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一号到神舟七号的发展历程

如题所述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七号看国人飞天梦想“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五号,我们每次发射都要进一步优化。我们边研制边进行空间试验,从每次飞行中得到新的东西。”

神舟一号:横空出世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中国第一艘不载人的试验飞船——神舟一号,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经过21小时的飞行,在完成预定的科学试验后,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功着陆,中国人成功实现了天地往返的重大突破!

神舟一号飞船座舱内放置有一个高1.70米左右、身着航天服的男性模拟人。这个模拟人是一个感应器,用于收集返回舱在太空中的温度、湿度、氧气等各种试验数据。

1992年,载人航天工程列入国家计划。在全国各有关部门和科技人员的大力协同下,航天科技人员仅用7年的时间就攻克了载人航天的三大技术难题,即研制成功了可靠性很高的大推力火箭,掌握了载人飞船的安全返回技术,建造了载人太空飞行良好的生命保障系统。

“我们的飞船比美、苏的晚40年才发射,但飞船技术水平要和他们现在的相当,要体现技术进步,不能照抄,要迎头赶上。”王永志说。

短短七八年的时间,中国航天人走完了发达国家三四十年所走过的路。

中国第一艘神舟号无人飞船的发射升空,揭开了中国载人航天技术发展新的一页。

神舟二号:全新亮相

神舟二号虽是第二艘无人飞船,但却是中国第一艘正样飞船,也可以说是载人飞船的“最完整版本”,各种技术状态与载人时基本一样。

飞船在轨飞行7天后返回地面。飞船上进行了微重力环境下的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空间天文和物理等领域的实验,各种仪器设备性能稳定,工作正常,取得了大量数据,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

美国一家报纸发表评论说,随着2001年1月10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二号飞船,“中国古老的飞天梦想将不仅仅是传说,中国航天员离上天的日子更近了。”

神舟三号、四号:百折不挠

神舟三号飞船在产品进场的第4天,出现了飞船穿舱插座信号有一个点不导通的问题。决策者们毅然决定:进度服从质量,推迟发射!

当飞船船舱内3000多个接点个个导通之后,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飞船发射升空。

试验结果表明:飞船搭载了人体代谢模拟装置、拟人生理信号设备以及形体假人,能够定量模拟航天员呼吸和血液循环的重要生理活动参数。轨道舱在太空留轨运行180多天,工作正常,预定试验目标全部达到,试验获得圆满成功!

9个月后的12月30日,神舟四号飞船在低温严寒条件下发射成功。

前所未有的持续低温天气:-28℃,比发射《大纲》规定的最低发射温度-20℃足足低了8℃!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就是由于一个O形橡胶密封圈因低温变形失效而导致的!

经过充分的试验数据论证和气象会商,专家们优选了一个较好的窗口,并调整了发射程序。低温严寒下,参试人员用149件保暖物品,严严实实地将火箭关键部位包裹起来,同时不断地吹送热风,直到临近发射前15分钟,才把这些保暖物品撤下来。

2003年1月5日,飞船安全返回并完成所有预定试验内容,突破了我国低温发射的历史纪录!

神舟三号、四号在全载人状态下连续发射成功,预示着中国人“摘星揽月”已为期不远。

神舟五号:神州圆梦

历史将铭记那一刻:2003年10月15日9时,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
21个小时23分钟的太空行程,标志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继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这一刻,距中国第一艘试验飞船发射3年零329天,距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仅11年零25天。
在发射载人飞船之前,前苏联进行了5次不载人的飞船升空试验,美国进行了8次不载人的飞船发射试验。中国的神舟号飞船在进行了4次飞行试验后,就成功地把人送上了太空。神舟五号飞船的成功发射和着陆,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

不过,在神舟五号飞船进场前进行最后一轮地面试验时却发现,返回舱坐椅缓冲机构不能完全满足缓冲发动机的备份的要求。……70天以后,科技人员攻克了这一按正常速度需半年才能解决的问题。

