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古代的城池都有护城河

如题所述

护城河一般是由人工挖掘的河流。是天然的抵御敌军的手段。
当然也有一些城池的河流是天然河流。不管是人工的还是天然的
护城河都可以有效的防御敌军很多攻击手段。比如云梯。
当然护城河也不是绝对的都有。毕竟古代城池都是非常大的。
某些战略意义不是太重大的。易攻难守的,挖掘护城河的意义就降低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29
城池是由两个实体组合而成主要起防御作用的体系。分而言之,城(城墙)是主体,池(城壕)则起着拱卫城的作用,只能视作属体。古文中提到的城池,往往指城(或整个城市)的本身,取义即在此。
自春秋以降,中国城池一直采用这种朴素的土筑办法,近两千年过后,大名鼎鼎的元大都(北京)城墙,依然是由夯土筑成。这种土筑的城墙,样子不太好看,而且不太结实,特别是一下雨就会因雨水淋蚀而损坏。当然也有例外,譬如东晋十六国时夏国赫连勃勃大单于(407~425年在位)修建的统万城,便是土筑史上的奇迹。统万城采用"蒸土筑城"法,即把糯米汁、白粉土、沙子和熟石灰掺和在一起夯筑而成,虽为土城,但具有石头一样坚硬的质地和抗毁力。传说负责施工的叱干阿利大将军要求非常严格,近乎残酷,修建好的城墙,他命人以铁锥检验,凡锥入一寸者,便立刻将工匠杀死,填尸于墙内。在这种疯狂的高压政策下,历时六年修建而成的统万城,建筑质量奇好,"其坚可以砺刀斧",完全可以和现代水泥相媲美。 当然,这只是特别的个例,大多数的土城墙,为保证牢固度和强度,只能往高、大、厚上靠拢。譬如两千多年前齐国的都城临淄,城墙宽度就达20米,楚国都城郢的墙厚也有14米之多。在冷兵器时代,这样的厚度,其抗击打能力,足以令人放心。此外,为保险起见,在高大厚实的城墙外,与城墙平行的还有人工挖掘的宽深壕堑(也可以引注河水,成为护城河)。大的都城,城外环周的护沟壕,通常宽度达到30米,深度也在4~5米。
第2个回答  2018-01-29
不是所有古城都有护城河。
在平原无险可据或其它需要进一步增强防御的地方当然要再靠护城河增加敌方攻击城池的难度。如果是地势险要的地方筑城就不需要了。例如四川一些古城、中国长城沿线的一些关城都是依山而建,没有护城河或其它类似防护的水体设施。
第3个回答  2018-01-29
顾名思义,护卫城池的作用,遇到攻城有防卫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