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大学语文边缘化

如题所述

第一,大学语文教学效果不佳。2008年,一项针对大学语文教学效果的调查显示,认为效果“一般”的占63%,认为“差”或“较差”的占12%,只有25%的学生认为“好”或“很好”。大学语文教学自身存在问题是大学语文被边缘化的原因之一。我们应重视提高大学语文的教学效果,重视学生上课的感受、收获和意见,这样才有可能发现问题、反思问题、解决问题。
第二,高校不重视大学语文的课程地位。高校普遍不重视大学语文是不争的事实。2013年,一项包括91所高校在内的调查显示,我国大学将大学语文列为必修课的仅34.8%。无论从认识方面还是从实践方面,大学语文在高校课程结构中的地位都不该被弱化。
第三,高校不重视大学语文教材建设。高校普遍不重视大学语文,也不重视大学语文教材。为了追求职称评聘成果,很多大学自编教材,最终造成教材编写思路差异大、教材内容陈旧、主题混乱、功能不统一、质量良莠不齐等问题。就编写思路看,有的按照文学史脉络来编写,有的则按爱国、青春等专题来分类,还有的按记叙文、议论文等文体来编排。有统计称,大学语文教材有几百种甚至一千多种不等。教材质量不高,不仅影响了教学效果,也影响大学语文的课程建设和地位。
第四,大学语文课时设置不足。大学语文课时在逐渐减少,有不少任课教师和学生对大学语文的前景表示担忧。学时不足,就很难发挥育人作用。
第五,大学语文课程建设滞后。从1978年至今,我国高校的大学语文课程在经历了30多年的探讨与争论后,到现在还没有发展成一门独立的成体系的学科。
第六,高校大学语文教师不受重视。大学语文教师面临诸如学科地位不高,待遇不高,科研经费少等问题,有些大学甚至没有语文教研室和研究经费。我们既要注重从政策角度保障大学语文的课程地位、提高大学语文教师的待遇和研究经费,也要从重建大学语文师资队伍培养的机制和改革大学语文的教法等方面,努力提高大学语文的综合教学质量。
最后,中小学语文教育受应试干扰严重,学生母语涵养不够。我们的中小学语文教学长期处于中考和高考制度下的应试教育、唯分数评价学习效果的大环境中。语文教学整体上难以落实综合教学目标,活的语文教学难以活起来,出现诸如课文阅读过度解读,课外阅读萎缩,教学重点被考点替代,作文教学也堕入应试化等问题。这让很多学生失去了学习母语的兴趣,应接不暇的周考、月考等追逐考试分数的做法,使得大部分语文老师和学生无暇自主阅读大量的原著。从这种基础教育中走向大学的学生,母语涵养自然就会出现问题。这客观上给大学语文的教育教学带来了一定困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