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口径机枪搞狙击简直就是开玩笑

如题所述

大口径机枪搞狙击简直就是开玩笑

专业的武器干专业的事,大口径机枪搞狙击简直就是开玩笑

这是一个标签话题 #大口径重机枪可以当做“狙击枪”使用吗# 。

在某次武器展上,惊现M2重机枪加装瞄准镜的情况。

这就让很多军迷觉得M2重机枪是不是可以当作狙击枪来使用。毕竟很多人认为枪+瞄准镜的组合就是狙击枪,一方面M2重机枪提供了12.7mm口径的弹药发射能力,另一方面瞄准镜也提供了远程瞄准和观察能力,两者结合难道不能狙击敌人吗?

其实在重机枪上安装观瞄器材并不是最近几年才有的事情,而是在二战期间就已经存在的一种搭配方法。

例如在咱们军博中陈列的一挺92式重机枪就配备了瞄准镜。

而且,这个瞄准镜是92式重机枪的标配。而且可以说只有加装了瞄准器的92式重机枪才是标准的完全体。

简单说下,92的瞄具有四种,第一个是固定在枪身上的机械式瞄准具,,第二种就是上图的93、94式潜望镜式瞄准具,第三种是96式望远瞄准具,

第四种则是环形防空瞄准具。日本当时还做到了让这四个瞄准具同时加装在一挺92式样重机枪上,正所谓一枪四瞄。

当时各国的重机枪其实都带有多个类型的瞄准器。

但由于很多影视作品在给到重机枪的镜头的时候往往是突出火力表现而不给大家看细节,也就导致很多人觉得重机枪上挂瞄准镜是一件新鲜事。

在重机枪上安装瞄准镜,主要是因为四点考虑:

第一,和所有的枪械装瞄准镜一样都是出于提高精度目的。重机枪本身射程很远,但只能打得远瞄不准也是白搭,因此透过瞄准镜瞄准是有助于提高重机枪远距离射击精度的。

第二,可以快速捕捉和瞄准目标,在1200以上的射程,如果用肉眼看目标就已经很难分辨出对方的人体目标了。例如一个人身高是1米7,在1200米距离上去看,我们可以通过弧度计算公式算出这个人所占的视角 = 1.7米 / 1200米 ≈ 0.00142弧度。这是什么概念呢?我们有的时候会玩VR头戴显示器,如果我们在购买VR的时候会格外强调视角内每度可以显示多少个像素点。一般业界会做到60ppd(points per degree,点每度)。这是一个可以接受的分辨率,很多眼睛格外敏锐的人可以看到120ppd的像素,也就是每度弧度内显示出的120个点。再高的分辨率实际上已经没有意义,因为人的眼睛已经无法区分了。

1200米外一个1.7米高的人,在分辨率达到700ppd的VR显示器上也只可以显示出一个像素点的大小。这就让普通士兵很难分辨1200米之外的人形目标。于是就有了瞄准器

通过放大区域让人可以在机枪的射程内看到目标,进行快速捕捉和瞄准

第四,机枪射手是比普通射手更依赖于瞄准具的岗位。而且由于射击时间长距离远,依靠机械瞄准具相当容易导致视觉疲劳。眼镜累了看不清会导致自己这一边的机枪失准。而击枪瞄准镜也就可以极大的缓解视觉疲劳的产生,可以让机枪手在生理上能够承担更长时间的远程射击任务。

说回开头的这个瞄准器 型号是Trijicon Mounted Machine gun Optic

叫做固定机枪观瞄器,本身根本不带任何刻度和分划功能。里面就一个亮点。

边上的可以放下来的望远瞄附件也只有一个三倍放大的功能。这东西并不是做精确瞄准的。

而重机枪本身就不具备高精度发射的能力。这也是因为重机枪另外的一个特性造成的。重机枪需要高速的射速,这就导致了重机枪在远距离射击的时候很难维持精度(所以重机枪都是打点射),只能依靠大量弹药泼洒向同一目标提高命中效率。

1200米的距离上,训练有素的射速在使用高质量的机枪和弹药其命中精度也很难在1.5米以内。这时候是依靠弹幕打击目标,而非狙击枪的一发入魂。

而且也正因为重机枪的结构和特性,也会导致狙击手所使用的计算方法和规则在重机枪的射击上完全不适用,也就难以达到狙击目的。

再多说一嘴,12.7毫米弹药并不是那么致命。给大家看一个12.7mm打狒狒的图片:

狒狒这东西比人脆弱多了,12.7mm连狒狒都打不断,更何况是人呢?并不存在打中胳膊扯下半边身体的情况。这样一来子弹的致命性还是得依靠命中致命区域来完成。重机枪射击的时候抖动也会让“命中致命区域”更加困难。所以还就真的不是一个作为狙击步枪的料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