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都涉及了哪些群体的利益?

如题所述

房价涉及到开发商群体,地方政府群体,建筑材料供应商群体和商品房建筑工人群体等等。
首先房价涉及到开发商,他们从拿地到卖地,从建房到卖房,就是追求利润差价。把从政府竞标买来的地变成房地产,然后卖给购房消费者,赚取利润。差价越大,除正确的利润越高,这是最让人们想到的房价涉及群体。
地方政府把国有土地以竞标的方式高价卖给开发商,卖地的高低决定了房价的高低。
建筑材料供应商,向开发商提供建筑材料,建筑材料的价格涉及到房价高低,开发商的建筑成本越高,房价就会越高。
商品房的一系列管理建筑销售等等人员成本,也决定了房价的走向。一切人工成本的高低决定了房价所占的利润必须要满足人工成本,并在此基础上获得利润,开发商才能赚到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4-10
投资群体

投资群体是拥有两至三套住房的家庭,主要是事业有些成就的中青年家庭、本地继承房产家庭和拆迁户,因时间和能力原因,他们处理闲钱最常用的方法是购置房产。投资群体占北京总户数的1成,共拥有房产150万套左右,由于第一套房可以满足居住需求,其他房产是家庭资产,如果房价下跌资产重估,意味着家庭资产缩水,因此投资群体很不愿意看到房价下跌,对房价上涨期望相对不强。

投机团体可以分为个人投机者和集体投机者,个人投机者俗称“房虫”,手中往往掌握千万元以上的资金,从房产倒卖中谋取短期利益。集体投机者是一些中外金融机构和民间团体,以温州炒房团、山西炒房团、一些国外金融机构为代表。目前北京楼市投机团体掌握的房产约为60万套,他们像股市中的庄家,手中囤积房源较多,房价上涨盈利、房价下跌亏损,他们是房价喊涨的主力。

伴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并购重组,开发商群体对房价的态度开始分化,一些大型地产公司发展到资本运营阶段,逐渐领悟到社会责任和企业生存的统一性,他们立足于企业的持续发展,产生了保护行业健康发展的远虑,对房价猛涨投了反对票;而大部分小型地产公司由于停留在作坊式的经营模式,疲于应付批地、规划、贷款、验收等诸多行政环节,如果房价下跌他们会面临资金链断裂、前期投入成本无法收回的境地,因此小型开发商也是房价喊涨的主力。
第2个回答  2022-04-10
房价涉及到开发商群体,地方政府群体,建筑材料供应商群体和商品房建筑工人群体等等。
首先房价涉及到开发商,他们从拿地到卖地,从建房到卖房,就是追求利润差价。把从政府竞标买来的地变成房地产,然后卖给购房消费者,赚取利润。差价越大,除正确的利润越高,这是最让人们想到的房价涉及群体。
地方政府把国有土地以竞标的方式高价卖给开发商,卖地的高低决定了房价的高低。
建筑材料供应商,向开发商提供建筑材料,建筑材料的价格涉及到房价高低,开发商的建筑成本越高,房价就会越高。
商品房的一系列管理建筑销售等等人员成本,也决定了房价的走向。一切人工成本的高低决定了房价所占的利润必须要满足人工成本,并在此基础上获得利润,开发商才能赚到钱。
第3个回答  2022-04-10
第一,当地政 府 机 构
地方政 府机构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就是土地招拍挂所产生的出让收益。近年来,房地产占有GDP的数值不断攀升。房地产的价格上升,也会极大促进后期土地出让金额的提升,同时提升地方政 府的收益。我们不断的听到土地拍卖的价格越拍越高,实质性也是政 府收益越来越大。
第二,房地产商
房地产商的本质就是商人,他们追求的就是利润,希望的是赚得越多越好,所以为了提升房地产的价格,各种炒 作形式都有,目的就是为了快速消化,卖出高价。
第三, 拆 迁户
拆 迁户,也是房地产产业的受益者,很多地方,只要画上一个拆字,一夜之间将会变成百万甚至千万富 翁。这种天上掉馅 饼的方式,是每一个人都想拥有的。当然,所有的拆 迁户都有一个想法,就是拆 迁越 贵 越好,补偿越高越好,安置房越大越好。这无疑也将这些资金的重担压在了买房者身上。房价也会随之抬高。
第四,有房者
房价的提升,导致这些有房者自身有一种优越的感觉,特别是地段好一些的,配套齐全一点的,让人有一种越来越有钱的感觉。几套房几千万的价值,简直就是人生赢家呀。随意购房的意识就会在潜意识里根深蒂固,买房挣 钱的意识不断提高。从而不断的追逐房产。
第五, 无房者
无房者,是一个最悲 惨的人群。这样的人群,往往也是最拼 命的一群人。他们一般都是外来人。刚来到这个城市,没有钱,没有房,每天辛苦的工作,赚 钱,到头来希望的就是能在这个工作的城市,买房定居。每一分钱都会计划怎么花,怎么用,怎么存。可能上有老下有小,他们渴望对于房价的降低,让自己能在这个城市定居。但是却发现,自己工资上涨的速度,远远不够追求房价的速度。房地产的上涨,导致租金的上涨,租金的上涨,又导致消费品的上涨。所以,成本不断提高,无房者的购买力度也是不断降低。
房地产涉及到的这五个利益人群,其中就现状来说唯一想要房价下跌的,就是第五类人群,但是第五类人群一旦买了房,非常可悲的就是他马上变成第四类人群。成为房产的促拥者,而且如果房价敢掉,他们的行为可能会变得十分极 端。
第4个回答  2022-04-10
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政策,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就不得不归结到房地产业中的利益群体身上。

