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的生平简介,和他做过什么事?

如题所述

贝多芬生平简介  公元1770年12月16日~公元1827年3月26日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是全世界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享有“伟大的乐圣”之称。1770年生于德国波恩市,祖籍佛兰德。  其祖父及父亲均供职于科隆选候。酗酒之父强逼他长时间地练习键盘乐器,望子成为莫扎特式的神童。  他十一岁辍学,十三岁任宫廷乐队(指挥为内费)习管键琴手,十四岁任宫廷第二管风琴师,十八岁任歌剧乐队的中提琴演奏员。  
1797年后,贝多芬患了耳聋病,病情逐年恶化。对一个音乐家来说,再没有比这一打击更沉重的了!  病魔限制了作曲家同外界的交往,妨碍了他的钢琴演奏,他不得不放弃演出,而长期隐居在维也纳乡村。   从1800年起,贝多芬在创作上很自然地逐渐脱开海顿和莫扎特的影响,力求创造自己的艺术风格,追求新的理想。  他于1803年完成的《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标志了他在创作 上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成熟时期。   1802年到1815年间有时被称为是贝多芬创作生活的中期。在这期间,他的失聪症在不断加剧,从此便深居简出。他那日渐严重的失聪症使人们形成了他是一个厌世者的错误印象。他曾同好几个妙龄少女有过海誓山盟,但最终却似乎都在不幸中结束。他终生未娶。  1815一1819年是贝多芬经历的四年危机时期。当时,欧洲陷 入了反动的封建复辟时期,资产阶级的革命力量遭到扼杀,黑暗笼罩着欧洲大陆。  这个时期贝多芬的思想较为复杂,他的自信和坚定被失望和动摇所袭扰;创作上的英雄风格向抒情性风格转变;作品很少,大部分时间花在收集、探索和改编欧洲各国的民歌上。  这充分说明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共和主义者是有其历史局限的。然而,贝多芬最后终于从沉默中挣扎出来,度过了他的危机时期。从1819年起,贝多芬重又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反封建的斗争中来。  此时他创作的五首钢琴奏鸣曲、五首弦乐四重奏,乃至他创作中最伟大的《第九交响曲》(《合唱交响曲》)等作品都具有深刻的意义。  贝多芬从小就表现出了音乐天赋,他的处女作是在1783年发表的。他年轻时访问过维也纳,在那儿结识了莫扎特,不过他们的交往如过眼烟云,转瞬即逝。  1792年,贝多芬返回维也纳,在一段时期里求教于海顿(享有“交响乐之父”之称的德国作曲家)──当时维也纳首屈一指的作曲家“音乐神童”莫扎特在此年去逝。  贝多芬在维也纳──当时世界音乐之都度过余生。主要作品:  交响曲:  贝多芬 C大调第一交响曲  贝多芬 D大调第二交响曲  贝多芬 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英雄)  贝多芬 降B 大调第四交响曲  贝多芬 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  贝多芬 F大调第六交响曲(田园)  贝多芬 A大调第七交响曲  贝多芬 F大调第八交响曲(悲怆)  贝多芬 d小调第九交响曲[合唱(欢乐颂)]  协奏曲:  贝多芬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贝多芬 C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贝多芬 c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  贝多芬 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  序 曲:  贝多芬 《科里奥兰》序曲  贝多芬 《莱奥诺拉》序曲  贝多芬 《菲岱里奥》序曲  贝多芬 《爱格蒙特》序曲  其 他:  贝多芬 G大调小提琴浪漫曲  贝多芬 F大调小提琴浪漫曲  贝多芬 钢琴奏鸣曲《悲怆》  贝多芬 钢琴奏鸣曲《月光奏鸣曲》  贝多芬 钢琴奏鸣曲《热情》  贝多芬 钢琴奏鸣曲《黎明》  贝多芬 钢琴奏鸣曲《田园》  贝多芬 钢琴奏鸣曲《暴风雨》  贝多芬 钢琴曲《致爱丽丝》  贝多芬 钢琴曲((月光曲))  奏鸣及练习曲:  作品49之2(G大调)  之1(g小调)  作品79(G大调)  作品14号之1(E大调)  作品2之1(F小调)  作品14之2(G大调)  作品10之2(F大调)  作品10之1(C小调)  作品10之3(D大调)  作品13号(C小调也叫悲怆)  作品26号(降A大调)  作品27之1(降E大调)  作品28(D大调)  作品22(降B大调)  作品2之2(A大调)  作品2之3(C大调)  作品78(升F大调)  作品90(E小调)  作品7(降E大调)  作品31之3(降E大调)  作品54(F大调)  作品31之2(D小调)  作品27之2(升C小调月光)  作品31之1(G大调)  作品109(E大调)  作品110(降A大调)  作品81a(降E大调告别)  作品53号(C大调,华尔斯坦)  作品57号(F小调热情)  作品101(A大调)  作品111(C小调)  作品106降B大调(锤子钢琴)  相关文学作品,影视作品:  1《约翰.克里斯多夫》  2《名人传》(罗曼.罗兰)  3《复制贝多芬》  4《音乐巨人贝多芬》(被载入中学课本)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0-22
贝多芬出生于德国波昂, 父亲约翰·贝多芬是宫廷里的男高音手, 祖父曾任波昂宫廷乐长。约翰·贝多芬是一个贪婪的酒鬼。贝芬幼年时代, 莫扎特的故事家喻户晓, 约翰·贝多芬眼见此种情况, 羡慕万分,于是强迫五岁的多芬贝开始学琴,并给予大量的功课,目的在于培育他成为一个音乐神童,以便藉此赚钱。在如此的环境下,贝多芬别无选择,只好任由父亲摆布,而走向音乐之路。对贝多芬而言,有这样的父亲或许是不幸的事,但他因此而创作了许多旷世名曲,对于后人是相当幸运的。

