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单排通孔小砌块填充墙的抗拉、抗剪强度偏低:通孔小砌块的空心率约为45% ,是薄壁大孔构件,其水平灰缝的砂浆结合面小;竖缝的砂浆饱满度差,施工时仍采用普通粘土砖砌筑砂浆则无法满足小砌块砌筑强度要求。尤其在非承重的小砌块填充墙中,墙体自重产生的竖向压应力很小,更降低了墙体的抗剪、抗拉强度。当小砌块填充墙体内产生较大的拉应力时则造成墙体裂缝。
(二)填充墙体与混凝土柱连接措施不当:室内混凝土柱与砌体交接处的小型空心砌块随干燥产生较大的收缩应力,当墙、柱结合处连接薄弱时,即在结合处出现竖向裂缝;当连接强度较高时,则可能在墙体中部产生竖向裂缝。
(三)填充墙顶与混凝土梁、板间未顶紧:混凝土梁底与填充墙顶结合处出现水平贯通裂缝,主要是因为填充墙顶与梁底结合不实,砌体干燥产生收缩,使墙顶下沉,从而在梁底产生水平裂缝。
(四)小型空心砌块有较大干缩变形:如烧结粘土多孔砖对温湿度的敏感性大,其收缩范围为(2~3.5)-10-4,且28天龄期时干缩才完成40%,后期会继续干缩,尤其是湿胀后会产生新的收缩。该商住楼需用砌块量较大,部分砌块未到28天龄期即运到工地上墙,且砌块强度等级仅为MU2.5;砌筑后必然产生较大的干缩,从而引起墙体较多裂缝。
(五)施工质量原因:部分室内填充墙中间部位出现水平或竖向裂缝,是由于施工时在填充墙上留有门洞,后期进行封堵时原先砌体与后砌砌体收缩变形不同所致;也有的是因为砌块干缩大,裂缝在沿砌块周围砌筑砂浆最薄弱的部位产生。
防治填充墙体裂缝的主要措
(一)选择干缩率小、含水率合适的砌块:砌块应有较小的干缩率,较高的密实度,出厂龄期应大于28天,其相对含水率应略低于当地的环境湿度,使砌块内所含水分与大气中的水分接近平衡,从而减少砌块墙体的干缩变形。对砌块含水率的控制应贯穿于砌块生产、储存、运输的全过程。
(二)采用封底多排孔小砌块:目前常用的单排通孔烧结小砌块,存在砂浆接触面小,抗剪强度低等不足,改用封底多排孔混凝土小砌块后,封底面朝上,便于水平灰缝砂浆铺设及竖向灰缝砂浆的座实,以提高灰缝的砌筑质量。水平灰缝砂浆嵌入砌块孔内可起到销键作用,以提高抗剪、抗拉强度。
(三)采用烧结小型空心砌块专用砌筑砂浆:由于烧结小型空心砌块为薄壁大孔构件,水平灰缝砂浆粘结面小,竖向灰缝是粘土砖的3倍多,故要求采用专用砌筑砂浆其要满足强度、密度、稠度、保水性和抗冻性要求。同时,还应具有粘附力强、低收缩和柔软性好等优点。
(四)加强填充墙与混凝土柱的连接:填充墙和混凝土柱连接处应采用实心混凝土砌块砌筑,并与封底多孔砌块咬合组砌,柱内预留2Φ6钢筋与填充墙拉结,钢筋竖向间距 400mm;顶层及底层的门窗洞下设70mm厚通长现浇钢筋混凝土带。
(五)填充墙顶与混凝土梁、板间的连接:待填充墙沉实后,一般在墙体完成7天后,再进行墙体顶砖砌筑,填充墙顶部采用实心水泥砂砌块斜砌,且必须逐块敲紧密实,用8~12mm的砂浆填满挤实。当墙长大于5m时,墙顶应用预埋钢筋拉结;墙高大于4m时,墙体中应设钢筋混凝土圈梁。
(六)墙体内设置构造钢筋:考虑到顶部2层温度影响较大,故在墙体内设置通长2Φ4焊接钢筋网片,竖向间距500mm,其余各层可为700mm,钢筋网片均与混凝土柱伸出的拉结筋搭接。
(七)墙体抹灰要求:墙面抹灰前,在填充墙体与钢筋混凝土构件周边接缝处设置高度不小于500mm的粘贴网布,长度随接缝粘贴,网片张紧后固定。墙面抹灰应在墙体砌筑15天后方可进行,抹面施工按规范要求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