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底线思维如何自觉体现唯物辩证法的精神?

如题所述

1、坚持底线思维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科学判定底线任务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必须承认历史的发展条件、社会的发展阶段以及时代的精神状况都有其客观性,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这就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主观愿望出发。

底线思维首先要求“客观地设定最低目标”“立足最低点”,强调底线不能失守。对于实践主体而言,确保实现底线目标便是硬命令。显然,应用底线思维的第一步,便是科学判定必须稳守的底线目标、必须完成的底线任务。

在划定底线过程中,依靠的不是妄断臆想,而是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既要考虑自身诉求和价值,更要尊重客观规律;既要考虑自身能力水平,也要考虑外部环境的约束条件。可见,就目标尺度而论,底线是实践主体根据外在规律以及内在需求综合作用划定的结果。

如果一切从实际出发,科学地判定底线目标和任务,便能够为后续工作赢得战略上的主动,不仅有利于稳守底线,还有助于调动最大的积极性向高线迈进。反之,如果脱离实际,底线目标和任务判定不科学,不仅不利于工作,甚至会人为制造风险。

一种情况是,超越于现阶段,把那些在今天历史条件下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的目标作为底线来看待,轻则滋生形式主义,重则引发社会动荡甚至灾难。另一种情况是,落后于现阶段,没有完成时代赋予必须完成的新课题,后果同样严重。

2、坚持底线思维必须应用对立统一原理,审慎辨明复杂形势

确保民族复兴进程不被迟滞中断,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做到的。倘若不以鲜明的问题意识攻坚克难,这一底线恐怕是守不住的。问题在本质上是矛盾的表征,民族复兴进程同样是一个不断认识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

这就首先需要自觉应用对立统一原理,审慎辨明各种复杂形势。在关乎底线安稳的各类矛盾中,民族复兴进程不被迟滞中断这一底线目标和各类重大风险的威胁挑战之间的矛盾最具全局性、根本性、战略性。

底线思维强调“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反复强调风险问题和要求增强忧患意识。2013年1月,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在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问题时专门讲风险。

2018年1月,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专门强调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要一以贯之;2019年1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就政治、意识形态、经济、科技、社会、外部环境、党的建设等领域的风险作出深刻分析,对相关工作提出明确要求,等等。

2020年4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时,再次强调底线思维,要求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这些风险,显然不是一般性风险,都是可能威胁民族复兴进程的全局性风险,不论从事什么工作都需要优先防范。重大风险防控得力,大风险都会变为小风险;重大风险防控不力,小风险都会变为大风险。

3、坚持底线思维必须立足实践第一观点,自觉推进伟大斗争

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核心观点,“知”和“行”终归是统一于实践的。矛盾运动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但这并不意味着人在历史洪流面前只能旁观,更不意味着在风险挑战面前只能束手就擒,而是需要通过斗争来化解矛盾。与一切旧唯物主义相区别,辩证唯物主义是把实践作为感性的人的活动,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底线思维注重“从坏处着眼、向最好处努力”“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更好发挥实践主体的能动作用。当前,国家面临的风险挑战之严峻前所未有,唯有直面问题并以伟大斗争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自觉推动事物在矛盾运动中向更高阶段发展是共产党人应有的正确态度。

在化解矛盾过程中,有的利益是可以让的,或是不得不让的,甚至是必须让的。但重大风险是直接冲着我们底线来的,甚至直指党的领导、国家政权和制度安全、国家核心利益,会直接威胁民族复兴进程。

面对这样的风险挑战,“丢掉幻想,准备斗争”就是唯一选择。我们必须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斗争意志,当严峻形势和斗争任务摆在面前时,骨头要硬,敢于出击,敢战能胜。

扩展资料

一般来说,加强底线管理需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牢固树立底线意识。牢固树立领导干部的底线意识,与强化领导干部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是一致的。树立底线意识,一是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善于确立政绩底线。摒弃为了出政绩、树形象而不顾一切后果,只有前瞻没有后顾的错误思维方式

从守住底线开始,量力而行,步步为营谋求发展。二是要树立风险意识,善于确立风险底线。要善于排查各种潜在风险,找出安全与风险、常态与危机的分水岭,守住各种风险的底线。三是要树立绩效意识,确立绩效底线。

完善绩效评估体系,强化公共管理中的成本意识,对开发、建设、生产项目上马和投入性公共政策的制定,在确定最高目标的同时,都要定好最低标准,进行绩效的底线管理。

系统排查全面防守。底线管理的排查和防范,关键在于全面系统。全面的排查大致涉及四个方面:

一是安全的底线,考虑人身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的有关问题,如反恐、安全生产、消防、交通安全、资金公物安全等。

二是秩序的底线,考虑经济秩序、社会秩序的严肃性和规章制度的连续性。

三是绩效的底线,考虑成本效益、质量、规模的最低要求。

四是利益的底线,考虑发展会不会危及长远的利益,包括环境、生态、资源等的保护。

防范的关键是落实。防守责任到具体部门和责任人,落实到具体措施上,同时,加强对下级底线管理的检查,把防范风险、排查问题、守住底线作为常规工作和重要政绩来考核。

完善公共政策的配套体系。一只木桶,最短的一块木板决定它的容量。政策的漏洞、措施的短板往往就是底线所在。改革的配套与政策的体系化是守住底线的基础性、根本性工作。

引入竞争机制,提倡优胜劣汰,同时就要考虑被淘汰者的出路或安置;引入激励机制,奖励有功者,同时就要考虑惩戒错误者;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上项目搞开发,同时就要考虑规划、环保问题等。

重视舆论的作用。社会成员的信心是固守底线、战胜风险的重要力量。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经济困难时期,我们战胜了很多困难、风险和危机,靠的就是大众对党的领导的信心,靠的就是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万众一心的合力。

在当代社会,信心来自信任,信任来自了解,了解来自透明。让群众知道政府面临什么?拥有什么?必须做什么?正在做什么?并通过有效的宣传、说服,建立认同感,建立信任,这可能是守住底线最可贵的力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4-28
底线思维是告诉我们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我们应该坚持适度原则。它体现的是我有辩证法的发展观。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