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规范主要包括什么

如题所述

社会规范主要包括风俗习惯,宗教规范,道德规范,社团章程,法律规范等。社会规范是指调整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内容,目的是维护一定的社会秩序。社会规范的产生和发展,都源于人们共同生产、生活的需要,也同时是人们共同生产、生活活动的规律性表现。不同种类的社会规范,反映了人们共同生产、生活的不同方面,对调整社会关系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
一、社会规范可分为成文的和不成文的两类。风俗习惯_部分道德规范及部分法律规范_宗教规范是不成文的_法令_条例_规章和大部分法律_重要的教规是成文的。风俗_道德_法律_宗教等是社会规范的各种具体形式。
1.从约束力的强弱角度不同,社会规范可分为常规、原则、惯例和律令。
2.风俗习惯是出现最早_最普遍的一种社会规范。自发的行为规范被众多人反复不断地长期遵循_便成风俗。故风俗一般都是传统的_长期存在的。它的作用是在没有外部压力的情况下实现的_主要通过模仿转化为人们的习惯行为。
3.道德规范是比风俗习惯高一层次的社会规范。人们对那些与社会共同生活关系较为重要的事物与行为_给予是非_善恶_公正或偏私的评价_加以褒贬_由此形成道德标准。道德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连续性。一个国家_地区或民族_有着若干共同的道德标准_这些标准不因社会形态的变化而中断_一般是可以继承的。在阶级社会中_既有全民族的道德_也有阶级的道德。阶级的道德规范将随着社会的变迁和阶级的变化而变化。道德规范是一种内化了的行为规则_道德行为是自觉采取的_违反道德的行为_要受到社会舆论和良心的谴责。
4.法律规范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现象_是一种具有强制性的行为规范。它由国家制定或认可_并由国家机构保证其实施。法律规范肯定了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关系_体现了统治阶级的意志_但是它又是以全民的形式出现的。某些法律规范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愿望_因此法律规范也具有普遍性和继承性。
5.宗教规范是神化了的社会行为规范。它采取了超自然_超人间的神秘形式_具有极强的自制性_在一定社会中起着调整人们行为规范的作用。
二、按规范内容来分,社会规范可分为思想规范、政治规范、法律规范、道德规范、生活规范、工作规范和学习规范等。思想规范指社会组织对其成员的思想认识的要求,如看问题的立场、观点与方法等。政治规范指社会组织对其成员的政治要求和准则,如政治制度、政治行为标准等。法律规范指社会组织对其成员的法律行为要求,如国家宪法、税法等。道德规范指社会组织对其成员伦理行为的要求,如伦理准则等。生活规范指社会组织对其成员日常生活的要求,如日常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的要求。工作规范指社会组织对其成员的工作行为的要求,如工作纪律、工作操作程序等。学习规范指社会组织对其成员学习行为的要求,如学习纪律、学习态度与方法要求等。
三、按规范的适用范围来分,可分为大群体规范和小群体规范。前者指在世界、民族、国家等大型社会群体内使用的规范,如国际法、民族风俗、国家法律、社会生活实践规范等。后者指在小群体内使用的规范,如学校的校纪、校规,单位或部门的工作纪律,家庭内的生活规范等。
四、按规范的推行方式来分,可分为强制性推行的规范和非强制性推行的规范。前者是靠一定的社会组织强制社会成员执行的,如法律规范,司法机关对违反法律者实施强制性制裁。后者则不通过强制手段强迫社会成员执行,而是通过社会舆论等方式监督社会成员执行,如道德规范等。
五、按规范的明确性来分,可分为成文的规范和不成文的规范。成文的规范有明确的文字和语言表达形式,如法律条文、政策条文、工作细则等。不成文的规范则没有明确的文字和语言形式,如风俗习惯、时尚风气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第二十五条
学校应当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注重培养未成年学生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未成年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应当建立未成年学生保护工作制度,健全学生行为规范,培养未成年学生遵纪守法的良好行为习惯。
第四十条
学校、幼儿园应当建立预防性侵害、性骚扰未成年人工作制度。对性侵害、性骚扰未成年人等违法犯罪行为,学校、幼儿园不得隐瞒,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并配合相关部门依法处理。
学校、幼儿园应当对未成年人开展适合其年龄的性教育,提高未成年人防范性侵害、性骚扰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对遭受性侵害、性骚扰的未成年人,学校、幼儿园应当及时采取相关的保护措施。
第七十一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提高网络素养,规范自身使用网络的行为,加强对未成年人使用网络行为的引导和监督。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通过在智能终端产品上安装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软件、选择适合未成年人的服务模式和管理功能等方式,避免未成年人接触危害或者可能影响其身心健康的网络信息,合理安排未成年人使用网络的时间,有效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
第九十九条
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培育、引导和规范有关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参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为未成年人的心理辅导、康复救助、监护及收养评估等提供专业服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