“我们用了10年时间,完成了一个伟大的历史任务,这是中国航天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也是中国为和平利用空间做出的重大贡献。”原国家航天局局长栾恩杰说。

神舟六号:掀开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篇章

2005年10月12日9时整,神舟六号载人飞船从甘肃酒泉发射中心发射场拔地而起,以漂亮的曲线在空中成功演绎了“中国制造”。

10月12日,神舟六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新华社记者赵建伟摄

记者通过屏幕观察到,无论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还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里面忙碌而紧张的身影都是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据了解,神六的整个研发过程是我国完全依靠自己的技术独立自主完成的,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托举神舟飞天的运载火箭,仅是故障检测处理系统和逃逸系统,就采用了30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这表明,我国在高科技领域,从基础技术的研究到精密配件的制造,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制造”。

在中国几十年的航天史上,“中国制造”的概念一直贯穿了始终。1992年,载人航天工程列入国家计划。

在全国各有关部门和科技人员的大力协同下,航天科技人员仅用7年的时间就攻克了载人航天的三大技术难题,即研制成功了可靠性很高的大推力火箭,掌握了载人飞船的安全返回技术,建造了载人太空飞行良好的生命保障系统。

神舟飞船从研制开始就瞄准了国际第三代载人飞船水平,直接采用多人多舱的设计方案,可利用空间创世界之最。从火箭研制的高标准到飞船设计的高起点,从独具特色的航天医学工程体系建立到先进的航天测控网形成,一系列新技术、新创造、新成果,无一不是自主创新的智慧结晶。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虽然起步较晚,但一开始就站在了高起点上,所涉及的主要关键技术都是由我国自主创造的。

此外,业内人士还认为,神六升空将对国内多个行业的技术进步和生产能力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按照国际经验,对航天领域投入1元钱,将会对整个社会产生8至14元的带动效益。神舟载人发射是大量技术的集成,涉及到发射、火箭制造技术和回收、测控以及生命保障系统等关键技术,可以带动很多科技产业发展。同时,涉及到神舟载人飞船研制的上下游企业及技术研究机构有上百个,相关的协作单位更是多达上千个,载人航天科技将拉动新材料、生物、通讯等行业的快速发展。

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展战略中,神舟六号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中国正稳步推进载人航天工程第二阶段目标的完成,并向第三阶段即建立太空站的目标迈进。更重要的是,作为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承载体,神六在当今世界最复杂、最庞大、最具风险的工程体系里,以技术密集度高、尖端科技聚集的精彩表现,在太空完美演绎了“中国制造”。

神六发射成功后,国外各大通讯社纷纷抢发消息,称神六成功升空掀开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篇章。共同社在报道中称,继神舟五号之后,中国再次成功发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向世界展示了其航天大国的地位,发扬了国威,强化了凝聚力。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张庆伟表示,中国正稳步推进载人航天工程第二阶段目标的完成,并向第三阶段即建立太空站的目标迈进。

神舟七号蓄势待发

国航天远洋测量船基地组建30周年之际,基地负责人简仕龙23日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神七任务实施时,将组成远望号测量船队执行海上测控任务,目前任务准备基本就绪。

简仕龙介绍说,多艘远望号船和新投入使用两艘新一代航天远洋测量船赴太平洋、印度洋等执行神舟七号海上测控任务,这是远望号船队历史上同时出海船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

基地党委书记丁兴农说,今年以来,基地对3艘老船进行了全面的检修保养,对船上所有设备、线路一个个排查,对一些老旧设备进行了改造升级。

2007年9月交付使用的第1艘新一代测量船,已于今年上半年接受了实践考验;今年4月交付使用的第2艘新一代测量船,也于前不久进行了船舶航行训练与狭水道航行训练,对惯性导航设备进行了8个航向的精度鉴定,充分检验了设备的性能指标和测量精度。

丁兴农介绍说,对于即将执行神七任务的科技人员,基地展开了针对性的培训,使科技人员具备一人多能的本领,能够同时胜任多个不同的岗位。目前,各测量船设备状态良好,科技人员士气高昂,扎实有效的准备工作为圆满完成神舟七号海上测控任务和今年下半年其他测控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0-05
神舟一号:横空出世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中国第一艘不载人的试验飞船——神舟一号,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经过21小时的飞行,在完成预定的科学试验后,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功着陆,中国人成功实现了天地往返的重大突破!

