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给我一篇关于黑龙江的征文

关于黑龙江人的生活的

黑龙江改革开放三十年城镇居民生活蒸蒸日上改革开放30年来,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在改革中开拓前进,创造辉煌,同时也充分共享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据国家统计局黑龙江调查总队对全省城镇居民家庭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改革开放极大地改善了黑龙江省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提高。 城镇居民收入高速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明显增长。1988年黑龙江省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千元,为1004.0元;2001年突破5000元,为5425.9元;2007年为10245元,首次突破了万元大关,与1978年的人均455元相比增长21.5倍,年均增幅达到11.3%。 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呈四个阶段性 特征 第一阶段:稳步增长阶段(1978年至1984年)。198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80元,比1978年增加125元,增长27.5%,平均年增长4.1%。 第二阶段:快速增长阶段(1985年至1992年)。199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30元,比1985年增加888元,增长1.2倍,年均增长11.9%,年均增速比第一阶段提高7.8个百分点。 第三阶段:持续增长阶段(1993年至2002年)。200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101元,比1993年增加4141元,增长2.1倍,年均增长13.4%。 第四阶段:匀速增长阶段(2003年至2007年)。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245元,较2003年增加3566元,增长53.4%,年均增长11.3%。从年度增幅看,各年间增速较平稳,分别是:与上年比较,2003年增长9.5%,2004年增长11.9%,2005年增长10.7%,2006年增长11.0%,2007年增长11.6%。 收入渠道实现多元化 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加快,黑龙江省城镇居民收入的来源发生了很大变化,由单纯的工资性收入向以工资收入为主,转移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同步增长的多元化格局转变。 1980年人均工资性收入为418.1元,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高达99.5%,工资性收入几乎是居民家庭的全部收入,收入格局单一,至1990年居民收入单一格局有所打破。其中,工资性收入为896.7元,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下降到74.1%,收入多元化格局初步形成;2007年居民收入多元化格局继续扩大,其中,居民家庭人均工资性收入为6946.0元,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为62.8%,工资性收入以外的收入已占全部收入的37.2%。 城镇居民转移性收入,由1985年的人均85.1元增长到2007年的人均2918.3元,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达到了26.4%,比1985年提高14.8个百分点。 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经营性收入达到1100.3元,比1985年的12.1元增长89.9倍,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为9.9%,比1985的 1.6%上升了8.3个百分点。 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为98.3元,虽然占家庭总收入的比例只有0.9%,但增长速度迅猛,比1988年4.1元增长23倍。 城镇居民消费显著改善 2007年黑龙江省城镇居民家庭年人均消费支出7519.3元,比1978年增长16.1倍,年均增长10.3%。1989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突破千元,为1004.4元;2003年突破5000元,为5015.2元,至2007年达到7519.3元。 改革开放之初,黑龙江省城镇居民消费主要为解决温饱问题,消费结构单一。1980年消费结构为:食品占56.9%,衣着占17.5%,两项之和占74.4%,其他消费仅占25.6%。如今,黑龙江省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已经发生了可喜变化。2007年消费结构为:食品占35.0%、衣着占13.6%、教育文化娱乐占12.5%、居住占10.4%、交通和通信占9.9%、医疗保健占9.7%、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占4.7%、其他商品及服务占4.2%。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居住、交通通信、医疗保健等方面的消费所占比重大幅上升,由1980年的25.6%上升到了2007年的51.4%。 调查结果显示,1980年黑龙江省城镇居民人均食品支出为205.3元,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即恩格尔系数高达56.9%。2007年人均食品支出为2633.2元,比1980年增长11.8倍,而体现居民生活水平的恩格尔系数则下降至35.0%,比1980年下降21.9个百分点。 改革开放30年来,居民的居住面积大幅增加,2007年人均现住房总使用面积由1978年的人均2.8平方米增加到17.7平方米。居住住宅建筑样式由1992年前的以平房为主变为以二居室为主。普通楼房、平房及其他建筑样式逐年减少。同时城镇居民拥有的家用电器增多,

求采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