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帝时期的远洋航海活动,为什么后面被禁止了呢?

如题所述

15世纪末欧洲地理大发现时的近100年前,在中国的明朝就开始了远洋航行的壮举,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郑和七次下西洋。郑和下西洋从人数、规模、船只质量上讲,都是后来欧洲航海家所不能比拟的。

郑和下西洋正是当时全球处于从封闭走向开放,经济从区域往来走向全球贸易的大变革时期。本应该有所作为的中国航海船队,为何突然被明朝政府终止了呢?小编在此给大家分析一下:

一、郑和下西洋是政治和外交活动,决定权取决于皇权的需要


明太祖、建文帝时期日本、东南诸国纷纷与大明建立了藩属关系,朱棣发动靖难之变后夺取了皇位,他为了进一步巩固他的权威,同时加强与藩属国之间的联系,决定启动下西洋活动。

应该说永乐皇帝朱棣让郑和下西洋主要目的是宣扬大明威德,展示大明的实力,进一步加强大明的宗主国地位。所以郑和下西洋是一场政治外交活动,他的成行与否决定权取决于皇权的需要。

二、郑和下西洋不以海外贸易为主,旨在加强朝贡体制


明朝一直以天朝上邦自居,朱棣让郑和下西洋,主要是为了建立外交关系,加强存在于东亚的百年朝贡体制。虽然也附加贸易活动,但是贸易量非常少,同时禁止民间商船跟随。

由于不以贸易为主,郑和下西洋基本上是一场赔本赚吆喝的买卖。番邦小国虽有进贡,往往会获得大明更加丰厚的赏赐。长此以往郑和下西洋,给大明的财政带来了沉重的财政负担。

三、明朝没有海权意识,不以殖民掠夺为目的,郑和下西洋无法带来海外财富


郑和下西洋之初,朱棣就明确对他表示:大明不占有海外一寸土地,不掠杀一人,不抢一物。这说明大明没有明确的海权意识,所以郑和下西洋没有殖民和掠夺目的。

与百年后的西方大航海相比,西方通过海外殖民获取了大量的财富,更进一步扩大了他们海外的活动。反观郑和下西洋所有的经费都由财政拨出,不但不能创造财富,而且耗费国帑巨大。

四、郑和下西洋耗费巨大,给大明带来沉重财政负担


郑和一次下西洋耗费的银两大约是600万之巨,相当于大明当年财政支出的两倍。这600万银两的经费,还不包括建造船只的花费。

居史料记载,大明修建一艘船只的经费在2000两银子,一次出航就要出动两三百只船只,光建造维护船队就要花费几十万两白银。为了支持郑和下西洋,明成祖朱棣动不惜用两京十三省钱粮供给。

五、对于郑和下西洋,朝中大臣一致反对

由于郑和下西洋给明朝带来了沉重的财政负担,朝中的大臣一致反对继续航海活动,这其中也包括太子朱高炽。郑和最大的支持者永乐皇帝朱棣去世后,明仁宗朱高织立即停止了航海活动。

明宣宗朱瞻基即位后,在他的支持下郑和开始第七次下西洋,最后魂归大海。郑和之后,大明朝再无航海活动,在内阁的建议下,明朝甚至恢复了太祖时期的海禁。


结语:郑和下西洋活动,是皇权主导下的一场政治外交,没有明确的海权意识,并不是以探寻新大陆和建立全球贸易为主要目的,所以郑和之后,大明退出了正在形成中的世界贸易体系。

郑和下西洋作为国家的政治任务,对于经济的发展微乎其微。而西方在大航海之后,激发了探寻新大陆的远洋航海热潮。并以此建立海外殖民地,掠夺了大量财富,为资本主义的萌芽积累了原始财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