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作文

题目是走进古典诗词
400字
我给100分好的话会加
可以找材料黏贴
不过要通顺内容贴切,不要文不对题!
我很懒的
最好是现成的……

  中国古典文化博大精深,《诗经》是一颗闪亮的明珠,唐诗是一朵艳丽的奇葩,宋词是一曲委婉动听的歌。正因为如此,小学教材中所选用的诗词古文不下数十首。在教学时,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文字本身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欣赏美的意境,让学生透过文字表面感悟诗人所要表达的绵长的情怀,让学生倘佯于千年前的神奇美妙的意境,流连于祖国文化的海洋,这样才能算教学获得了成功,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古诗词中,各种美无处不在,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下几点,让学生体会古诗的美,走进古诗词。

  一、大珠小珠落玉盘,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

  古人做诗非常讲究。古诗中就体裁而言就有:五言古诗、五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古诗、七言绝句、七言律诗和乐府古诗等,更不要说平仄规律了,那么如何使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呢?我认为要在读中感悟。人人都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诗不厌百遍读。”为什么古代诗人读起诗来,一个个都是摇头晃脑不亦乐乎?原因是他读出了诗的节奏。小学课本所选的古诗都是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两种,七言诗基本上是二二三或二二一二或二二二一式词组结构;五言诗则是二三或二一二或二二一式词组结构。这种词组分开读后与伴随着这些词组前后平仄的变化(声调的强弱和声音的长短)也大体一致,通过分开词组反复细读,古诗语言的节奏美也便油然而生了。

  例如:在教学《舟过安仁》时,有这样两句诗:“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这首诗描写的是作者在旅途中看到两个天真可爱的小孩童,嫌船驶得太慢,而把伞张开的事情,寥寥几笔,让我们感受到了孩子的天真。但是学生在初读的时候,根本读不好节奏,肯定读不出诗的味道。于是我先范读一遍,让学生听老师停顿在哪里,再让学生学着老师的样子多读几遍,果然学生读得有滋有味,这样也有助于学生理解古诗的内容。

  除了节奏美以外,读古诗时也应该感受古诗的平仄。古人云:“平声悠扬尾音长,如击钟鼓;仄声短实重疾,如击木石。”很欣赏窦桂梅老师执教的《游园不值》,开始时,教师先从贾岛的《题李凝幽居》导入,指导学生古诗最基本的读法:四声读法,一声二声可以拉长声音读;三声四声读得短促一点,接着让学生尝试读这首诗,然后教师出示当天上课要学的《游园不值》,教师先范读:

  应——怜——屣——齿(短)印(短)苍——苔

  小扣柴——扉——久(短)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短促,乍停)

  一枝——红——杏出——墙——来——

  学生也学着窦老师的样子读起来,经窦老师一指导,学生读得果然不一样了,活脱脱一个个古代小诗人,每个人都陶醉在自己的读书声里了,这堂课果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

  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在评论唐代大诗人、画家王维(摩诘)的《蓝田烟雨图》时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可见诗与画是有共同点的。诗与画之所以能够相通,是因为两者有某些共同的审美特性。从小学教材中所选的古诗看,其中不少堪称“诗中有画”的名篇。诗和画虽然有某些共同的审美特征,但是,画是视觉艺术,诗是语言艺术,所以说对古诗词的鉴赏应从语言入手。言为心声,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古诗的语言美呢?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出诗歌的韵律美,然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自己动手通过查阅资料弄懂诗中的词义、句意,正确理解诗的内容和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最后指导他们反复吟诵,进一步感受古诗的语言美。教师在教学古诗词时应该多引导学生品味诗中的语言,特别是诗中的字眼的美。

  例如:一个低段的老师在教学杜甫的《春夜喜雨》时,为了抓住一个“好”字,创设了一个童话情境,由老师扮演小雨点,学生扮演小草、小竹笋、种子、青蛙等,和他们友好地对话,让学生在“无痕”中感受到春雨的“知时节”,“潜入夜”的特点。这就叫“提领而顿,百毛皆顺”。

