现有的医学水平确实没法消除颈动脉的斑块,但也不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曾经医学上认为动脉斑块一旦形成就不能够逆转,但在最近几年的研究中,发现动脉斑块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逆转,但逆转的效果要看斑块是“硬”还是“软”。

一、颈动脉斑块不是“水垢”

有不少人把颈动脉斑块看成水管中的“水垢”,认为血管也可以像清洗水管一样,把斑块溶解、清洗掉,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因为水垢是水中的杂质,挂在水管内壁表面形成的,而动脉中的斑块则是通过复杂的机制,在血管壁的内部形成的。水垢在表面,可以清除,而斑块在内部,不能通过简单的方法清除

斑块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与动脉内膜的损伤相关。比如说高血压、吸烟、高脂血症、糖尿病、血流的机械冲刷等,都会造成动脉内膜损伤,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就会从损伤处进入到内膜之中。进入内膜中的LDL-C会产生氧化、炎性刺激等作用,进而被巨噬细胞吞噬。

巨噬细胞吞噬了过多的胆固醇,没法“消化”,就会转化为泡沫细胞沉积在动脉内膜之中。许多的泡沫细胞聚集在一起,就构成了斑块的脂质核心。如果把斑块剖开看,这些泡沫细胞就是淡黄色的小颗粒,如同小米粥一样,所以被称为粥样硬化。

巨噬细胞变成泡沫细胞,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而且斑块生长在动脉内膜之中,想取出斑块,就要破坏血管内膜,难度非常大,所以说斑块一旦形成,就不能清除。即使进行药物治疗,只能终止或是延缓斑块的进展,并不能清除斑块。所以进行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非常重要。

二、逆转斑块的方法

虽然斑块一旦形成,就难以消除,但通过治疗,可以实现一定程度上的逆转。逆转斑块要做到两点:

第一,要进行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好“三高”慢性病。比如说要低盐、低脂饮食,保持规律运动,并且要戒烟限酒。如果有“三高”等慢性病,则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相应药物,把血压、血脂、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有些粥样硬化程度不高的人,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就可以让斑块缩小甚至消失。

第二,坚持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是常用的血脂调节药物,但研究发现,这类药物除了可以降低胆固醇之外,还可以产生改善动脉内膜代谢、抗氧化、抗炎性反应、增加斑块密度,使斑块脂质核心缩小等作用。长时间服用,可以使斑块体积缩小,产生一定程度的斑块逆转作用。

三、“软”斑块比“硬”斑块更容易被逆转

在患者用药的反馈中,发现“软”斑块比“硬”斑块更容易被逆转。所谓的“软”斑块,就是指斑块的脂质核心比较大,其表面覆盖的纤维帽较薄,整体上属于“皮薄馅大”的类型,这样的斑块经过治疗,体积缩小就比较明显。而“硬”斑块,是指斑块的脂质核心较小,覆盖的纤维帽较厚,这样的斑块体积就很难缩小。

判断斑块是“软”还是“硬”,可以看超声报告,如果上面写着斑块是“低回声”、“混合回声”,就意味着是“软”斑块;如果上面写着斑块是“强回声”、“等回声”,就意味着是“硬”斑块。

斑块的风险性,在于其是否容易破溃。如果斑块破溃,破溃面就会诱使血小板聚集,进而激活纤维蛋白原,形成血栓,会造成各种缺血性疾病。相对而言,“软”斑块更容易破溃,风险性比“硬”斑块更高。其实对斑块进行治疗的过程,就是促使斑块从“软”到“硬”进行转变的过程

“硬”斑块的稳定性较高,不易破溃,风险性较低。如果血管狭窄程度不重,进展也很缓慢的话,可以不必进行药物治疗,只需进行健康生活和对慢性病进行控制即可,针对斑块的治疗,主要是对“软”斑块进行逆转和加固。

总结一下,颈动脉出现了斑块,虽然不能完全消除,但通过适当的治疗可以使斑块体积缩小,实现一定程度的逆转。危险性大的“软”斑块,比低风险的“硬”斑块更容易逆转。而斑块是否需要治疗,需要经医生评估风险,确认用药的获益大于风险时才能进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09
依照现在的医学水平,颈部动脉的斑块难道去除不了吗?

