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数感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5-31
本书名为《发展儿童数学关键能力》,那什么是数学关键能力?本书筛选了7个儿童的关键能力: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空间观念,数学分析观念,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

那么,如何培养数感?

一、结合熟悉的生活情境培养数感

1.创设童话情境培养数感

数感发展的关键期是小学低年级,对于低年级的儿童我们可以创设这样的童话情景。如谁是“1”的好朋友,用找好朋友这样的形式,让低年级学生更丰富认识“1”。其实这样的情景不止是儿童喜欢而已,最重要的是用这样的方式,让儿童发现“1”其实可以表示不同的东西。如还可以创设“为数朋友找家”的情景,引导儿童经历根据显性标志找位置、根据隐形标志找位置、没有标志找位置的过程,逐步发展数之间多种多样的联系。

2.走进现实情景培养数感

我们要引导儿童用数学化的眼光去观察、理解、解释身边的事物,提高对数的敏感度,形成对数的良好直觉。

如在认识百以内的数时,一位老师以班级人数34为素材,让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表示出34。学生其实会有很多想法,去表示出34。只有这样不停的将现实情景与数相联系,去研究,去发现,学生对数的认识才会是活生生的。

二、在数数的过程中培养数感

1.在数数中认识数的结构

我觉得的在数的认识过程中,是离不开数的。特别是计数单位“十”“百”“千”的建立,就是要在数中发现,这些计数单位是为了让我们更方便的数。我们通常是数小棒,书中例句了数小圆片的例子,我觉得数小圆片也是蛮有意思的,因为它会有很多不同的“3个十和4个一”这样的模型呈现方式,能通过不同的模型让学生理解数的结构。

2.在数数中感受数与数之间的关系

这一部分的做法,是我非常缺乏的。在认识10时,让儿童分别以1、2、5为单位数数,构建1、2、5的关系。我记得我在教授认识10时,做的最多的就是让学生记忆10以内的分与和,也从来不觉得以2、5这样为单位数数,有多大的意义。因为很多孩子都完成不了,我也觉得没有意义,通常就不做了。看到这一部分时,我才发现我当时的想法打错特错了。我当时带的那一届孩子,计算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数感真的不强,特别是问到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这样的问题,错误率就很高。所以在低段的时候,就要加强这样的数,如认数6,可以把6与“3个2”“2个3”“6个1”联系起来,只有儿童掌握的与数联系起来的表征越丰富,他们的数感才越强。

3.在数数中学习估数的方法

估数的能力也是学生比较缺乏的,从这一面也证明了其实大部分的孩子数感都不怎么好。那么,我们可以让儿童从学具中数出10个,看着10个再估计,数出20个再估计,慢慢培养儿童估数的能力。

三、利用直观模型培养数感

1.借助点子图实现直观

在认识整数时。为了突出核心概念“计数单位”,可以借助每列10个的点子图,学生在数一数的过程中,会感受到用圈出“百”和“十”作为单位去数,数起来更方便,也更有感觉。

2.借助数表实现直观

这里的数表不仅仅只指百数表,百数表刚才其实也已经介绍到过了。还有这样非常有意思的分数表。用这样的分数表作为直观模型,给学生的感觉是有一个系统的梳理,并我们还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活动,如真分数和假分数“住在哪儿”等,让学生发现它们排列的规律,进而感受分数与分数之间的关系,分数与整数的关系。

3.借助数轴实现直观

数轴是我们教学中最常用的道具,在人教版的教材中也出现了非常多。这个方法是让我眼前一亮的,把点子图与数轴对照,帮助学生认数、理解数。

四、在运算中培养数感

1.重视对运算意义的理解

其实小学阶段,儿童学习的更多的是学会计算,那么在学习计算的时候,起始课数理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如书中所举例的例子,在计算16×3时,我们是必定要结合小棒,去理解为什么要满十进1,为什么最后是4个十了,只有这样做了,才是将运算的意义内化,今儿培养学生的数感。

2.加强口算训练

口算训练是我们一直在做的事情,特别是在小学的低段,而我们本学期也将口算和计算扩充到每个年段。在这部分的内容中,54还可以表示什么?“54个一”“1个十与44个一”……,有了这样对数的合理拆分的训练,等他们口算时,会有很多的方法。这也正是四年级学习、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最难的地方啊。

所以我们在让学生认识数时,就要努力引导他们有更多的“触角”,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帮助他们更好的口算。

3.发展估算能力

估算不是猜测,估算是一个观察、比较、判断、推理的过程,有计算的过程。

我们要重视,如这样的“不计算,能看出结果”的题目,以及解决问题中“估多”“估少”的题目。如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例八例九解决问题,是发展学生估算能力的一个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