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上有许多小血点

皮肤上有许多小血点,主要集中在两个胳膊(较多)和前胸(较少).小血点不痛也不痒,长了很多年,下面是我在医院验的血常规,懂的人请帮我详细说一下,不胜感激!

淋巴细胞计数 (结果/3.8) (参考值1.3--3.3) 偏高

中性粒细胞比值 (结果/44.50) (参考值51.00--75.00) 偏低

淋巴细胞比值 (结果/52.00) (参考值20.00--40.00) 偏高

红细胞分布宽度 (结果/16.00) (参考值小于15) 偏高

血小板计数 (结果/342) (参考值100--300) 偏高
其它结果都在参考值范围内.(就不写上来了)

麻烦了,谢谢了(真的很烦)
身体状况都没什么问题(无不适),只是这几年一直月经不调,医生诊断为功能性子宫出血.

1、出血瘀点:我们皮肤上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红点, 先说第一种,看下图。

这叫做出血淤青, 当微小血管(毛细血管)破裂时,血液会渗入皮肤,血淤点就出现了。很多年前,当我们喝醉酒吐得肝肠寸断的时候,脸上就出现了密密麻麻的这种淤点,半个月后才全部消失。这种血淤点有以下特征:

1) 一般是片状或簇状出现

2) 毛细血管破裂,血液渗入皮肤导致

3) 一段时间后会自愈

2、鸡皮肤,看下图

有些人的背上、腿上、胳膊上, 甚至脸颊上可能会出现这种红点状的颗粒,这是鸡皮肤的一种。这是一种遗传疾病,毛囊周围的角质增厚堵塞了毛孔,从而形成了一粒粒的凸起。鸡皮肤导致的红点有以下特征

1) 基因疾病,可能从小就会表现出症状,30岁以后症状会慢慢减轻

2) 红点颗粒部位皮肤较干,坚持涂保湿能缓解

3) 成片出现

3、红点:很显然,我们所要说的皮肤上的红点,并不是上面所说的血瘀点和红点鸡皮肤,再来看一张更清晰的图片,如下

这种红点有一个学名,叫做樱桃血管瘤,听上去是不是很可怕?“血管瘤”... 貌似是个不祥的东西。大可不必担心,这个血管瘤一般是良性的。对我们基本上没有什么影响, 来看看它的一些特征:

1) 不确定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2) 随着年龄增加,出现的概率增加,一般在30岁以后出现。

3) 不会成片出现,一般是单个的出现

4) 一旦出现了,就不会消失

5) 有的凸出于皮肤表面,有的不是

6) 刚开始出现时为针尖大小, 有的会长大一些

樱桃血管瘤一般不需要治疗, 除非严重影响到了你的容貌,目前的治疗方法有冷冻、高频电、激光等,就医时选择正规医院的皮肤科。

如果目前已经存在皮肤暗黄、出油、毛孔粗大、痘痘、黑头、斑点、敏感红血丝等皮肤问题,建议可以先做个皮肤健康测试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问题.根据您的叙述,身上起红色血点一般是皮肤受刺激毛细血管扩张充血,或者破裂造成的。有的人天生皮肤就敏感稍微遇到刺激物如受冻,受辣等皮肤就会出现红色血点 ,不用太担心。如果在未受刺激的情况下多次出现就应该到医院去就诊,因为极有可能是慢性病的征兆。

  血常规各指标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有很多,比较复杂. 血常规主要是检查血液方面的问题,如身体是否有感染,是否贫血,是否有血液疾病的可能性。以便排除有关引起红色血点的慢性 疾病. 建议您还是要找医生或专家看看, 可能会解释的更清楚,权威.

  功能性子宫出血与您的皮肤上有许多小血点没有多大关系,它常表现为月经周期失去正常规律,经量过多,经期延长,不规则阴道流血这类方面.给您提供几种常见的月经不调的食疗方如下:
  1.黑木耳红枣茶:黑木耳30克,红枣20枚,黑木耳红枣共煮汤服之。每日1次,连服。功能补中益气,养血止血。主治气虚功能性月经出血过多。
  2.浓茶红糖饮:茶叶、红糖各适量。煮浓茶一碗,去渣,放红糖溶化后饮。每日一次。功能清热、调经。主治月经先期量多。
  3.山楂红糖饮:生山楂肉50克,红糖40克。山楂水煎去渣,冲入红糖,热饮。非妊娠者多服几次,经血亦可自下。功能活血调经,主治妇女有经期错乱。

