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种甲虫好养好捉

如题所述

1 养殖方法

1.1 独角仙笼的建造:独角仙笼大多采用木质做成,一般 80cm×60 cm×100 cm,四周用铁纱或铜纱,饲养笼的下部用白铁皮制成 79 cm×59 cm×30 cm的抽屉,在笼的上面做成活盖,便于更换食料,这样规格的笼可饲养独角仙50对。
1.2 独角仙成虫的饲养:将捕得的独角仙,迅速放进事先做好的笼内饲养,饲养笼下面的铁皮抽屉里放 10 cm 的土(供幼虫化蛹),在土的上面放幼虫饲料,供成虫产卵和幼虫取食,在笼内放一只饲料盘,盘内放一些西瓜皮或南瓜片,供成虫取食,一般在8月份捕得的独角仙,即可日夜大批产卵,到11中旬,幼虫达 3 龄,即可泡制成商品出售。
1.3 独角仙幼虫的饲养
1.3.1 堆肥养殖法:在田头或场边用杂草 50%,木屑 50%,混合堆成长 5~10 m,宽 1~3 m ,高 1 m左右,然后浇足水,并用塑料纸覆盖严,让其发酵,一般等到堆肥里面无温度即可,发酵好的混合料温度基本是恒定的,独角仙幼虫居于堆肥中,就能加快生长,这种方法是每个农户简便易行饲养独角仙幼虫的好办法。
1.3.2 砌池养殖法:在平地建池,每池大小 5~10 m2 不等,深 60 cm,池里铺发酵好的饲料,厚 50 cm,然后投放独角仙的卵或幼虫即可,但要注意池顶也要配有防雨盖和遮阳光的设备。
1.3.3 木箱养殖法:用木板钉成木箱,箱的大小要根据饲养独角仙幼虫多少而定,但不宜过大,否则较难搬动,饲养前先在木箱内放好幼虫饲料,然后将卵或幼虫放入,这种方法,有利于多层叠放和便于室内外搬动。
1.4 独角仙幼虫的越冬管理:独角仙幼虫有冬眠习性,一般每年霜降前后,当气温下降到 10 ℃左右时,独角仙幼虫活动减弱,摄食减少,出现冬眠征兆,随着气温不断下降,独角仙幼虫纷纷进入冬眠,群居在混合料下层,不食不动,处于休眠状态,独角仙幼虫休眠时约半年左右,直至翌年气温回升到 10 ℃ 以上时复苏,觅食。
独角仙幼虫越冬管理是人工养殖独角仙的主要一环,怎样保护独角仙幼虫安全越冬?
1.4.1 控制混合料的温度:衡量一种动物的抗寒的量叫“过冷却点”,也就是动物体液能忍受 0 ℃ 以下不结冰的临界温度,由于独角仙幼虫形体构造和生物学特征与其它动物不同,同时对抗寒能力也有所不同,据我们初步试验,独角仙幼虫的“过冷却点”在-1 ℃,这就是说,在 -1 ℃ 的情况下,独角仙幼虫体液不会结冰,在短时间内也不会冻死,倘若独角仙幼虫长期处于 -1 ℃以下的情况,即便气温回升后,体弱的不能复苏,据我们的实验,控制独角仙幼虫最佳温度在 3 ℃~5 ℃之间,最低不要下降到 2 ℃以下,最高不要超过 6 ℃,过高了达不到全部休眠,并会养分消耗大,又得不到补充易死亡,如将温度控制在 2 ℃~6 ℃时,越冬幼虫成活率达 100%。
1.4.2 掌握混合料的干湿度:首先要掌握好独角仙幼虫混合料不能过干或过湿,含水量应控制在 65%~67% 之间,过干了要及时向混合料内进行喷雾或喷少量的水,如过湿了不利于独角仙越冬。
1.4.3 加强防寒措施:1)原地防冻:在养殖的笼、桶、箱等周围用稻草围护,并用塑料薄膜扎紧,适当搞几个通气孔。 2) 把越冬独角仙幼虫捉入坛内,并放些混合料,移放在背风向阳处,保湿防冻。 3) 就地挖个池,作为独角仙幼虫冬蛰洞,洞内放些混合料,洞的大小应根据独角仙幼虫多少来决定,独角仙幼虫放入后,上面盖 10 cm 的稻草,这种方法效果很好。要注意冬蛰洞应在 50 cm 左右深,不宜过深或过浅,并要经常检查有否积水。
1.4.4 防止老鼠为害:当独角仙幼虫进入冬眠期,混合料的温度比外界高,老鼠很喜欢闯入搅乱越冬幼虫冬眠,甚至拖走独角仙幼虫,有时还会在里面打洞定居,因此在独角仙幼虫冬眠期,要防止老鼠为害独角仙幼虫,首先在独角仙幼虫越冬场所做好防范措施,阻挡老鼠进入,也可用鼠夹诱杀,铅丝笼诱捕、堵塞老鼠出入的洞穴,但不能用药物灭鼠,以防独角仙幼虫中毒死亡
南方多一点.想要采集独角仙,一定要在立夏之后.杂木林中能发现独角仙,一般栎树和柳树上.独角仙一般在夜晚活动,并喜光.可在夜晚点亮一盏灯,即有可能吸引来独角仙.建议楼主不要太狂热,满足爱好要在保护大自然的前提下进行,所以不要过度采集.在花鸟市场可买,但只有夏天有价格50一只左右,春天和冬天只有幼虫 在林业发达、树木茂盛的地区尤为常见。
以幼虫在肥堆或有机质多的土壤中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化蛹,蛹期10-12天。5月羽化为成虫,5月中下旬为羽化盛期。初羽化的成虫在土壤中栖息,晚上7-8时爬出土面活动。成虫羽化后17-22天进行交尾,交尾10多天后产卵。卵产在有机质多的堆肥或较疏松的土壤中。产卵期在6月中旬至7月下旬,盛期在6月下旬。卵期8-15天,平均12天。幼虫在土中生活,春末夏初多在地下30厘米左右,冬季一般在表土30厘米以下。老熟幼虫在土中作土室化蛹。成虫有发音器,能发出“吱吱”的声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