基于现代医学的认识,目前可以通过手术来剥脱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治疗严重的堵塞;也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并联合药物来稳定斑块,预防脑血管病的急性发作。

也就是说,到目前为止,尚没有方法从根本上“消除”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而且,可以预计,与其他慢性疾病过程一样,医学手段永远也不可能逆转其发生、进展,只有可能尽可能预防和控制。

看到很多答主都在说,可以通过服用药物来“逆转”颈动脉斑块,这其实是对有些研究的误读。

什么叫逆转?

一个人,如果能从80岁活回到真实的18岁,叫逆转。

如果只能透过“拉皮”“填充”“涂抹”等方法让容貌看上去像回到18岁的样子,那只能叫“修饰”或“装饰”。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就像人的老化类似,目前来说仅可能实现极小限度的“修饰”,没有显示出任何可逆转的迹象。

动脉粥样硬化,一个全身性、终生性疾病过程

动脉粥样硬化是累及全身大、中动脉的一个长期慢性病理过程。

我们的动脉就如同镀锌输水钢管,动脉内壁光滑的内皮细胞层就如同镀锌管内壁镀锌层防止生锈(长斑块)一样的保护机制。

一旦内皮遭到破坏(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吸烟等因素),血液中的低密度胆固醇就侵入并沉积到动脉内膜下,引发纤维增生和炎症反应,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我们全身的大、中动脉都会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因而,这是一种全身性疾病。

人们更关注心脏的冠状动脉、脑动脉、颈动脉,还有肾动脉等部位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因为这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导致的这些重要脏器的缺血会更早引发症状,产生严重甚至致命性疾病,比如,心脏病发作(心绞痛发作、心梗),脑血管病发作(脑梗死、脑出血)等。

更重要的是,这个病理过程几乎是终生性的。

动脉粥样硬化最早的迹象是主动脉内壁脂肪斑纹的出现,这种变化最早可见于肥胖妇女大月份死胎、流产胎儿的主动脉内膜。

对于大多数人来,动脉粥样硬化也会在青年甚至儿童期开始。

就目前的研究证据而言,这个过程一旦开始,就没有“回头路”可走,所差的仅是进展的快慢,最终发展的程度。

那么,医学界为什么会产生出“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概念呢?

从“血管造影悖论”说起

上世纪60年代一项研究中,接受烟酸治疗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管造影显示斑块消退(regression)的迹象,并得到后续更大规模研究的证实。

但是,斑块的这种“消退”却几乎没有显示出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发作的不良后果。

这一现象被称为“血管造影悖论”。

他汀类降脂药治疗大幅度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发作,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REVERSAL(逆转)试验”

他汀类降脂药是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治疗方面最伟大的进展,早期的一项试验显示,联合辛伐他汀和烟酸治疗减少心血管发作87%,同时血管造影检测到的动脉狭窄程度减少0.4%。

后来大量证据表明,尽可能减低血液低胆固醇水平,“一直”会显著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发作的风险。

欧洲最新发布的血脂管理指南甚至认为,血液低密度胆固醇没有安全水平标准,就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发作的风险而言,“越低越好”。

尽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缩小的幅度极其有限,更新的技术,比如血管内超声检测显示斑块缩小幅度不会超过1%,但毕竟显示出可“逆转”的迹象,引发了医学界的一阵兴奋,并激发出系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REVERSAL(逆转)试验”研究。

结果却有些令人失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缩小仅限于大剂量、超长疗程的患者,而且斑块缩小程度限于1%内。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会被逆转,仅可以被“修饰”

重要的是,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大小极其有限的缩小同时,其成分也发生一定的变化,斑块纤维脂肪坏死核心体积保持不变,变化的是斑块的钙化和密度。

简单来说,通过积极的生活方式改变和他汀类降脂药为主的药物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以变得相对更稳定,和非常有限的消退(regression)。

但是,就整个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来说,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存在任何“逆转”(REVERSAL)的可能。

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需要从娃娃抓起

经常看答主健康类科普的网友会发现,无论哪一次,说到动脉粥样硬化,答主必然会不厌其烦地强调“动脉粥样硬化只可以预防,不能被治愈”,“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需要从娃娃抓起”。

预防的关键是从儿童期开始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第2个回答  2021-01-21
能去除的。一些轻微的比较少的颈动脉的斑块。每天在医生的配合下加上自己的锻炼是可以去除的。
第3个回答  2021-01-21
目前是没有办法去除的,而且这个确实是非常的严重,所以目前还没有确定的药能够完全去除的。
第4个回答  2021-01-21
还是比较难的,因为目前的医学水平并没有那么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