贝多芬虽未能如父所愿,成为一名空前绝后的神童,但他非常努力学习,小小年纪,琴技已相当出色。一七八四年,当他十三岁时,波昂教会任命他为宫廷风琴手,并早在两年前完成“德雷斯勒主题变奏曲”且被出版。波昂时代的贝多芬曾师从艾登、倪富、高赫等人,其中倪富可以说是贝多芬的启蒙老师,对他的一生影响颇大。

一七八七年,对贝多芬而言是一个很重要的时期。是年由伦敦归来,中途路过波昂的海顿给予贝多芬很高的评价,使贝多芬因此获得宫廷颁发的奖学金,也得到前往维也纳学习的大好机会。定居维也纳之前,贝多芬的作品除上述之外,还有钢琴曲、室内乐曲、清唱剧等,大多未脱习作范围。这个时代的作品明显地到乐派的影响。

贝多芬从小就很崇拜莫扎特,并且极渴望拜其为师,一七八七年,因丧母失去机会。此时,虽能定居维也纳但莫扎特也已离开人世。贝多芬因此豪不犹豫地转向海顿门下学习作曲,但是,他对海顿的教学颇有不满,当时海顿使用对位法古典名著为教材,六十岁的海顿经常遗漏了贝多芬习作中的错误。贝多芬趁海顿去伦敦时,改向沙里埃利学习,并向辛克、艾布雷斯贝格等人学习作曲理论。到维也纳不久,贝多芬便以钢琴手的身份活跃于当地乐坛,他的演奏颇受好评。在波昂时期便作为贝多芬后援者的华尔斯坦伯爵更是力捧贝多芬,使他在维也纳的首次公演获得非凡的成功。俄国驻维也纳的大使李希莫夫斯基也大力支持贝多芬。

贝多芬为了感激此二人,曾先后谱写钢琴奏鸣曲“华尔斯坦”与弦乐四重奏“李希莫夫斯基”呈现给他们。还有一位李赫偌夫斯基候爵也是贝多芬的后援者,他长期提供贝多芬住所,并将他的沙龙借给贝多芬举行初演。“钢琴三重奏”(作品一)、钢琴奏鸣曲“悲呛”、“第二交响曲”等作品便是献给他的。

在贝多芬作曲生涯第一阶段的作品中,除了贝多芬独具的特质外,受到先人的影响很大。例如:奏鸣曲式尚未把基本功仔细地发展,缺乏他后来作品上的特征,乐式的不规范性也比后来的作品多。又如管弦乐保持正统的古典乐派手法,规模也比较小,不似后来的壮大。贝多芬以如此的手法陆续创作出旷世佳作,成为海顿之后古典乐派的发展和引导者。

25岁前的贝多芬对自己的才能充满信心,并且有后援者的支持,可以说相当幸运。但是,贝多芬25岁之后,发现患有耳疾,这开始使他陷入了病魔缠身的不幸境遇。1800年之后,贝多芬的耳疾已相当明显,他为此而烦恼不堪,1802年前贝多芬住在当时的避暑胜地海里根休养,曾经想要自杀,并留下著名的“海里根遗言”,但是贝多芬却没有死。一个人一旦决定死而复活,再生的意志便会变得非常坚定,且尤脱胎换骨,重新做人一般。

1803年,贝多芬想交响曲的计划。此时,拿破仑正率领军队打仗,逐一打破欧洲的旧体制。贝多芬十分感动,他非常崇拜英雄,本来想把一首新的交献给拿破仑,未料,拿破仑自己登基并实行专制统治。贝多芬由崇拜转为失望与愤怒,将原题名为“拿破仑交响曲”的一页撕破,改名为“回忆一位伟大人物的英雄交响曲”。