神舟一号飞船座舱内放置有一个高1.70米左右、身着航天服的男性模拟人。这个模拟人是一个感应器,用于收集返回舱在太空中的温度、湿度、氧气等各种试验数据。

1992年,载人航天工程列入国家计划。在全国各有关部门和科技人员的大力协同下,航天科技人员仅用7年的时间就攻克了载人航天的三大技术难题,即研制成功了可靠性很高的大推力火箭,掌握了载人飞船的安全返回技术,建造了载人太空飞行良好的生命保障系统。

“我们的飞船比美、苏的晚40年才发射,但飞船技术水平要和他们现在的相当,要体现技术进步,不能照抄,要迎头赶上。”王永志说。

短短七八年的时间,中国航天人走完了发达国家三四十年所走过的路。

中国第一艘神舟号无人飞船的发射升空,揭开了中国载人航天技术发展新的一页。

神舟二号虽是第二艘无人飞船,但却是中国第一艘正样飞船,也可以说是载人飞船的“最完整版本”,各种技术状态与载人时基本一样。

飞船在轨飞行7天后返回地面。飞船上进行了微重力环境下的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空间天文和物理等领域的实验,各种仪器设备性能稳定,工作正常,取得了大量数据,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

美国一家报纸发表评论说,随着2001年1月10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二号飞船,“中国古老的飞天梦想将不仅仅是传说,中国航天员离上天的日子更近了。”

神舟三号、四号:百折不挠

神舟三号飞船在产品进场的第4天,出现了飞船穿舱插座信号有一个点不导通的问题。决策者们毅然决定:进度服从质量,推迟发射!

当飞船船舱内3000多个接点个个导通之后,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飞船发射升空。

试验结果表明:飞船搭载了人体代谢模拟装置、拟人生理信号设备以及形体假人,能够定量模拟航天员呼吸和血液循环的重要生理活动参数。轨道舱在太空留轨运行180多天,工作正常,预定试验目标全部达到,试验获得圆满成功!

9个月后的12月30日,神舟四号飞船在低温严寒条件下发射成功。

前所未有的持续低温天气:-28℃,比发射《大纲》规定的最低发射温度-20℃足足低了8℃!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就是由于一个O形橡胶密封圈因低温变形失效而导致的!

经过充分的试验数据论证和气象会商,专家们优选了一个较好的窗口,并调整了发射程序。低温严寒下,参试人员用149件保暖物品,严严实实地将火箭关键部位包裹起来,同时不断地吹送热风,直到临近发射前15分钟,才把这些保暖物品撤下来。

2003年1月5日,飞船安全返回并完成所有预定试验内容,突破了我国低温发射的历史纪录!

神舟三号、四号在全载人状态下连续发射成功,预示着中国人“摘星揽月”已为期不远。

神舟五号:神州圆梦

历史将铭记那一刻:2003年10月15日9时,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

21个小时23分钟的太空行程,标志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继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这一刻,距中国第一艘试验飞船发射3年零329天,距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仅11年零25天。

在发射载人飞船之前,前苏联进行了5次不载人的飞船升空试验,美国进行了8次不载人的飞船发射试验。中国的神舟号飞船在进行了4次飞行试验后,就成功地把人送上了太空。神舟五号飞船的成功发射和着陆,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

不过,在神舟五号飞船进场前进行最后一轮地面试验时却发现,返回舱坐椅缓冲机构不能完全满足缓冲发动机的备份的要求。……70天以后,科技人员攻克了这一按正常速度需半年才能解决的问题。

“我们用了10年时间,完成了一个伟大的历史任务,这是中国航天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也是中国为和平利用空间做出的重大贡献。”原国家航天局局长栾恩杰说。

