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树立宪法权威,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如题所述

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推进依法行政。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规范司法行为,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保证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检察权。
依法治国必须树立法律权威.

一是必须增强法律意识。法律是国家制定,反映社会公众意志和共同利益,并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当人们看到法律一词时,首先应当想到其神圣和庄严。在“五五”普法活动中,应当把普法的重点放在培养和增强法律意识上,通过法制宣传教育使法律至上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根植于人们的灵魂深处。在广大民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头脑里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使法律在人们心目中享有崇高威望、具有高度信仰和普遍认同,形成人人尊重法律、服从法律、维护法律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是必须崇尚法律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应,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经过思虑判断得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在私人决策或公共决策过程中,与思维有关的方式主要有政治思维、经济思维、法律思维和道德思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思维方式有不同的标准,不同的思维标准会得出不同的认识结论。在法治社会中,要求人们在分析解决问题和作出决策时,要首选法律思维方式,即以合法性标准作为分析、判断和处理问题的方式。当法律思维与政治、经济、道德思维发生矛盾时,应当以法律思维作为基准性思维,在合法性思维范围内尽可能地考虑政治、经济、道德效果的最大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4-04
一方面是全国人大常委会积极落实和贯彻《决定》精神的直接体现,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使宪法贴近公众生活,进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以下简称《决定》),史无前例地吹响了建设法治中国的集结号。
法律不能只印在纸上,其生命力在于实施,其权威也在于实施。“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和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的生命力和权威亦在于实施。
为使宪法进一步深入人心和加强宪法的实施,2014 年11 月1 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决定,将12 月4 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就此,我国宪法学界著名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中国宪法学研究会会长韩大元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表示,设立国家宪法日,这是我国国家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一方面是全国人大常委会积极落实和贯彻《决定》精神的直接体现,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使宪法贴近公众生活,进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设立国家宪法日,这是我国国家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