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毒性耳聋的耳毒性耳聋

如题所述

抗生素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的药物,但有一定的副作用。其中链霉素引起的耳毒性作用尤为突出,它们主要损害内耳和听神经,表现为眩晕、平衡失调和耳鸣、耳聋等症状。近年来人们对链霉素的毒性作用已有一定的认识,使用相对减少,但另一类抗生素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随着使用率的上升其耳毒性作用也较为突出。另外,新霉素、紫霉素、万古霉素、多粘菌素等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耳毒性。所以,了解用药的种类,掌握用药剂量和时间,注意观察听力情况可以防止耳毒性药物对听力产生的损害。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水杨酸类,奎宁及其合成替代药品和利尿剂(利尿酸和速尿)均为耳毒性药物。尽管这些药物对内耳的听觉和前庭部分有影响,但对科蒂器特别有毒性(耳蜗毒性)。几乎所有耳毒药物均经肾排泄,肾受损易使药物积累达到中毒水平。在有鼓膜穿孔患者中应避免局部滴用耳毒性药物,因为通过第二鼓膜即圆窗膜可将药物吸收进入内耳。
链霉素对内耳前庭部分损伤比耳蜗部分更容易。虽然眩晕和平衡障碍多为暂时性,且最终可被完全代偿,但严重的前庭敏感性的丧失可持续存在,有时甚至是永久的,并引起在黑暗中行走困难和Dandy综合征(周围物体随迈步而跳动)。从接受1g/d超过1周链霉素治疗的4%~15%的患者中发生了可检测的耳聋。耳聋通常在短暂的潜伏期后(7~10天)出现,如果治疗继续,则逐渐变坏,随后变成永久性耳聋。
新霉素在所有抗生素中具有最大的耳蜗毒性。当大剂量口服和作为肠道消毒的结肠灌注,特别是在有肠道溃疡或其他粘膜病变存在时,易使有足够量的药物被吸收而损伤听力。禁用新霉素洗涤伤口,或作胸膜腔内或腹腔内灌注,因可有大量药物的潴留和吸收以引起耳聋。卡那霉素和丁胺卡那霉素耳蜗毒性与新霉素近似。
紫霉素对前庭和耳蜗均有毒性。万古霉素可引起耳聋,尤其是在有肾功能不良时。庆大霉素和妥布霉素对耳蜗及前庭均有毒性。
利尿酸静脉注射可对正在同时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治疗的有肾功能衰竭的重症患者,引起深度和永久性耳聋。同样,有报道速尿静脉注射对肾功能衰竭患者,或正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患者,可产生暂时的或永久性的耳聋。
十分大剂量的水杨酸可产生耳聋和耳鸣,并通常是可逆的。奎宁和其合成替代药品则产生永久性耳聋。 1.症状:(1)有服用、注射或接触耳毒性药物史。(2)早期症状常为高音调耳鸣,初为间歇性,后转为持续性。随病情发展可出现听力障碍,可发生于用药期或用药后数周至数月。(3)眩晕、平衡失调,常伴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双侧前庭急性损害可发生行动视物模糊现象,即丹迪征。
2.体征:(1)鼓膜正常。(2)可有眼球震颤。 1.电测听检查:双侧对称性感觉神经性聋,早期4 000Hz以上高频听阈提高,以后渐向低频扩展,呈下降型听力曲线,可有重振现象。
2.前庭功能检查:可示单侧或双侧功能减退或丧失。 1.预防为主,慎用或禁用耳毒性药物,尤其对婴幼儿、孕妇、肾功能不良者。
2.对接受耳毒性药物治疗者,应在治疗前3天作听力及前庭功能检查,于用药期间定期检查,一旦有耳鸣、耳聋或眩晕等症状,立即停药,及时应用解毒药,如10%葡萄糖酸钙20ml静注,每日1次,或加入VitC、氢化可的松静滴。并应用扩管、营养神经药物治疗。
3.配戴助听器,效果不佳者可作多道程控人工耳蜗植入术。 指滥用某些药物或长期接触某些化学制品所致的耳聋。发病率似渐增多。已知有耳毒性的药物近百种。常用者有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等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水杨酸盐类止痛药;奎宁、氯奎等抗疟药;长春新碱、2-硝基咪唑,顺氯氨铂等抗癌药;速尿、利尿酸等袢利尿药;抗肝素化制剂保兰勃林;铊化物制剂反应停等。另外铅、磷、砷、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四氯化碳、酒精、烟草等中毒。这些药物与化学制品无论全身或局部以任何方式应用或接触,均有可能经血循环、脑脊液或窗膜等途径直接或间接进入内耳。孕妇应用后可经胎盘进入胎儿体内损害听觉系统。
