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敖城油页岩含矿区资源评价

如题所述

敖城矿区距吉安市西54km,距敖城县城1.5km,地理坐标东经114°33',北纬26°59'。区内为低山、丘陵环境,坡度一般大于30°,海拔标高111~200m,山势呈北高南低的趋势。矿区位于群山之中,地表水和地下水对矿层基本无影响,水文地质条件较为简单。

一、地质背景

(一)构造特征

矿区位于吉安盆地中,属水阳向斜西端的一部分,为一孤立的残留小向斜体,盆地类型属山间坳陷型。

向斜呈船型展布,轴向北北东向,南北长1100m,东西宽300m左右。向斜北西翼倾向125°,南东翼倾向300°,倾角一般在25°~27°之间。

在向斜南侧见有走向北东50°正断层,倾向北西,该断层对安源组地层有明显切割现象,断层下盘安源组地层因上升遭受剥蚀破坏。

(二)地层特征

区内地层出露简单,自下而上叙述如下:

1. 中石炭统梓山煤系

为石英砾岩、千枚状页岩,其中夹有薄层状炭质页岩,炭质页岩中有不规则煤层存在。与上覆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2. 上三叠统安源组(T3a)

底部砾岩段:出露于向斜周围的最底部,砾石为石英组成,砂质胶结,往上渐变为石英砂岩,厚度75m。

厚层状页岩段:该段厚18m,其中含油页岩3层,油页岩层间距为1~2m。厚层状页岩中常含有黄铁矿及植物化石,同时夹有石英砂岩、粉砂岩。

厚层石英砂岩段:以灰白色中细粒结构为主,其上部见薄层状粉砂岩。

3. 上三叠统三丘田组(T3s)

为白色粒状长石石英砂岩,厚度40m。

二、油页岩特征及分布规律

(一)油页岩特征

本区油页岩赋存于上三叠统安源组地层中,埋深0~40m,油页岩有A、B、C三个分层,厚度在0.7~1.32m之间,含油率1.88%~6.89%,灰分64.50%,发热量34.60MJ/kg。

(二)油页岩形成环境

本区油页岩沉积环境为滨海—浅海相过渡到湖泊相,油页岩分布在向斜盆地中心部位。

三、油页岩资源评价

(一)勘查工作程度分析

1958年,原江西省402地质队进行了地质普查工作,并提交了《敖城油页岩初勘探报告》。1959年9月至1960年3月,江西吉安地质大队经过地表复查及少量山地工程,初步查清了油页岩的分布特征,并于1961年提交了《江西吉安县敖城油页岩地质勘探总结报告》。地质勘探工作采用洞探、槽探相配合的原则,并测制剖面4条,达到对区内各油页岩层的控制。区内布置的4个钻孔由于部署上的错误,导致油页岩矿层漏掉,没有满足勘探的要求。

(二)资源预测

钻孔资料分析表明:敖城油页岩预测区油页岩分为三层:A层为最底部一层,平均厚度0.75m,平均含油率4.97%。本层东部含油率较高,可达6%以上;西部含油率相对较低。B层为中部层,平均厚度0.91m,平均含油率4.76%。本层与A层相同,质量变化很大,东部质量较好,西部全变为炭质页岩。东部灰分50%~70%,西部灰分61%~86%。C层为上部层,平均厚度1.12m,平均含油率5.04%。C层油页岩是区内最主要的油页岩矿层,横向分布比较稳定,灰分50%~60%之间。

从油页岩的分布来看,东部好于西部,结合构造特征、地层产状、含油率及厚度等特点,预测区确定在4条剖面控制范围内及北东向断层南西侧安源组地层。矿体的厚度、含油率和体重均依据五个探槽所得到的实测值进行平均(表6-2),其中A层和B层严格按照工程控制计算储量,C层为预测储量,最后预测的参数为三层油页岩累积厚度为2.78m、平均含油率为4.93%、体重2.00t/m3,面积0.32km2

表6-2 敖城含矿区预测油页岩资源储量基础数据表

根据新的油页岩评价标准估算出敖城预测区油页岩资源储量180万t,其中油页岩潜在资源量180万t,油页岩技术可采资源储量63万t,潜在技术可采资源量63万t;预测区页岩油资源储量9万t,其中页岩油潜在资源量9万t,页岩油技术可采资源储量3万t,潜在技术可采资源量3万t;页岩油可回收资源储量为2万t,潜在可回收资源量为2万t。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