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东四十条 名字的由来?

如题所述

说到北京,自然会想到胡同;说起胡同,自然会想到北京。但胡同并不是起始北京,它的名字起自元代,胡同只是用汉字记蒙古语的音,据研究,它是蒙古词“水井”的音译,“巷”怎么会和水井扯到一起了呢?

原来,元世祖忽必烈在七百二十多年前,下令在今北京的旧城辟建新城时,居民的生活用水,都取自巷中凿好的水井,蒙古人习惯于以水井代指巷,便管它叫“胡同”。日久天长,胡同倒成了新潮的语言流行起来,变成了巷的通称。

说起北京的胡同,绝大多数都可以称得上是“老寿星”。今天内城的基本格局,大部分都奠定于元代。外城虽然兴建于后来的嘉靖年间,但前三门外邻近城门和干道的一些胡同,却早在兴建外城以前就有,有的可以上推到明初,或者还早。

这样,论起北京胡同的年龄,二三百年的算年轻,四五百年的很平常,六七百年的并不稀奇,千八百年的也不是没有。随便拿着一条北京的胡同来,就比当今世界上好多国家的建国历史还悠久。光这一点,能不说是北京历史文化的骄傲?

虽然“胡同”这个名词是形容小的街巷,但同一小街巷的具体名称,清代与明代、民国与清代,新中国成立后与民国都不尽相同。胡同的名称,既有继承的,也有变化的,具有各种各样的来源。

北京的胡同有一点最引人注意,那便是名称的重复:苏州胡同、梯子胡同、弓弦胡同,到处都是,苏州胡同是京人替住有南方人籍贯是杭州的而取的名字;弓弦胡同是与弓背胡同相对而定的象形的名称。

北京的胡同还有许多以井得名,如龙头井、甜水井、南井胡同、北井胡同、王府井等,这是因为北方水分稀少,煮饭、洗衣等用水极大,所以当时的人,凿出了一口井之后,其快乐是不可言状的,于是以井名街。

有的是计数的,如东单三条、东四十条。有的是这条胡同里曾住过一个有名的人物,如无量大人胡同,王皮胡同是因为有一个姓王的皮匠。有的是某种行业集中的地方,手帕胡同大概是卖手帕的,羊肉胡同当初想必是卖羊肉的。

北京的胡同是卧虎藏龙的地方。老舍先生出生在小羊圈胡同,他的性格带着明显的胡同烙印,恬淡平俗,不事张扬;而王菲也是从北京的胡同里走上舞台的……不过,胡同里的小人物更多,他们的生活中没有耀眼的灯光,大都是安分守己、逆来顺受,一辈子都是“顺民”,但同样精彩生动。

过去北京人常说:“有名胡同三百六,无名胡同似牛毛。”北京胡同形成于元朝,据史料记载,元朝大都有“三百八十四火巷,二十九弄通”,共计413条胡同,到了明朝,北京共有街巷胡同1170条,其中直接称胡同的有459条,而清朝北京直接称胡同的街巷是明朝的一倍多,有978条。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又新添了不少的街巷胡同。如1982年,在北京的街巷中,直接称胡同的约有1316条。
如今,北京胡同的数量已远不及从前。但胡同作为老北京的标志之一,仍然吸引着中外游人追寻历史的步伐和探求中华文化的目光。
(作者: 赵建慧)

北京胡同的由来

关于北京胡同的由来,目前大致有4种说法:一说,源于水井(张清常《胡同及其它》),二说,源于“浩特”(曹尔驷《北京胡同丛谈》);三说,源于“胡人大同”(沈榜《宛署杂记》),四说,源于火巷(王晓芳《北京胡同的由来》)。
《北京胡同的由来》一书写道:据考证,北京许多老的街巷名称沿袭元、明、清之旧。胡同之称也始于元。不过那时不叫胡同,而叫火弄,又叫弄通。可见胡同即是从火弄、弄通演变而来。宋代都城东京(今开封)、临安(今杭州),亦称街巷为火巷。在我国古代,火巷是指都市规划时,建筑群之间留出的间隔地带,平时是通道,失火时便是防止火势蔓延的设施。
清朝朱一新所著的《京师坊巷志稿》称:“元经世大典,谓之火巷。胡同即火巷之转。”他还指出北京的胡同逐条都记有几眼水井(类似现代消防栓的作用)。例如,王府井。明代,王府井称“十王府”。每座王府内至少有一眼水井,另外还有大甜井、小甜水井等星罗棋布。
朱先生又引《芜史》云:“新房之北则司礼监,南则御马监也。新房东西一街,南北一连、二连、三连等连,连之十字路口各有井。”“今东西高房胡同之间有二眼井、三眼井,当即一连、二连、三连之地。”可见,北京叫“三眼井”、“四眼井”的胡同,是由明代的三连井、四连井演变而来的,并非此处曾有三四眼水井存在。
在北京的地名中,还有些是以数字号码命名的,但如果望文生义,往往会闹笑话。像北京的“三座门”,位于北海公园南门外往东不远的地方。所谓“三座门”,并非三座门,而是一座门,只不过门的制式是三个券形门洞,因此得名。此外,在天安门前左右两边,早年有东、西三座门,也是这种设计。