药物对内耳的损害机制尚未彻底查明;除取决于药物本身的毒性、剂量、疗程外,与个体敏感性关系颇大,后者有某些家族遗传性。许多耳毒性药物同样具有肾毒性。肾功能不全者,药物因排泄不良而血浆浓度升高,进入内耳者也相应增多。药物进入内耳首先损害血管纹路,血-迷路屏障遭到破坏,使药物更容易进入内耳。进入内耳的药物还能使内淋巴囊受损,致其吸收与排泄减少。药物在内耳高浓度长时间聚集,终将使听和前庭诸感觉上皮的毛细胞、神经末梢、神经纤维、神经元细胞等发生退行性变。临床上耳聋、耳鸣与眩晕、平衡紊乱共存。耳聋呈双侧对称性感音神经性,多由高频向中、低频发展。前庭受累程度两侧可有差异,与耳聋的程度亦平行。症状多在用药中始发,更多在用药后出现,停药并不一定能制止其进行。前庭症状多可逐渐被代偿而缓解。耳聋与耳鸣除少数早发现早治疗者外,多难完全恢复。
化学物质中毒致聋的机理也不详,受损的部位似多在蜗后,常同时累及前庭功能。临床上均有耳鸣、耳聋与眩晕,一般为暂时性,少数为永久性。 临床上耳聋、耳鸣与眩晕、平衡紊乱共存。耳聋呈双侧对称性感音神经性,多由高频向中、低频发展。前庭受累程度两侧可有差异,与耳聋的程度亦平行。症状多在用药中始发,更多在用药后出现,停药并不一定能制止其进行。前庭症状多可逐渐被代偿而缓解。耳聋与耳鸣除少数早发现早治疗者外,多难完全恢复。
化学物质中毒常同时累及前庭功能。临床上均有耳鸣、耳聋与眩晕,一般为暂时性,少数为永久性。 1.广泛宣传杜绝近亲结婚,积极防治妊娠期疾病,减少产伤。早期发现婴幼儿耳聋,尽早治疗或尽早做听觉言语训练。
2.提高生活水平,防治传染病,锻炼身体,保证身心健康,减慢老化过程。
3.严格掌握应用耳毒性药物的适应症,尽可能减少用量及疗程,特别对有家族药物中毒史者,肾功不全、孕妇、婴幼儿和已有耳聋者更应慎重。用药期间要随时了解并检查听力,发现有中毒征兆者尽快停药治疗。
4.避免颅损伤,尽量减少与强噪声等有害物理因素及化学物质接触,接触烟酒嗜好,不得已时应加强防护措施。 有些药物如果使用不当,会损害听觉神经与肾脏功能,严重的还会引起耳聋。其中以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等最为突出,医学家称它们为耳毒性抗生素。其中链霉素引起的耳毒性作用尤为突出,它们主要损害内耳和听神经。另外,新霉素、紫霉素、万古霉素、多粘菌素等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耳毒性。掌握用药剂量和时间,以防止耳毒性药物对听力产生的损害。
耳毒性抗生素有三个隐蔽性特点:
1.庆大霉素、链霉素等引起的听力损害,首先使高频听力下降,一般不易被人察觉。待用药数周、数月或停药半年后,毒性扩展至低频率区,病人听话发生困难,但也不容易意识到与用药有关。这在医学上称为“迟发性耳毒反应”,尤以婴幼儿与老年人最为多见。
2.新霉素、卡那霉素等即使停用,在体内也已完全分解、排泄,但由药物引起的内耳毛细胞的退化及听神经细胞的变性萎缩却仍在继续进行,直至听力完全丧失变为全聋,此称“渐进性耳毒反应”。
3.耳毒性抗生素包括链霉素、双氢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多黏菌素、万古霉素、春雷霉素等。它们都是广谱抗生素,在化学结构上的些近似,同属于氨基糖苷类,主要毒害前庭蜗神经,但也能损伤肾脏和人体其他系统,而且中毒过程大同小异。
使用耳聋性抗生素注意:
1.严格掌握适应症,不宜用于流感、麻疹、肺炎等病毒性疾病;也不宜用于肾炎、气管炎、扁桃体炎等症。
2.肝肾功能不全者应减少剂量或延长间隔时间。对老人、幼儿及孕妇应忌用或慎用。
3.用药总量不宜过大,疗程不能太长。要按规定用量使用,成人疗程一般不超过7—10周。链霉素可酌情延长。
4.应用时一旦出现眩晕、耳鸣,应立即减量或停用。若需要较长时间用药者,应定期做听力及肾功能检查。
5.重视药物间的相互作用。耳毒性抗生素之间不能联合作用,也不宜分别与速尿、利尿酸等合用。否则会加剧听神经的损害。如果与晕海宁同用,会掩盖耳毒性反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13
耳中毒是指某些药物或化学制剂引起的人耳感音神经系统的损害,导致耳聋的称为耳毒性聋。比如:链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氯霉素、卡那霉素、还有一些氨基糖苷类药物:如利尿素等。用药要谨慎。
第2个回答  2019-07-22
你好,耳毒性耳聋是指某些药物或化学制剂引起的入耳感音神经系统的损害,导致的耳聋称为耳毒性耳聋。
第3个回答  2019-02-10
清理而内毒素这个是能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