  又例如:教师在教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我认为只须抓住一个“喜”字统领全诗即可。杜甫一生忧国忧民,是一位非常爱国的诗人。他的诗多以描写人民的疾苦为主,可谓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他为数不多的表达喜悦之情的诗,又被人称作他生平第一首快诗。“忽传”“初闻”“却看”“漫卷”几个连续的动作,把作者惊喜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可以说“喜欲狅”在诗中字字可见,句句可见。

  此外,古诗的题材是多样的,在小学课文中出现的古诗有咏物诗、抒情诗(送别诗)、田园诗等,教师在讲解的时候可以把同一题材的诗放在一起比较学习,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诗歌的鉴赏能力,也可以使他们更加清楚的体会诗人的情感,从一首诗学会好几首诗。

  三、柳暗花明又一村,感受古诗词的意境美

  古代文人作诗多讲究意境的营造。意境也称境界,是诗人主观思想和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的有机融合,是指“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客观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具有虚实相生、意与境和谐、深邃幽远的审美特征,能使读者产生想象和联想,如身入其境,在思想情感上受到感染。”(《辞海》)正如清代吴乔在《国炉诗话》中所云:“诗以情为主,景为宾,景物无自生,惟情所化,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

  比如:唐代诗人柳宗元的《江雪》短短二十个字,就勾勒出一幅苍凉萧瑟的冬日雪景图。开头两句,望遍千山,看不见一只飞鸟,寻遍万径,看不见一个人的踪迹,渲染出一个荒凉寂寞的世界。虽未直接用雪字,但使读者似乎看到了铺天盖地的大雪,感觉到凛冽的寒气。这也正是当时严酷的政治环境的折射。三四两句描写了在渺无人迹的江面上,出乎意料地出现了一个在寒江上钓鱼的渔翁,他是在钓鱼吗?显然不是,他是在钓一份心情,感受一种意境,这不正是诗人自身的写照吗?这漫天飞舞的大雪,这寒冷的天气,依然摧毁不了作者顽强的意志,傲岸清高的品质。

  再如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一首短小的词勾勒除了一幅其乐融融的农家生活画面。人人都说辛弃疾作词爱用“醉字”,“醉里挑灯看剑,梦回边角连营。”这样壮怀激烈、豪气冲天的男子,竟然也会有如此柔情的一面,也许这醉眼看到的村居图正是他心里渴望了很久的画面,一家人极其和谐的场景,想必是每一个人心中共同的向往吧!

  四、山外青山楼外楼,感受古诗词的表达方式美

  诗人为了表达感情的需要,在古诗了还运用了很多不同的表达方法。最想说的是李白的《秋浦歌》,“白发三千丈,”一个七尺身躯的人竟然有三千丈的白发,根本是不可能的,似乎很不近情理,但是读到”缘愁似个长。”我们才豁然明白,白发因愁而生,因愁而长,有形的白发和深重的忧愁成了必然的联系,无怪乎,也只有称得上“诗仙”的李白才能有这样奇妙的夸张。

  又如李商隐的《无题诗》“蜡炬成灰泪始干。”多么感人的情感,真是“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把蜡烛写成人,蜡烛有流不完的泪,人也有难割舍的情。白居易的“露似珍珠月似弓”中恰当的比喻,让我们看到了九月初三夜晚的美景,所以说古诗词中大量修辞手法的运用,既丰富了我们的想象,又寄托了诗人深厚的情感,把诗歌的语言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

  元代程瑞礼有一句名言:“劳于读书,逸于作文。”意思是说,平时里读书多花些力气,那么写起作文来就会十分轻松了。其实这句话同样适用在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身上,备课时对诗文反复推敲、鉴赏,认真品读,平日里博览群书,那么在教学时就可以信手拈来,厚积才能薄发,在教学中才能够做到得心应手,收放自如。让我们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带着学生走进古诗词中美丽的境界吧,有道是此境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看!

