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年味为什么越来越淡?

如题所述

春节年味越来越淡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人们变的不像过去那样单纯了,年也就复杂了,所以年味就被冲淡了;

2.一到过年就要想着送礼、请客,年味也就变淡了;

3.匆匆忙忙的快节奏生活,不能能细细品味“年”的气息;

4.新思潮,新流向,新时尚,传统被慢慢的隐去;

5.一年里每一天的吃喝穿用都如此相同,凸显不出年的不同,物质生活的提高也消减了年味的与众不同。

春节的习俗:

1.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2.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3.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

4.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5.贴窗花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6.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中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8

我记得其实最有“年味”的年,应该是我们小时候吧。

那时候过年,小孩子一定要早早的准备好新衣服。我记得那时候我家住在一个大院里,一样大小的小朋友特别多,那时候的邻居走走的特别近,我们小孩子早早的就会换好新衣服挨家挨户的跑着,巴不得让所有人都知道我们新衣服长什么样。

那时候就连大扫除都特别郑重,就好像它是迎接新年的一种仪式,全家大小抛开所有事情认认真真的打扫一整天,屋顶、窗台、都要打扫地干干净净,那时候我们小孩子帮不上什么忙,也都在风风火火、里里外外的跑着帮忙洗抹布。

到了大年三十,各种糖果、干果、还有大鱼大肉摆上餐桌,大家围坐在一起,看春晚,包饺子。

可是现在,好不容易到了大团圆的日子,我们每个人一个手机,不是在刷微博,就是在发朋友圈,过年的问候也不回口口相传了,都是象征性的群发。

我们在忙着做低头族。和朋友聚会、同学聚餐的时候,我们不是在问他们的近况,而是在忙着打手机游戏,见面的问候都换成了你多少级了,你在玩什么游戏、在看什么电视剧。

物质越丰富,新衣服、年夜饭给我们带来的喜悦感就越少,意识越来越精简,春节成了我们在平常不过的一天。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4-25
社会物质富裕已经到达了一定的阶段,这固然让人欣喜。但,物质富裕能否掩盖民族文化传统和风俗?答案是否定的。很多人都认为,过年没了年味是因为社会进步了,平时的日常生活与春节的水平也相差无几,那么过春节就没有意义了。但,人类的需求是分为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我们的物质需求渐渐的都能够被满足了,精神需求却突然变得非常空洞。
但是,让人感到异常的是,我们的春节越发的变得无人问津起来,但类似西方的圣诞节、平安夜却在中国大受追捧。为什么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遭受抛弃,而西方节日却大放异彩?我想这与大部分中国人的虚荣心态有关,啥叫圣诞节?我们开始好奇,好奇了就开始研究,研究了就开始体验,体验后就越发的感受到一种新鲜感,越发的感觉到自己与国际接轨了,自己越来越有面子了。但是,到底是什么理论认为我们能够过一过老外的“春节”就一定是现代人了?反而,这是一种对传统文化极度不尊重的行为。
其实,过年是生活本身的结晶,因而它也应该在生活中随缘。城市有城市的庆贺,农村有农村的期盼。许多东西,你不去刻意强求它,它也还是存在,年味儿同样如此,重要的是用心去品味。过年是一种休憩。忙碌地走了一年,需要暂时歇息一下,开春了再走。过年是一种企盼。子女求学求职在外,过年就是回家,长辈盼望见到子孙,过年就成了愿望。过年是一种乡愁。浪迹天涯、绝少归期的海外游子,在客乡复制了传统的春节,西方国家唐人街的庆贺倒保留了更多的传统庆典仪式,以满足游子对家乡和故土的怀念,年节的欢乐中夹杂着淡淡的乡愁。过年是中国人的一种文化身份,是我们的精神家园,让我们体贴细心地守护着她。
笔者认为,在将来的几年中,国家相关政府机关定会为春节遭受冷遇的情况出谋划策。但是,我们要弥补的不是表象,而是我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现在能有多少人记得除夕的由来?特别是这一代的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如果一个人对于自己国家的习俗都不了解都不尊重,哪来的现代化?哪来的国际尊重?
是物质文明了我们就能够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不是我们过几个老外的节日就说明我们与国际接轨了。真正富有的国家,他们的风俗会受到国民的尊重,受到国民的礼遇,而不是遭遇问人问津的冷遇。
有时候,我们愤愤的对韩国申遗的卑鄙行径感到愤怒,但是我们是不是自己还尊重自己的文化传统以及节日风俗?人家申了端午节,看看韩国人在端午那天是多么虔诚的祭拜屈原?虽然他们的行径无耻,但那个民族的风尚又不得我们不佩服。
总而言之,春节为什么在中国越来越冷?这与我们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对于民族风俗的尊重,对于自身存在的那一点点虚荣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12-24

不知不觉已经进入春节倒计时,想必贴春联,放鞭炮,收红包,吃一碗团圆饭,买一大袋的年货。这些都是我们童年最深最美的回忆。但是现在过年已经没有年味了,那么为什么春节渐渐失去的“年味”呢?

第4个回答  2020-11-26

春节年味越来越淡?这个国家被中国同化,却比中国更有过年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