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

如题所述

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方法如下:

1、多看书: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曾经说过:“学生读书越多,他的思维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跃。”阅读的功效绝不仅仅是丰富文化积淀,提高语文素养,而是帮助孩子点燃思维的火花,拓展视野,深化思维,提高学习力。

2、多引导:好动、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是小学生共有的特征,对于什么事他们都愿意自己去试试。所以家长就可以在教导中应根据他们的好奇、好动的特点,通过动手操作和多种感官的参与活动来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注意力。

3、表扬孩子:表扬的作用大得超乎你想象,家长一定不要吝啬表扬自己的孩子。表扬会让孩子更加自信。只要得到家长的表扬,孩子在数学学习上的潜能就会越大。

4、看关于数学的电影:数学在很多孩子眼里,只是一门充满了公式和计算,冷冰冰的枯燥学科。在学校,孩子往往只顾得上研究解题套路,只能从题海中,数学竞赛里感知数学的理性和严谨。

5、多玩:数学成绩不好,也许仅是由于粗心,但调皮男孩在童年时的多种智力开发得远比乖乖女要彻底,其深层的思维能力远比乖乖女要强大。地基打得牢打得深,自然会在高中阶段反超,数学大厦自然也起得更高。

6、生活中的数学:有一个通用的教育孩子的方式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孩子,比如在带孩子买菜的时候,可以让孩子帮助自己计算今天买菜花了多钱,相信孩子也非常愿意帮家我们分忧这些问题。所以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教孩子学习数学,也就是将数学贯穿于他们的整个生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2-20
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是要结合孩子不同阶段学习能力进行。孩子学数学一般会经历这几个阶段:
浅层阶段(3岁前):认为数字仅仅是一个字。
初级阶段(3-6岁):物品的量,比如“我吃了4颗蓝莓”。
中级阶段(6-9岁):事物的关系,比如4点总是在5点的前面到来。
高级阶段(9-12岁):这些数量之间不仅可以比较,还可以操作。
深层阶段(12岁后):数字是数量的符号,可以代表任何事物,任何事物都可以被数字量化。因此,幼儿阶段家长不用刻意的去让孩子去学数数、计算,只需将生活中的“数学”通过玩游戏的方式教给孩子,克服视知觉的局限,对数量有一定认识就可以。
在学前阶段,可以宝宝三岁左右进行,逐步在生活和游戏中自然、顺畅地建立起数学的概念,需要注意的是,教孩子学习数的概念,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地进行。在这阶段建议可以结合数感星球的【数感学园】L1-L3阶段进行孩子数学思维启蒙。
在幼小衔接阶段,孩子5-6岁处于快进入小学数学学习阶段,真正的数学思维训练开始,这时候孩子的大脑经过前运算阶段,对事物的关系有了一定认识,这时候只要家长选择的启蒙方式得当,不止是10以内加减法、100、1000以内加减或者简单的乘除,孩子也能逐步做到。在这阶段建议可以结合数感星球的【数感学园】L3-L4模块进行孩子数学思维训练。
在学龄阶段,孩子已经进入小学数学学习阶段,除了学校固定课程学习知识,主要是激发孩子兴趣,提升孩子主动探索学习能力。建议可结合数感星球的【同步练习】模块结合小学教材进行复习,同时使用【数感学园】L5-L6模块进行预习及数学兴趣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