  补:

  古典诗词在作文中的运用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 本站整理 更新时间:2008-11-8 11:09:08 合适,我们不妨借此发挥,用我们的观点去打动阅卷老师。
  08福建卷《平平淡淡才是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极好的范例——
  才艺绝伦的唐伯虎一生只求“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为田,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如果我们都以花开花落的平常心态,对个人的荣辱得失泰然处之,做到自然而不牵强,自重而不炫耀,自信而不傲慢,自强而不失谦虚,这才是人生最美的境界啊!
  唐伯虎的诗简单明了,但经过作者的阐释无疑丰富了诗句的内涵,更让人深刻的感受到平淡的魅力。

  二)化用诗词。
  所谓化用,就是截取诗词的某一部分直接变成我们作文语言或者是用自己的语言去演绎诗词的意境。比如下面这些语段:
  08福建高考满分作文《品江南》——
  凭着对泉水的依恋,将杯中的水一饮而尽,那般洒脱与大气更是江南豪情的历史味道。金鼓齐鸣,战号吹响,“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也曾气宇轩昂,也曾金戈铁马,江南的历史长卷上,那无畏的气息依然隐隐缱绻。斜阳草树,寻常苍陌,挥之不去亦有江南毫不言败的铮铮铁骨。这就是江南的味道,如泉水般直截,爽快。
  这些文字表面上是对姜夔《扬州慢》的演绎,其实后面的部分则是化用了辛弃疾的《永遇乐》,作者将他诗句中的意象搬用过来作为自己作文语言中的一个成分。
  08年福建高考满分作文:《缤纷成就和谐》——
  缤纷成就和谐,试看暮春三月,鹅柳淡烟的嫩黄,映阶碧草的翠绿,出墙红杏的艳红,卷云时舒的碧空,它们的颜色各不相同,但这又有何妨?“万紫千红总是春”,本来万物都欣然生长的春日就不是由一种色彩来主宰的。不同的是表象,和谐的是本质,缤纷成就的是多彩的丰富,是真正意义的和谐。
  这段文字一句皆是一首诗,但又总是引而不发,就这样让我们联想起诗句的意境,带领我们进入似曾相似的诗歌意境,同时也感受到作文创作者的心声。

  三)、仿用诗词。
  这种方法就是根据诗词的形式,作者用自己的语言再写一句(首)形式一样的诗词,以达到表达自己情意的目的。
  2004高考江苏优秀作文:《〈孔雀东南飞〉新传》——
  “妾为水,君为山;水灵动,山沉稳;水绕山流永不移;妾身与君永不离。”“上邪!我欲与芝相知,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芝绝!”海誓山盟犹在耳畔,但已物是人非,欲语泪先流!
  《诗经》中的《上邪》是一首凄美的爱情绝唱,作者将其中的一些字词稍微改动,就成了焦仲卿写给刘兰芝的真情表白,让人能够更好的感受他们动人的爱情。
  仿用诗词不仅能借助诗词的形式指引读者走进原诗的意境,同时也能很好地表现作者写作上“学以致用”的本领,使文章出采。

  三、实战演练,结合学生具体文章进行分析。
  古人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古典诗文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资源.妙用古诗文可以激活语言表达.彰显文章底蕴.使文章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气,这无疑是高考作文“出彩”、“创新”的一条有效便捷的途径。要让学生掌握这种方法需要循序渐进,在懂得理论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先设置片段练习,再让学生进行整篇演练,针对学生作文中的具体情况进行有效分析和修改,最后再将优秀习作整理成册,以期进一步推动学生学习作文的积极性。

