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借字的性质

如题所述

假借字是一种文字现象,指在书写或记录语言时,由于没有相应的专用字或字义不合,而借用其他同音字来表示的现象。

一、同音替代性

假借字最显著的特点是同音替代性。当某一字在语言中没有适当的表示方法时,人们会选择一个同音字来代替,以达到书写或表达的目的。例如,“令”字在古汉语中常被借为“另”字使用。

二、非语义相关性

假借字的选择与字义无关,也就是说,借用的同音字和原始字之间在意义上是无关联的。例如,“竟”字原意为“完毕”,但在某些文献中,它被借用来表示“竟然”之意,与原义完全不同。

三、历史演变性

假借字反映了语言文字的历史演变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字的字义和读音发生变化,而假借字的产生正是为了适应这种变化。例如,“行”字原意为“道路”,后来被借用来表示“行走”之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假借义逐渐成为“行”字的主要意义。

四、书面语性质

假借字多出现在古代文献或书面语中,尤其是在文献记载不足或语言变迁较大的时期。在口语中,人们更倾向于使用意义明确的常用字,而在书写时,为了表达某一特定意义,可能会选择一个不太常用的同音字作为假借字。

汉字中的通假与多义现象

一、假借字的性质与特点

假借字的性质主要体现在同音替代性、非语义相关性、历史演变性和书面语性质等方面。同音替代性是指假借字选择同音字进行替代,达到书写或表达的目的;非语义相关性则说明假借字与原字在意义上并无直接关联。

二、假借字与通假字、一字多义的关联

在文献学中,“假借”和“通假”常被视为同一种现象,但二者有细微差别。通假字不仅读音相同或相近,而且在意义上也有一定的联系。一字多义是汉字的一个重要特点,其中一个义项可能就是通过假借的方式得来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