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2005年我国的财政政策实施背景、具体措施和效果分析

具体总结2005年我国的财政政策实施背景、具体措施和效果分析。要求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财政政策实施背景分析;第二部分:2005全年我国所实际实施的主要财政政策,要求一定要分条写,且每一条都要尽量具体详细一些;第三部分:政策实施后的效果分析,最好先总体分析,再有具体的分条效果分析,如果每一条都有效果分析那么就可以不要总体分析
注意:1,必须是2005年实际已经实施的政策,而不是那种展望和预计的
2,必须具体符合我的要求,千万不要是那种诸如“稳健财政政策”意义、实施方案、背景等宏观概述性的分析!
3,至少5000字(实在不够适当少点也行,但是一定要按照我的要求格式写)
暂时先悬赏100分(本来想悬赏200的,但不知为何,现在我这里最高只能悬赏100)吧,如果很符合要求,再追加至少200分,决不食言,先提前谢谢各位了。
下面第一个人的完全不沾边,首先说得是2006年的,其次我说过不要关于什么稳健财政政策之类的宏观概述,例外他还是展望预计类型的。希望不要再有这样的来冒充!第二个答案格式符合要求,但是你好像没有把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区分清楚,你说的都是货币政策的!财政政策主要是指税收,建设性支出如投资大型基础建设项目,转移性支出如财政补贴三大部分。举个例子:当年免征了农业税,你可以把之前试行后的背景,效果先说说,然后是为什么能推广到全国,为什么要推广到全国,然后是具体怎么实施的,最后是实施后的影响和效果分析。
希望真正有诚意,懂财政政策的人来回答,千万别想着糊弄!我再把分数提高100,如果满意我会让你回答这一道题就获得500分的。大家加油吧

  从2005年起,我国连续实施7年的积极财政政策正式被稳健的财政政策所取代。2005年末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做出了2006年继续实施稳健财政政策的决定。所谓稳健财政政策,就是中性财政政策,指财政政策对总需求既不扩张也不收缩的情形,是介于扩张性和紧缩性财政政策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是在经济总量基本平衡、物价比较稳定、结构性问题相对突出情况下,实行的一种财政政策。

  从近年来我国实施稳健财政政策的实践看,稳健财政政策是相对于我国过去实行的适度从紧财政政策和积极财政政策而言的,财政部门落实稳健财政政策的核心内容是,“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控制赤字,反映了财政政策“松紧适度”的增量平衡取向,主要措施是适当减少财政赤字和长期建设国债。调整结构,反映了财政支出结构“有保有控”的结构优化取向,这轮宏观调控呈现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既要防止通胀的苗头继续扩大,又要避免通缩的阴影卷土重来;既要间接控制投资需求膨胀,又要努力扩大消费需求;既要控制部分行业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又要着力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推进改革,反映了财政政策促进“制度创新”、完善市场机制的取向,就是要转变以往主要依靠财政支出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通过财政自身的改革以及有利于改革的财政收支安排,实现推进整体改革的目的。增收节支是指财政部门要通过加强税收征管、努力增加财政收入,同时要严格控制财政支出的过快增长,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2006年,财政支出政策的基本特点是调整支出结构,在压缩一般性开支的同时,保障公共支出需要。财政支出重点投向农业、教育、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卫生等公共服务的薄弱环节。其中,加大财政支农力度,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本年度财政支出政策的重要内容。为了配合全面取消农业税政策,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安排了1030亿元转移支付资金。与改革前的1999年相比,农民减负约1250亿元,人均减负140元。“三补贴”政策(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共发放补贴资金188.7亿元。从2006年春季学期开始,西部地区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继续执行“两免一补”政策中规定的免教科书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政策。其中部分专项资金实行了国库集中支付,资金直达学校,受益学生达到4880万人,平均每个小学生减负140元,初中生减负180元。中部地区每个省选择一个县于秋季学期开始试点,东部地区大部分省份也主动实施了改革试点。2006年中央政府的财政投资重点用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比例达到48%左右,比2005年提高了3个多百分点。

  1994年,分税财政体制改革初步确定了中央与省级单位之间的财政体制,但并没有确定统一的省以下财政体制,而是由各省根据自身情况自行决定。近年来,基层财政运行中的矛盾日益突出,县乡财政困难、地区间财力不均衡等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解决地方财政运行中的问题,近年来,各地根据自身情况对省以下分税体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调整,其中“乡财县管”和“省直管县”是涉及到财政级次改革的重大措施。2006年,全国28个省份推行了乡财县管改革,18个省份推行了省直管县改革。但是,在改革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重要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

  2006年,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的重要进展。其中,在总结2005年政府收支科目分类改革模拟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完成了政府收支科目分类改革的各项准备工作,2007年的预算将采用新的收支科目进行编制。此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国债余额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等各领域的改革,均有不同程度的进展。

  相对于1994年的税制改革,通常将目前正在推进的税制改革称为“新一轮税制改革”,其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12个字。2006年在税制改革领域取得的主要进展包括全面取消农业税,调整消费税税目与税率,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两法合并草案获得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制度出台,资源税政策调整,调整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率等。

  近年来,我国财政政策的基本走势,可以概括为以公共化为取向,以均等化为目标,以规范化为原则,加快完善公共财政制度,更好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2-02
2005年我国经济的一大特点是内外发展不均衡,外贸进出口在内需不振和人民币升值预期的推动下大幅度上升, 2005年10月末,我国外贸依存度已达77. 12% ,外贸 顺差更是实现创纪录的803. 7亿美元,比此前贸易顺差最高的1998年全年高出近一倍,预计全年实现贸易顺差将突破1 000亿美元。2005年人民银行继续执行稳健货币政策,针对具体经济形势适时调整调控目标和手段,突出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和前瞻性,取得较好的效果。2005 年第四季度全国银行家问卷调查显示,货币政策感受指数(选择货币政策“适度”的银行家占比)高达77. 4% ,为历史最高点;而2004年第二季度该指数却只有40. 1% (该指数均值为50% ) 。这表明银行家对央行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及对宏观形势的准确把握充满信心。2005 年6 月23 日,交通银行以2. 5港元/股在香港上市; 2005年10月27日,建设银行以3. 25港元/股在香港上市,筹资额80亿美元,成为2001年以来全球最大的IPO; 2005年10月28日,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国有保险企业改革取得重大进展,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和中国再保险公司顺利完成重组改制,中国人保、中国人寿、平安保险成功境外上市。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公告》,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并在当日将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 1100元人民币,实现人民币对美元一次性升值2%,对人民币汇率实行连续报价。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还包括两个“完善”:其一是完善银行间外汇市场体系。2005年5月18日,银行间市场正式开办外币买卖业务,首期推出八种“货币对”即期交易,分别是美元兑欧元、美元兑日元、美元兑港元、美元兑英镑、美元兑瑞士法郎、美元兑澳元、美元兑加元、欧元兑日元。2005年11月24日,在银行间市场引入人民币做市商制度。其二是银行结售汇制度,进一步放宽境外投资外汇管制,提高境内机构经常项目外汇账户限额由现行的30%或50%调高
到50%或80% ,调整银行结售汇头寸管理办法,调整居民个人经常项目购汇政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是2005年全球金融界最重大的事件之一。人民币汇率从固定制度到弹性制度,在于通过建立有弹性、有深度的外汇市场来发现均衡汇率,从而有利于增强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并形成产品创新、主体多元的外汇交易市场。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