神舟六号:掀开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篇章

2005年10月12日9时整,神舟六号载人飞船从甘肃酒泉发射中心发射场拔地而起,以漂亮的曲线在空中成功演绎了“中国制造”。

10月12日,神舟六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新华社记者赵建伟摄

记者通过屏幕观察到,无论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还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里面忙碌而紧张的身影都是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据了解,神六的整个研发过程是我国完全依靠自己的技术独立自主完成的,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托举神舟飞天的运载火箭,仅是故障检测处理系统和逃逸系统,就采用了30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这表明,我国在高科技领域,从基础技术的研究到精密配件的制造,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制造”。

在中国几十年的航天史上,“中国制造”的概念一直贯穿了始终。1992年,载人航天工程列入国家计划。

在全国各有关部门和科技人员的大力协同下,航天科技人员仅用7年的时间就攻克了载人航天的三大技术难题,即研制成功了可靠性很高的大推力火箭,掌握了载人飞船的安全返回技术,建造了载人太空飞行良好的生命保障系统。

神舟飞船从研制开始就瞄准了国际第三代载人飞船水平,直接采用多人多舱的设计方案,可利用空间创世界之最。从火箭研制的高标准到飞船设计的高起点,从独具特色的航天医学工程体系建立到先进的航天测控网形成,一系列新技术、新创造、新成果,无一不是自主创新的智慧结晶。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虽然起步较晚,但一开始就站在了高起点上,所涉及的主要关键技术都是由我国自主创造的。

此外,业内人士还认为,神六升空将对国内多个行业的技术进步和生产能力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按照国际经验,对航天领域投入1元钱,将会对整个社会产生8至14元的带动效益。神舟载人发射是大量技术的集成,涉及到发射、火箭制造技术和回收、测控以及生命保障系统等关键技术,可以带动很多科技产业发展。同时,涉及到神舟载人飞船研制的上下游企业及技术研究机构有上百个,相关的协作单位更是多达上千个,载人航天科技将拉动新材料、生物、通讯等行业的快速发展。

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展战略中,神舟六号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中国正稳步推进载人航天工程第二阶段目标的完成,并向第三阶段即建立太空站的目标迈进。更重要的是,作为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承载体,神六在当今世界最复杂、最庞大、最具风险的工程体系里,以技术密集度高、尖端科技聚集的精彩表现,在太空完美演绎了“中国制造”。

神六发射成功后,国外各大通讯社纷纷抢发消息,称神六成功升空掀开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篇章。共同社在报道中称,继神舟五号之后,中国再次成功发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向世界展示了其航天大国的地位,发扬了国威,强化了凝聚力。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张庆伟表示,中国正稳步推进载人航天工程第二阶段目标的完成,并向第三阶段即建立太空站的目标迈进。

神舟七号蓄势待发

国航天远洋测量船基地组建30周年之际,基地负责人简仕龙23日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神七任务实施时,将组成远望号测量船队执行海上测控任务,目前任务准备基本就绪。

简仕龙介绍说,多艘远望号船和新投入使用两艘新一代航天远洋测量船赴太平洋、印度洋等执行神舟七号海上测控任务,这是远望号船队历史上同时出海船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

基地党委书记丁兴农说,今年以来,基地对3艘老船进行了全面的检修保养,对船上所有设备、线路一个个排查,对一些老旧设备进行了改造升级。

2007年9月交付使用的第1艘新一代测量船,已于今年上半年接受了实践考验;今年4月交付使用的第2艘新一代测量船,也于前不久进行了船舶航行训练与狭水道航行训练,对惯性导航设备进行了8个航向的精度鉴定,充分检验了设备的性能指标和测量精度。

丁兴农介绍说,对于即将执行神七任务的科技人员,基地展开了针对性的培训,使科技人员具备一人多能的本领,能够同时胜任多个不同的岗位。目前,各测量船设备状态良好,科技人员士气高昂,扎实有效的准备工作为圆满完成神舟七号海上测控任务和今年下半年其他测控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