昔日水乡——中关村

中官者,太监也。有人依此推断说中关村是由“中官坟”演变而来。但是查查古地图即可知道古时此处皆为水域,泉眼密布,不亚于江南水乡。更何况,北京有名气的太监的坟冢,明代多设在西山模式口、香山一带:清代则多设在阜成门外的恩济庄,如今在四季青乡尚有老公(即太监)坟村。太监墓地一般为平原,地面高程45米,如李莲英墓等。太监怎么可能在海淀泉水中下葬呢?何况也未曾见过有某太监下葬于今中关村一带的文献记载。
在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北京西郊地图》(1912年版)和《实测京师四郊地图》(1915年版)上,今中关村位置处注有“中湾”地名,附近还有“前湾”、“后湾”等:“湾”者,水湾也。在1918年和1928年出版的北京地图中,始有“中关”地名。1932年,《北平市自治区坊所属街巷村里名称录》中收录有“中关村”一名。由此可见,中关村应为“中湾儿”演变而来。

有“虎”的地名不一定都与虎有关

北京有两处“虎城”,一在西安门内旃檀寺后,一在圆明园内,这两处都是明清皇家驯养老虎的地方。而虎坊桥、虎坊路相传也曾有过养虎的地方,但已无遗址可寻。而景山西街的卧虎桥、紫竹院前的神虎桥(原有四虎石雕,传一虎夜奔,只剩三虎,故改“三虎桥”),以及被称作老虎庙的街巷,都因有虎雕而得名。
北京还有两条石虎胡同:西单有个“小石虎胡同”,因巷口有石虎而得名。巷内有清代雍正、乾隆年间的右翼宗学,许多皇家子弟曾在此读书,曹雪芹在此教过书。德胜门内大街,也有一条石虎胡同,称“大石虎胡同”。当年,大石虎胡同的石虎栩栩如生,威武有神,高1米有余,重逾千斤,呈蹲姿,小石虎胡同的石虎是卧于石柱之上的幼虎,体积虽小,但雕工精细,秀丽优美。
北京胡同名中有“虎”的很多,像“老虎洞”、“老虎窗”、“老虎尾巴”等,却与老虎没有什么关系。

北京街巷中的“铺”

说到北京的“铺”,大致有2种作用:一是负责官文书信的及时传递。古时候,交通工具很有限,凡官文书信都要通过人、马传递。其中,人力步行传递称为“邮”,骑马传递称为“驿”。因此,全国各地主要干道旁每隔数十里便设一个驿站,并备有马匹,以供来往传递信件之用。遇上紧急的官文书信时,驿夫当天无法赶回自己家中休息,就会在驿站过夜,所以这些供驿站人役休息的地方就称为铺舍。还有一种“铺”,负责维护治安、巡逻。
《宛署杂记》记载:“宛平县凡一十二铺,每铺设铺司一名,掌送到官文书籍件角时日而递发之。铺兵三名,轮次,凡四十六人。”而《旧京遗事》中写到,内红铺有三十六铺。“每铺旗军十名。昼夜看守。铜铃二十有八,每夜起更时分从右阙门第一铺发铃,军提一铃摇至第二铺,相继传递,至左阙门第一铺止,次日将铃仍送右阙门第一铺收贮”。
外红铺在皇城外,共有七十二铺,象征七十二候(古代以五日为一候,一月六候,三候为一节气。一年分二十四个节气,共七十二候)。“每铺守卫旗军亦十名,昼夜看守”。有铜铃七十八个,明弘治十年(1497年)丢掉两个,只剩七十六个。“每夜从西长安门第一铺发铃,相继传递,至东长安门第一铺止”。白铺是在各街巷的更铺,负责街巷治安,归五城兵马司统领。
而北京地名中的六铺炕、马家铺、十里铺、双泉铺等,除了执行上述任务外,还有监视火情、水情,预防火灾与水灾之责。

北京街巷之最

最长的街巷:在北京的地名中,大多带有“东、西、南、北”或“内、外”字样,且多对称。如,“东四牌楼”和“西四牌楼”,“德胜门外大街”和“德胜门内大街”等。因此,有人说除了东西长安街外,要数东西交民巷最长,即2632米(1552米剩080米)。实际上,鼓楼东西大街更长,有2668米(1098米+1570米)。
最短的街巷:50年前,笔者读过一本叫做《北平旅游指南》的书,说北平最短的街是文津街。上世纪初,文津街只有一个门牌,即国立北平图书馆,街长不过百米。后来,有人著书说,东琉璃厂东口的一尺大街是最短的街巷,长不过几十米。但是这条街并入了杨梅竹斜街后,已无其名了。
现在,北京最短的街巷应是跨车胡同,长约40米,只有一个门牌,即齐白石故居。该胡同南口外是辟才胡同。如今,跨车胡同是一块“飞地”。如果派出所户籍科民警要到齐家查户口,必须跨越辟才胡同而入才行。在北京,这样的地理环境是独一无二的。
最古老的胡同:龙头井,唐代称龙道村。1956年,旃檀寺西大街(今爱民街)施工时,发掘出了一座唐代古墓,墓主人叫周元长,墓志铭曰:“开成三年(883年)葬于蓟城东北七里,龙道之古原。”龙道之古原,即龙道村,属幽都县礼贤乡界。1976年在地安门西大街教场胡同北海中学施工中,又发掘出了一座唐代古墓。这是一座夫妻合葬墓。男主人叫宋再初,其妻蔡氏。该墓志铭曰:“大中十三年(859年)正月十五日,归窆于幽都县界礼贤乡龙道村西南一百二十步。”于是,根据这两方出土的墓志铭,以北海中学为原点,由此向西北丈量一百二十步,正是今龙头井街的位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4-02
东四十条:东四路口往北,马路东边分别有14条东西向的胡同,其中,第10条胡同比较宽,后经改造,通上了公共汽车,并在相应的地方设了一站,站名就叫东四十条,公共汽车所走的,就是一个胡同。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