  下面的仅供您参考,对照.
  血常规各指标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一、血液一般检查:
  1、红细胞计数(RBC)
  [正常参考值]
  男:4.0×10 12-5.3×10 12个/L(400万-550万个/mm3)。
  女:3.5×10 12-5.0×10 12个/L(350万-500万个/mm3)。
  儿童:4.0×10 12-5.3×10 12个/L(400万-530万个/mm3)。
  [临床意义]
  红细胞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2、血红蛋白测定(Hb)
  [正常参考值]
  男:120-160g/L(12-16g/dL)。
  女:110-150g/L(11-15g/dL)。
  儿童:120-140g/L(12-14g/dL)。
  [临床意义]
  血红蛋白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血红蛋白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3、白细胞计数(WBC)
  [正常参考值]
  成人:4×109-10×109/L(4000-10000/mm3)。
  新生儿:15×109-20×109/L(15000-20000/mm3)。
  [临床意义]
  生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剧烈运动、进食后、妊娠、新生儿。另外采血部位不同,也可使白细胞数有差异,如耳垂血比手指血的白细胞数平均要高一些。
  病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组织损伤、急性出血等。
  病理性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传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放疗化疗等。
  4、白细胞分类计数(DC)
  [正常参考值]
  白细胞分类(DC) 英文缩写 占白细胞总数的百分比
  嗜中性粒细胞 N 0.3~0.7
  中性秆状核粒细胞 0.01-0.05(1%-5%)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0.50-0.70(50%-70%)
  嗜酸性粒细胞 E 0.005-0.05(0.5%-5%)
  嗜碱性粒细胞 B 0~0.01(0~1%)
  淋巴细胞 L 0.20-0.40(20%-40%)
  单核细胞 M 0.03-0.08(3%-8%)
  [临床意义]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高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 大出血、严重组织损伤、慢性粒细胞膜性白血病及安眠药中毒等。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减少多见于某些传染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等。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牛皮癣、天疤疮、湿疹、支气管哮喘、食物过敏,一些血液病及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宫颈癌等。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早期、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淋巴细胞增高见于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结核病、疟疾、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百日咳、某些病毒感染等。
  淋巴细胞减少见于淋巴细胞破坏过多,如长期化疗、X射线照射后及免疫缺陷病等。
  单核细胞增高见于单核细胞白血病、结核病活动期、疟疾等。
  5、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EOS)
  [正常参考值]
  50-300×106个/L(50-300个/mm3)。
  [临床意义]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牛皮癣、天疤疮、湿疹、支气管哮喘、食物过敏,一些血液病及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宫颈癌等。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早期、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二、出血性疾病检查:
  1、血小板计数(PLT)
  [正常参考值]
  100×109-300×109个/L(10万-30万个/mm3)。
  [临床意义]
  血小板计数增高见于血小板增多症、脾切除后、急性感染、溶血、骨折等。
  血小板计数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急性放射病、原发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尿毒症等。
  2、出血时间测定(BT)
  [正常参考值]
  纸片法:1-5min。
  [临床意义]
  出血时间延长见于血小板大量减少和血小板功能缺陷、急性白血病、坏血病等
  3、凝血时间测定(CT)
  [正常参考值]
  活化法:1.14-2.05min;试管法:4-12min。
  [临床意义]
  延长见于凝血因子缺乏、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纤溶活力增强、凝血活酶生成不良等。
  缩短见于高血脂、高血糖、脑血栓形成、静脉血栓等。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2-26
皮肤出血点(cutaneous petechia)是指广泛性或局限性皮肤、黏膜下出血,形成皮肤、黏膜的红色或暗红色色斑,直径约3~5毫米或更大,压之退色者称为紫癜,通常直径在2毫米以内者称出血点。
1.病因
(1)血管外因素:血管周围组织若因变性、萎缩和松弛,致支撑力量薄弱,则易发生出血形成紫癜。血管外因素多见于老年性或恶病质性紫癜,毛细血管与小血管稍受轻微外力撞压即可引起破裂出血而致紫癜。
(2)血管因素:是指因毛细血管壁的损害,使血液从血管内渗出到血管外形成的紫癜。血管因素所引起的紫癜占全部紫癜的首位。正常人小血管损伤后,血管立即发生反射性收缩,局部血流减慢,以促进止血。如果周围血管脆性、通透性增加及血管舒缩功能异常,则易因为血液自血管内外渗而致出血性紫癜。血管因素所致出血的特点是毛细血管脆性试验呈阳性,但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均正常。此类紫癜最常见者为过敏性紫癜。其次,细菌或病毒感染、维生素C缺乏、化学因素等均可使血管壁受损而引起紫癜。此外,还有一种原因不清楚的血管壁脆性增加,常见于女性,紫癜可自行消失,亦无不良后果,称为单纯性紫癜。
(3)血小板因素:血小板在止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缺陷则止血功能减弱或丧失,均易致紫癜。血小板减少可见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又称症状性紫癜,可因骨髓造血障碍致血小板发生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癌肿骨转移引起)、放射物质及化学药品破坏巨核细胞而使血小板生成减少、重度感染(如伤寒、流脑、败血症)使血小板破坏过多等。此外,脾功能亢进、红斑狼疮、尿毒症等也可使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功能缺陷性疾病有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症、血小板无力症等。实验室检查对血小板因素所致的紫癜的诊断有重要意义,一般表现为出血时间延长、血块回缩不良及血小板减少。
(4)凝血因子因素:凝血因子缺乏常致凝血障碍而导致紫癜。此类疾病较少,病因多为先天性,少数为获得性(主要由肝病引起)。对紫癜病人应做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出血时间、凝血时间、毛细血管脆性试验、皮肤黏膜微循环、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因子等有关检查。
第3个回答  2019-03-05
两种可能。
血管痣:与血管有关系。由于真皮或皮下血管组织增生过度形成的。血管痣常在出生时就有。?色鲜红、紫红或暗红,大的可占据面大部分。
血管痣也有分别的;大小形状不同、表面平滑的血管痣;还有一种就是皮肤表面的小动脉扩张的结果,周围会发散丝状的,类似蜘蛛脚,俗称蜘蛛痣。皮损为境界清楚、形状不规则的持久性斑片,呈红色,与正常皮肤表面一平,压之可部分或完全褪色,无浸润。
血管瘤:血管间质细胞局限性增生所致或发育障碍引起血管扩张、静脉窦样血管腔和纤维性基质。
多数表现为皮肤明显隆起,柔软而有弹性的皮下肿块、境界不清、皮损大小不等、深浅不一、通常为圆形、扁平、呈红色或深紫色。用手压之不褪色,有浸润。
第4个回答  2017-11-16
你好,根据您的描述情况,胳膊上出现小的出血点,如果没有服用任何抗凝药物且化验血象血小板正常,一般考虑可能是有凝血功能导致的。
指导意见: 建议到医院查下凝血常规,排除下凝血因子缺乏引起的出血情况,严重可能需要考虑骨穿查病因,再考虑针对性的药物治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