  再去http://www.365gzs.com/article/sort05/sort025/info-568_4.html-看看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1-22
一、诗词手法之“列锦”
“列锦”是将几个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排列起来构成句子的一种修辞手法。句中没有谓语成份,却能表达复杂的思想感情,多角度地描绘事物。谭永祥先生在《修辞新格》中说:“古典诗歌作品里面,有一种颇为奇特的句式,即以名词或以名词为中心的定名结构组成,里面没有形容词谓语,却能写景抒情;没有动词谓语,却能叙事述怀,这种语言现象……我们把它叫做‘列锦’。”例如“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马戴《灞上秋居》),“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崔涂《除夜有作》)、“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晏殊《破阵子》)、“烟杨画柳,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柳永《望海潮》)等等。
构成列锦的心理基础是联想。诗人常常借助于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将几个相互关联的词语罗列起来,构成意象的组合与叠加,营造特定的情景和境界,让读者去感知画面之间的流动和联系,从而把握作者所描绘的复杂事物和抒发的复杂情怀,窥斑见豹,见木思林。
如宋代词人贺铸的《青玉案》中的妙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这组佳句,借用相似联想,连用三喻,将本是无情之物的风雨草絮进行诗人独特的审美观照加工,而后叠加复合,以实拟虚,把作者纷乱的愁情形象生动地描摹出来。你看:那一腔愁绪,仿佛遍地如烟的青草,连绵弥漫,无边无际:又像那满城随风飘舞的柳絮;蒙蒙一片,遮天盖地;更似那江南黄梅时节的霏霏细雨,淅淅沥沥,飘飘洒洒。整个句子就由三个名词性短语设喻而成,通过内在的愁思将三个各自独立的意象,三个不同的画面巧妙地组合起来。将主观的情绪、心境移注到审美客体上;使无情之景物人格情感化;反过来,又通过读者的想象、赏鉴、品味,起着烘托、渲染、强化主体的情感心绪的作用。
再看元曲作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小令,起势连用九个常见名词构成了一幅秋天傍晚肃瑟苍凉的图画,表现出天涯游子的彷徨愁苦的心境。枯藤攀缠;老树衰颓,昏鸦瑟缩,万物萧杀,了无生机;此句既是工笔实景,又是铺陈心绪。面对如此凄清之情境;羁旅天涯的游子如何不赶归途啊!然而古道坎坷漫长,秋风萧瑟凄冷,坐下瘦马如柴,归家的路途还迢迢千里……诵读至此,游子思乡盼归的哀伤之情怎不让人肝肠寸断、潸然泪下!一曲小令既非清词丽句,也无奇崛境象,仅几个简单的名词组合,却让人咀嚼不已,百感交集。
同样温庭筠的《商山早行》中也有这样的佳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全句由十个纯名词构成六个意象,叠映出商山黎明之前的一幅完整的画面:残月高悬,雄鸡清声;茅房客舍,思归心切的客人早早地起来赶路,谁料,板桥横渡,冷霜冽冽,一行足印,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了。整句诗仅由叠加的六个意象来突出“早行”二字,不着一闲词,尽得“早”之风流韵味。正如李东阳《怀麓堂诗话》所言:“二句中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出紧关物色字样,而音韵铿锵,意象具足,始为难得。”
在古代诗词中诸如此类的佳言妙句还很多,像“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等。但值得注意的是,运用“列锦”修辞方法不是古典诗词的独有现象,古代其它文体和现代作品中也时有偶见,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水浒》第lO回回目)、“巍巍天山,
第2个回答  2008-11-22
伏尔泰说:"上帝赐给人们两样东西--希望和梦--让人们苦难的遭遇。"而我要说:"书本给了我希望和梦,让我跨越困难,打拼未来。"
"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的自信总让我看到希望,每当我遇到挫折时,总是喜欢默默的看着这句诗,看着看着,似乎就充满了力量,因为我不会绝望,因为我坚信我"必有用"。
书是历史忠实的听众,它会毫不吝啬的向我转述着那不轻言放弃的感人事件,让我学会守住那一线希望,坚持到底。
它静静地向我说着:"有一个小男孩被医生诊断为小儿麻痹,在阵阵惋惜声中,他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坚持着各项他所爱的体育运动,他年复一年的努力着,对待生活与工作他始终怀揣希望,最终他成功了,他就是美国任期最长的总统-弗兰克林·罗斯福。""还有一个小男孩,他一直失败着,竞选州长、议长……一切都是失败,他却一直没有忘却希望,不懈地努力着,最终成为人民的领袖--林肯"……
每当我遇到困难时,它总是静静的述说着,像是要告诉我,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只要你拥有希望!
书不仅给了我希望,还给了我憧憬的梦。我总喜欢在夜深人静之时捧着一本书,细细品读,让它引领我走进先人的梦中。
范仲淹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梦;孟子有"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梦;林则徐有"敬利国家生死以"的梦;庄子有"我身曳尾于涂中"的梦;陶渊明亦造出了世外桃源般的梦……他们为了自己的梦而拼搏着,他们用自的己的人生诠释着他们绚丽而又永恒的梦想。
我沉浸于书中,沉浸在这传承千年的梦想中,沉浸在他们为梦想拼搏的激情中。无需过多言语,只是凝望着这字里行间坚毅的身影,就足以令我拥有同样的勇气,去构建属于我的梦想。
是书教会了我心存希望去跨越困难,是书教会了我构建梦想打拼未来。
于是我明白:
书山有路--希望和梦。

