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政策与法规教材要点整理第四章我国特定人群的社会政策法规_百度...

如题所述

第四章 我国特定人群的社会政策法规
老年人、妇女、未成年人、残疾人由于年龄、性别或身体、精神、智力条件,成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需要特别的政策法规保护。
一、老年人
1.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起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占总人口的17.17%,其中8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达到3067万,占老年人口的12.37%。
2. 199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了老年人的赡养、扶养、社会保障参与、社会发展及法律责任等方面的法律规定。200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为老龄工作和老龄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指导。
3. 我国老年人社会政策法规的目标是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4. 家庭赡养与抚养法规保障了老年人的住房权、婚姻自由权、财产所有权及继承权等。
5. 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是老年人的三项基本需求,也是通常所说的老有所养。
6. 物质帮助主要针对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人或扶养人的老年人,即所谓的“三无”老人,提供包括基本生活保障在内的五保供养。
7. 法律规定老年人有权参与社会发展,国家和社会应尊重并创造条件,鼓励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
8. 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措施包括加强法制建设、开展法制教育、健全法律援助制度,以及弘扬传统美德。
9. 具体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方式包括部门保护、司法保护及组织保护。
二、妇女
1. 本节主要讨论2005年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该法规定了妇女在政治、文化教育、劳动、财产、人身及婚姻家庭等方面的合法权益。
2. 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政治权利、文化教育权利、劳动权利、财产权利、人身权利和婚姻家庭权利。
3. 在干部任用上,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必须坚持男女平等原则,重视培养选拔女干部。
4. 文化教育权利包括确保女性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政府和社会采取措施保障女性身心健康,以及保障妇女在科技、文学艺术等文化活动中的平等权利。
5. 保障妇女合法权益的方式包括主管部门保护、司法保护及妇女组织等保护。
6. 司法保护包括立法保护、司法和执法保护、法律知识宣传教育、法律服务的援助。
三、未成年人
1. 我国于1991年颁布实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在2006年进行了修订,并于2007年正式实施。该法规定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国家有责任根据其身心发展特点给予特殊保护。
2. 政府有责任帮助父母或法定监护人实现未成年人权利,并在必要时提供物质援助和资助方案。
3. 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方式包括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及司法保护。
4. 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应接受矫治,方式包括工读学校矫治、司法矫治和包容。
四、残疾人
1. 根据2006年的数据,我国残疾人总数为8296万,占总人口的6.34%。《残疾人保障法》自1990年颁布实施,专门规定了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及其保护。
2. 残疾人的康复权包括结合现代康复技术与传统康复技术,以康复机构为骨干、社区康复为基础、残疾人家庭为依托,提供有效的康复服务。
3. 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主要包括康复权、教育权、劳动权、精神文化生活权、社会福利权、环境友好权等。
4. 每年5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为全国助残日。
5. 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的方式包括加强立法、强化执法监督、开展法律服务和援助,以及加强法制宣传工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