该曲叙述的特征之一:追求理想、逃避现实。在此曲中已可看出端倪,故此曲可说是浪漫乐派的始创曲,这就是贝多芬的第三号交响曲,此交响曲明显地与前两首交响曲有着不同的形式。例如:第一乐章奏鸣曲形式中,主题的发展非常充实,第四乐章中变奏曲手法也非常圆熟。象征伟大英雄的雄壮音响揭开第一乐章,附有“送葬进行曲”标题的重厚的第二乐章,均为十分杰出的名曲,除了他们具有最纯粹的美感之外,再也找不到其它适当的形容词。

贝多芬总共作了九首交响曲,而他使用的管弦乐技法极为娴熟,而且奥妙无穷,其九首交响曲手法上也有不同之处。原则上,除了第九号之外,其它都是典型的二管编制。
第2个回答  2013-10-22
贝多芬于1770年12月16日诞生于德国波恩。父亲是该地宫廷唱诗班的男高音歌手,喜怒无常、嗜酒如命;母亲是一个厨司,心地善良、性情温柔。艰辛的生活剥夺了贝多芬上学的权利,他自幼表现出的音乐天赋,使他的父亲产生了要他成为音乐神童的愿望,成为他的摇钱树。他不惜打骂,迫使贝多芬从4岁起就整天没完没了的练习羽管键琴和小提琴。8岁时贝多芬首次登台,获得巨大的成功,被人们成为第二个莫扎特。此后拜师于风琴师尼福,开始学习作曲。11岁发表第一首作品《钢琴变奏曲》。13岁参加宫廷乐队,任风琴师和古钢琴师。1787年到维也纳开始跟随莫扎特、海顿等人学习作曲。1800年,在他首次获得胜利后,一个光明的前途在贝多芬的面前展开。可是三四年来,一件可怕的事情不停的折磨着他,贝多芬发现自己耳朵变聋了。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没有比失聪更可怕的了。因而人们可以在他的早期钢琴奏鸣曲的慢板乐章中理解到这种令人心碎的痛苦。

贝多芬无时不冲满着一颗火热的心,可是他的热情是非常不幸的,他总是交替地经历着希望和热情、失望和反抗,这无疑成了他的灵感源泉。1801年,贝多芬爱上了朱列塔�6�1圭恰迪尔,他把《月光奏鸣曲》献给她。但是幼稚自私的奇丽爱太不理解他崇高的灵魂。1803年与他人结婚,这是令人绝望的时刻,他曾写下遗书。

1803年他从灰暗中走出来,写出了明朗乐观的《第二交响曲》。之后更多更好的音乐在他的笔下源源不断的涌现。《第三交响曲》(英雄)、《第五交响曲》(命运)、《第六交响曲》(田园),还有优美动听、洋溢着欢乐的小提琴协奏曲,以及绚丽多彩的钢琴协奏曲和奏鸣曲。

1823年,贝多芬完成了最后一部巨作《第九交响曲》(合唱)。这部作品创造了他理想中的世界。1826年12月贝多芬患重感冒,导致肺水肿。1827年3月26日,他在暴风雪中离开。终生未婚。29日出殡,送葬者有两万人,遗体葬于圣麦斯公墓。

作曲家只在人世间停留了57年,一生完成了一百多部作品。主要作品有交响乐9部;管弦乐几十首(《爱格蒙特序曲》最为著名);钢琴协奏曲5首,小提琴协奏曲一首;其他协奏曲5首;钢琴奏鸣曲32首(热情、月光、悲怆、黎明、暴风雨等最为著名);室内乐80首;歌剧1部〈〈弗德里奥〉〉;另有神剧1部;弥撒曲2首等等。
第3个回答  2013-10-22
路德维希�6�1凡�6�1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祖籍荷兰(亦说波兰),出生于德国波恩的平民家庭,很早就显露了音乐才能,八岁开始登台演出。1792年到维也纳深造,艺术上进步飞快。贝多芬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创作了有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如:交响曲《英雄》、《命运》;序曲《哀格蒙特》;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曲》、《暴风雨》、《热情》等等。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二十六岁时开始耳聋,晚年全聋,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但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在一切进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复辟年代里,依然坚守“自由、平等”的政治信念,通过言论和作品,为共和理想奋臂呐喊,写下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他的作品受十八世纪启蒙运动和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影响,个性鲜明,较前人有了很大的发展。在音乐表现上,他几乎涉及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大大提高了钢琴的表现力,使之获得交响性的戏剧效果;又使交响曲成为直接反映社会变革的重要音乐形式。贝多芬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乐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