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说说学前儿童体育教育有哪些内容?

如题所述

体育活动是幼儿身体健康发展的关键。所以必须在充分了解和尊重幼儿认知规律、动作形成规律、生理机能变化规律、个性发展规律等基础上,采取适宜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进行合理调控,才能科学、有效地实现体育教学的目标。 但是学前儿童体育教育不是三言两语就能涵盖的,这里简单介绍一下。
(一)遵循认知规律,科学组织体育活动 人类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是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呈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只有尊重以上规律,才谈得上教育的科学性。幼儿由于年龄小,缺乏经验,所以他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与成人略有不同,他们一般是通过实践活动来获得认识。要避免用成人的学习习惯来要求孩子,应让其通过自己的实践,去获得知识和经验。 遵循幼儿的认知规律,在正规性体育活动中采取的活动流程一般是:问题假设——初步体验——实验性探索——验证性学习——结论评价等几个阶段。 如在正规性体育活动“好玩的小椅子”中,我们没有把小椅子的多种玩法直接告诉幼儿,而是提出问题“小椅子可以怎么玩”,让孩子经过简短思考后进行初步尝试。教师通过观察幼儿的各种玩法,把一些富有创意、有趣且具有代表性的玩法提炼出来,让幼儿进行展示,供大家分享学习,接下来再让大家进行第二次、第三次尝试,这也就是验证性学习。通过多次尝试,最后教师和孩子共同得出结论:小椅子的多种玩法。
 (二)遵循动作形成规律,科学组织体育活动。从人体动作技能的形成规律看,每个动作技能的掌握,都要经过粗略掌握改善提高巩固与运用自如三个阶段。只有遵循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科学施教,才能保证动作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根据此项规律,在体育活动中新授动作时,一般会采用整体认识——分解学习——完整串联——熟练巩固这一模式。如侧面钻,首先看教师完整示范,让幼儿有一个整体认识,然后分解动作学习,一步步让孩子把每一个环节都练习好,再进行完整练习,最后达到熟练巩固。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些动作不适合分解学习,如“高跳下”,它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教师要先重点讲解动作要领,之后完整示范,最后让幼儿进行完整多次的练习。再比如“走”这个动作,根据幼儿喜欢模仿的特点,让他们学习解放军走,效果会更好些。当然,孩子的动作从学习到熟练不可能在一节课中完成,需要在非正规性体育活动中反复练习才能得以巩固和提高。另外,在讲解动作要领时,教师要注意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便于幼儿接受。在示范动作时,还要注意科学、规范,让幼儿对某一动作形成正确的认识。在教研活动中,曾多次组织教师对基本动作进行学习和演练,通过讲解、示范、分组比赛等形式,让老师们熟知、熟记、熟练每一个动作的基本要求和要领,以保证教学的科学性。
 (三)遵循幼儿生理机能变化规律,科学组织体育活动 生理机能是指人体在新陈代谢作用下,各器官系统工作的能力。其常见的衡量指标有脉搏、血压、肺活量等。 人体生理机能运动变化的规律是上升稳定下降,呈抛物线状态。只有遵循这一规律,运动才是科学、有效的。要遵循这一规律,关键因素在于运动量的科学把握。运动量过小达不到适当的运动负荷,起不到锻炼身体的作用,而运动量过大,对正处于发育期、内脏器官发育还不够完善的幼儿来说,会造成身体的过度疲劳和伤害。有效地控制运动强度、运动密度、运动时间,是影响运动量大小的三要素,是保证适宜运动量的关键。 依据此项规律,在组织正规性体育活动时,一般采用以下流程:热身活动——自主探索——游戏活动——放松活动。如活动“闯关夺宝”中,伴随欢快的音乐,教师带领孩子做热身活动,为后面的运动做有针对性的适应性准备,接下来是探索小椅子的多种玩法,紧接着是闯关游戏,最后是放松活动。其中游戏部分是活动的高潮,也就是抛物线的顶点。从整个活动流程来说,上升——平稳——下降,遵循了人体生理机能运动变化规律,活动的设计是科学的。其中在游戏部分“三关”的设计上,我们把活动量相对较小的“过天桥”“钻魔洞”放在了第一关和第三关,把活动量最大的“飞跃峡谷”放在中间环节,使游戏部分的活动量也呈现出上升——平稳——下降的抛物线状态。另外每闯过一关后,教师都有小结,让孩子们有一个缓冲和休息的机会。活动密度、活动量的有效调节,使活动更加科学、有效。 在组织非正规性体育活动时,可经常采用游戏化的方式,有效地控制运动量。如在“我是小司机”活动中,幼儿在快速开小车后,请他们把“车”开到“加油站”“维修站”,为车加油,给轮胎打气,这样幼儿在游戏情节中自然地获得了休息,使体力尽快得到恢复。
 (四)遵循幼儿个性心理发展规律,科学组织体育活动所谓个性心理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个性倾向性,一是个性特征。前者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后者包括能力、气质、性格。 不同年龄段幼儿的个性心理发展是不一样的,只有了解并遵循幼儿个性心理发展规律,选择适宜的活动内容,采取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和形式,活动才是科学、有效的。 小班幼儿喜欢模仿,但动作不稳定,控制力较差,在活动时常常沉浸在自己扮演的角色中,而不关心活动的结果,规则意识较差,需要教师及时提醒,应以有情节、有模仿、中等活动量的集体游戏为主。中班幼儿身体动作比较稳健,协调性、灵活性逐渐增强,应多采用发展各种动作能力的游戏,如“爬轮胎山”等。大班幼儿身体强壮,活动量大,动作更加协调,对活动的目的性逐渐明确,控制力增强,喜欢挑战,应以竞赛、挑战、合作、规则性强的游戏为主,如“逃生演习”“闯关夺宝”等。 另外,由于受先天和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幼儿之间发展不均衡,存在较大个体差异。教师在组织体育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幼儿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的孩子给予不同的要求、不同的指导,做到因材施教。
大致分为以上几点,深入细致的内容可以阅读相关书籍资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