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射线与物质的作用

如题所述

β射线(包括电子和正电子)是质量轻的带电粒子,其能量损失和运动轨迹与α粒子都不一样。在物质中的主要作用是电离、轫致辐射和多次散射。

(一)电离与激发

β射线通过物质时与核外电子发生非弹性碰撞,使物质原子电离或激发,是β射线能量损失的重要方式。根据量子理论导出非弹性碰撞引起能量损失率的表达式,对于天然放射性核素放出的低能量β射线,可以简化为如下形式:

核辐射场与放射性勘查

式中:v是入射β射线的速度;N、Z和I为物质原子数、原子序数和平均电离电位;(-dE/dx)的单位为10-7J/cm2;e为电荷量

(2-1-5)式与(2-1-1)式相比差别在第二项,能量损失(-dE/dx)也是与β射线的速度平方成反比。因为β射线速度比α粒子速度大得多,所以能量损失率比α粒子小得多。在物质中产生电子-离子对所消耗的能量是一样的(在空气中都要35.5 eV),所以β射线的比电离值小,即单位路程上产生离子对比α粒子少得多。因此β射线在物质中的穿透本领比α粒子大很多。

(二)轫致辐射

β粒子通过物质时,与物质原子的原子核产生非弹性碰撞而损失能量。根据经典电磁理论,β粒子(电子)接近原子核时,受到库仑场的作用,使速度迅速减低;一部分动能转变为电磁波(光子);这种作用过程叫做轫致辐射(又称轫致X射线)。

在单位路程上,β粒子由于产生轫致辐射,在物质中所损失的能量称为辐射能损失率(-dE/dx)。根据量子电动力学理论可以表达为下列关系:

核辐射场与放射性勘查

式中:m0和E为β粒子的质量和能量;Z和N为物质的原子序数及质量数。由此可以得出下列结论。

1)β粒子辐射能量损失率与物质原子序数平方成正比,即重元素轫致辐射较强。例如,2MeV β射线的辐射损失占总能量的比例,在有机玻璃中只占0.7%,在铝中占8%。

2)(-dE/dx)rab与β粒子能量(E)成正比。在低能量时,电离损失占优势;高能量时轫致辐射能量损失占优势。

3)入射β粒子动能损失,是在原子核、光子与碰撞后偏转的电子三者之间分配。因此光子能量大小每次都是任意值,是从零到β粒子动能之间的连续谱。

(三)β射线的散射

β粒子在物质中与原子核库仑场作用,发生不损失能量只改变运动方向的弹性散射。其散射几率与物质原子序数平方成正比,与β粒子能量成反比。即低β能量粒子在重元素物质中弹性散射几率最大,散射角度也大;180°方向测量到的反散射也很强烈。因此,在β射线测量装置内部选用轻元素材料,减少反散射影响。反之,β粒子反散射也可以用来进行金属的薄层(如镀层)厚度测量。

(四)β射线的射程和衰减

β粒子穿过物质发生上述电离损失、轫致辐射损失以及与核的弹性散射,一方面使动能逐渐减小;另一方面是不断改变运动方向,在物质中形成的路程十分曲折。因此,即使能量相同,在同一物质中的射程也是歧离严重,难有确定数值。一般射程歧离可达10%~15%。所以,一定能量的β射线,穿过物质几乎完全被吸收时的物质厚度,称为β射线的射程,也就是β射线的最大射程(用R表示)。β射线穿过一定厚度的吸收物质,使射线强度(叫注量率以I表示)逐渐减弱的现象叫吸收。随厚度(R)增大,射线被吸收越多。如图2-1-3所示。可见单能量β(曲线1)与连续能谱(曲线2)的β射线其被吸收过程有所不同,主要是由于连续能谱β射线中低能量部分易被吸收;与单能量相比,衰减较快。

图2-1-3 β射线的吸收曲线

实测结果表明,物质对β射线的吸收过程比较复杂,可以近似地用指数规律来表示:

核辐射场与放射性勘查

式中:I0为入射β射线的初始射线强度(能注量率);I为穿过介质厚度d时的β射线强度(能注量率);μ为该介质的吸收系数。如d的单位用cm,则μ为cm-1;如d用g/cm2(称面积密度),则μ为cm2/g。

当β射线强度(能注量率)衰减到起始强度(能注量率)一半时,所穿过的物质厚度称半吸收厚度。即I=I0/2,代入(2-1-7)式得半吸收厚度:

核辐射场与放射性勘查

一般认为,当吸收物质层厚度为10倍半吸收厚度(10 D)时,剩余的β射线强度(能注量率)只有起始值的千分之一。即I=I0/1000,表示β射线的射程。与图2-1-3所示的吸收曲线直线段的延长线与横坐标的交点(R)与计算值基本一致。

对于不同物质,吸收系数μ随β射线能量增大而减少。所以在同一物质中,β射线的(最大)射程随粒子能量增大而增大。图2-1-4为铝中Rβ与Eβ关系。

(五)放射性物质层的自吸收

天然放射性核素在岩石中分布构成放射性物质层,可以设想下面一层放射性物质的β射线要穿过上面岩层,才能到达岩层表面。这种在同一岩层内的被上层吸收现象称为自吸收。正是由于这种自吸收作用,β射线的强度(能注量率)不会随放射层厚度的增加而线性增加。

假定单位厚度的放射层在没有自吸收时放射的β射线强度(能注量率)为I0,在放射层中任取薄层dx(图2-1-5(a)),则dx层的射线强度(能注量率)为I0dx。经x路程到达放射层表面,这时的射线强度为

核辐射场与放射性勘查

对上式进行积分,得:

核辐射场与放射性勘查

式中:μ为放射层自吸收系数;h为放射层厚度。可见I随h增大而增加,直到h→∞时,I==I为放射层的极大值;即使厚度再增大,I=I值不变。因此,称I为放射层的饱和强度,这时的放射层厚度为饱和层厚度。图2-1-5(b)为铀系矿层的β射线饱和曲线,可以计算得到其饱和厚度值为1.54 g/cm2;而铀系的β射线最大能量为3.17 MeV,在岩层中的射程也是1.54 g/cm2。如果岩石密度为2 g/cm3 ,则饱和层厚度相当于0.77 cm。对于钍系β射线最大能量为2.25 MeV,其最大射程为1.02 g/cm2 ,饱和厚度为0.51 cm。

图2-1-4 β射线在铝中射程与能量关系

图2-1-5 放射层β射线自吸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