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有效沟通?

如题所述

沟通的六要素是平心静气,不随意打断和推测;身心贯注,认真倾听;适时反映对方的谈话内容及情感;控制谈话,不迎合无关话题;遵从“趋同”效应,保持与对方协调一致的语言风格;就事论事,避免人身攻击。要素一:目的。沟通的目的就是管理者对信息的传播和接收。通过沟通,管理者让对方明白所要传递的信息,同时,也从对方那里获取自己想得到的信息。沟通的目的本来就是非常明了直白的,但是管理者在沟通之中,经常会忽略沟通的目的,也就是偏题。特别是中国人的沟通以情感交流为先,理性交流为后,所以就会因为情绪的问题,导致理性交流的缺失,比如聊着聊着就对人不对事,这就是明显的丢掉了沟通的目的。而没有目的的沟通就是无效的,因此管理者要把目的时刻放在脑中,沟通之中的一切行为都应围绕沟通的目的展开。

要素二:对象。要获取正确的信息,就要找对人进行沟通。管理者如果对企业组织内部分工不熟悉,就会出现找错了沟通对象的问题。要是在冲突管理之中,找错了沟通对象,会导致信息错位,不仅不能避免冲突,反而会因为找错了人,加速原来的冲突的升级。在和客户的沟通之中,管理者就一定要注意什么样的问题找什么样的人,毕竟中国商业社会伦理之中讲究“门当户对”,找准沟通对象才有对话基础。

要素三:地点。中国有句俗语,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不管进行什么样的沟通,都应该注意场合。有的管理者在这方面有些大意,比如在公司员工大会上,直接问有的员工为什么早上迟到,这就是不注意场合。不注意场合的后果有很多,但最终必然是导致沟通失效,激化冲突。中国式沟通里,地点的选择已经不仅仅是为了营造一种氛围,更表明了管理者的态度。跟员工沟通,在食堂肯定就轻松,在办公室肯定就显得严肃。选择正确的场合,对应沟通的目的,能够让对方感到受尊重。

要素四:技巧。技巧显然是能够促进沟通的效果的,怎么样让沟通更加顺畅,或者在其中让人更加清楚地明白管理者所要表达的观点,以及让对方能够畅所欲言,好的沟通技巧显然会让管理者更容易实现沟通的目的,提高沟通的效率。之前我们对于沟通的技巧也谈了很多,不再赘述,但是我还是想提醒广大管理者一下,运用技巧要适当,过多的技巧会让对方感到管理者“巧舌如簧”或者“八面玲珑”,不够真实可靠,这就是用过了头。一旦太超过限度,就让沟通有了副作用,得不偿失。

要素五:人际关系。管理者可千万不要等到要沟通的时候,再去和人打交道。功夫在平时,在日常管理之中,管理者就应当注意和企业组织成员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关键时刻,就会发现,有着良好的人际关系的人之间,双方已经基本对彼此有个较为准确的认识,沟通起来就会顺利许多。不要为了沟通再去建立人际关系,那就晚了。对于管理者来说,人际关系必然是笔宝贵的财富,一定要小心经营。而且,沟通还能够稳固人际关系,这样就能够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为管理者源源不断地带来便利。

要素六:态度。把态度放在最后讲,是因为态度问题确实是最重要的问题。沟通的态度比沟通的信息还要重要。有的时候,哪怕信息不是令对方满意的,有个良好的态度,双方还是能够很愉快地结束沟通,甚至因为态度好,而进行一些妥协让步,也是很有可能的。态度可以看出来很多信息,一个对于沟通态度不端正的管理者,即便把握了上述五个要素,也还是不能成为最好的沟通者。有个良好的态度,是管理者开展沟通最要紧的前提,态度都不好,谁也不会愿意跟这样的人沟通。

2007年,有一家很著名的汽车厂家因为新车型有设计上的缺陷,向先期购买的一批用户,发出了召回请求。不管怎么说,消费者买了新车,却又要被召回,他们心里是很不舒服的。但是这家企业和消费者积极沟通,非常诚恳地提出了许多可行的措施,最终使得这些消费者十分满意。而同年,有家跨国连锁超市的货品标价出了问题,结果消费者都找上门了,他们依然不愿意正面接触,这种恶劣的态度经过媒体曝光之后,这家超市的声誉受到了极大的损害。这就是态度好与不好的差别。沟通是把管理的利器,只有懂得沟通要素的人才能完美地驾驭它,才能合理避免冲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