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应把更多精力倾注于阅读当中,它可以让你精神充沛;它可以让你活力四射;它更可以让你满腹经纶!
其实,读书要“超越知识,读出情怀”,而读书经验则是:固本、宽博。
我发现,几乎每个人,甚至有些专家,都在“小圈子”里读书。不信,你看看你自己的书柜里的藏书,大都是你自己最喜好的书。其实这些书差不多都属于一个“圈子”。这个“圈子”把你拘囿住。
譬如,你为什么只喜欢道家,不喜欢儒家;只喜欢鲁迅,而不喜欢胡适;只喜欢白居易,不喜欢李商隐;只喜欢苏轼,不喜欢李煜;只喜欢古典诗词,而不喜欢流行歌曲;只喜欢京剧,不喜欢歌剧;只喜欢哲学,而不喜欢小说;只喜欢曹雪芹,不喜欢蒲松龄;只喜欢中国,不喜欢西方;只喜欢文字,而不喜欢漫画……
总之,每个人读书,如果不是“急功近利”(考试、评职称、做学问),应当努力从自己的“圈子”里“探出头来”。
那,也许是读书大境界的开始,是大智慧的开始!
然后,你再走进你原来的“圈子”,你肯定会有飞越性的超凡的独到!
读读“网络”这本浩瀚的书
如果有一本自古至今卷帙最浩繁的书,那就是“网络”。你不可不读这本大书。网络比所有报刊更鲜活、更生动、更真切、更丰富,更具有一种“原生态”的质感。
它可以让你的生活节奏大大的提高。
网络,已经以一种不可遏制的速度,冲入到我们的生活中来:不但影响到我们的生活,甚至影响到我们的社会;不仅影响到我们的工作,甚至影响到我们的语言。
但你却可以适当的调整你的上网时间,合理运用电脑,让网络成为你业余的好帮手。
既读且写,由读者变作者
你在读书时,总会看到一些好词佳句,何不把它们记录下来呢?何不用它们写个简短的读后感或为它们续写一个故事呢 ?你不是不能写不会写,你并不缺乏写的才能,你缺乏的只是“自信”与“勤奋”。你可能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几乎所有的作者,当初只是一个读者。 你也必须在阅读中寻找写作的奥妙,学会融会贯通,体会知识的风趣。
以上几点便是我从阅读中寻找的最大的经验,希望介绍给你们,你们能更好的去运用实践并最终学会它们。

这一个是写书的,你可以改改,写成古典诗词,就行啦
第3个回答  2008-11-22
梅花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她冰肌玉骨、独步早春、凌寒留香的品性历来深为人们所钟爱。品赏梅花一般着眼于色、香、形、韵、时等方面。
色 梅花的花色有紫红、粉红、淡黄、淡墨、纯白等多种颜色。“红梅”,花形极美,花香浓郁;“绿萼”,花白色,萼片绿色,重瓣雪白,香味袭人;“紫梅”,重瓣紫色,淡香;“骨里红”,色深红重瓣,凋谢时色亦不淡,树质似红木;“玉蝶”,花白略带轻红,有单重瓣之分,轻柔素雅。成片栽植上万株梅花,疏枝缀玉缤纷怒放,有的艳如朝霞,有的白似瑞雪,有的绿如碧玉,形成梅海凝云,云蒸霞蔚的壮观景象。
香 梅花香味别具神韵、清逸幽雅,被历代文人墨客称为暗香。“着意寻香不肯香,香在无寻处”让人难以捕捉却又时时沁人肺腑、催人欲醉。探梅时节,徜徉在花丛之中,微风阵阵略过梅林,犹如浸身香海,通体蕴香。
形 古人认为“梅以形势为第一”,即形态和姿势。形态有俯、仰、侧、卧、依、盼等,姿势分直立、曲屈、歪斜。梅花树皮漆黑而多糙纹,其枝虬曲苍劲嶙峋、风韵洒落有一种饱经沧桑,威武不屈的阳刚之美。梅花枝条清癯、明晰、色彩和谐,或曲如游龙,或披靡而下,多变而有规律,呈现出一种很强的力度和线的韵律感。
韵 宋代诗人范成大在《梅谱》中说:“梅以韵胜,以格高,故以横斜疏瘦与老枝怪石着为贵。”所以在诗人、画家的笔下,梅花的形态总离不开横、斜、疏、瘦四个字。今天,人们观赏梅韵的标准,则以贵稀不贵密,贵老不贵嫩,贵瘦不贵肥,贵含不贵开,谓之“梅韵四贵”。
时 探梅赏梅须及时。过早,含苞未放;迟了落英缤纷。古人认为“花是将开未开好”,即以梅花含苞欲放之时为佳,故名“探梅”。梅花以“惊蛰”为侯,一般以惊蛰前后10天为春梅探赏的最佳时机。开花期也因我国南北气候不同而异,广东12月至1月,沪宁2月至3月,北京3月至4月。
除此之外,观赏梅花的环境也十分的讲究,据《梅品》曰:是在淡云、晓日、薄寒、细雨、轻烟、夕阳、微雪、晚霞、清溪、小桥、竹边、松下、明窗、疏篱、林间吹笛、膝下横琴等情况下,对梅的欣赏就更富有诗情画意。
第4个回答  2008-11-22
同学们、老师们:

当你漫步在绿树成荫的森林、当你行走于青草幽幽的林间小道,当你辗转与峰峦重叠的山间,你是否想到如果听到婉转动听的鸟叫声、,如果遇到溪边休憩的小生灵……那么大自然该有多么迷人。谁不向往静谧的田园生活?谁不渴望每天见到蓝天白云?谁不期待身边有鸟语花香?

自从地球上有了人类,我们的命运就与野生动物息息相关,动物作为生物琏的重要组成部分,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全世界每天都有珍稀动物在灭绝,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动物被猎杀。大自然的生态平衡被破坏,益虫被杀,害虫猖獗;森林被伐,灾害濒繁;植被破坏,土地沙化……我们的自然生存环境正在恶化,可是我们又能怨谁呢?这难道不是我们这些大自然的主宰者,猎杀动物、砍伐森林、摧毁植物造成的吗?这难道不是我们在自己毁坏生存环境吗?

同学们,老师们,我们海湾镇正在积极构建“绿色海湾、生态海湾、魅力海湾”的和谐环境,在四月份我国爱鸟周来临之际,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做一些有益的事,为了人类共同生存的环境,为了这个世界上一切生物的未来,我们向全体师生倡议:伸出我们的双手,每年种上一棵树;做一名保护野生动物的积极宣传者;提倡不食野生动物;劝说、阻止伤害野生动物的人和事。

让我们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让家乡的树更绿、天更蓝、水更清,让我们生存的环境处处充满生命的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