  灰色利益在地方政府、官员、房地产商等所有权势集团之间分配,而开发商利润的多少则视距离地方核心权力层的远近而定。

  按照一位投行经济学家的估计,房地产商的自有资本回报率可以达到500%。中国的房地产商曾经是中国所有商人群体中最潇洒、来钱最容易的一族。

  房地产开发商操持潇洒是有代价的,那就是成为地方政府的小金库,成为行贿者,成为替罪羊。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06年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在一些地方,土地直接税收及城市扩张带来的间接税收占地方预算内收入的40%,而土地出让金净收入占政府预算外收入的60%以上。

  2006年9月4日的《中国房地产报》报道,在上海的土地出让金的分成中,“40%为城市集中使用建设专项资金,60%给该市的城投总公司。”所谓城投公司,是除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之外的又一个无底洞。

  预算外收入受到软约束,甚至不受约束,庞大的土地财政支出成为一笔糊涂账,成为滋生土地收益部门化甚至个人化的温床。

  2006年全国土地出让总额为7680亿元人民币,增长3成,创出历史新高,2007年至少在9130亿元人民币以上。房地产的财政预算之不透明也算是创造了一个典型,地方政府的一半以上财政通过小金库在预算外运行。

  房地产开发公司以国有企业为主,辅之以名为民营企业实为官员主导的“权贵”企业,形成了一串大大小小的利益群体。房地产市场的灰色利益链之深厚,可谓集大成者。

  中国的房地产业已经异化为“癌变”的资本游戏场,其游戏规则与获取利润的手段与证券市场毫无二致以距离官场的远近测量商人的敛财能量,以空手套白狼的手段来检验银行的愚蠢程度,以毫不留情的攫取手段测量普通投资者的耐受力。

  资金为王,坐庄为王,楼市就是股市的缩影。只要沾上“权”字的人都会沾上证券与房产两个市场。

  房地产的厚利吸引了所有的垄断资金,吸引了所有自认为可以获得行政溢价红利的企业。

  正如所有的企业尤其是大型国有企业都在或明或暗地通过自创的投资公司打新股、坐庄抢利,许多企业也纷纷开办房地产公司在房地产业横插一脚。

  国资委在2005年甚至打算出台政策,圈定十几家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集中1800亿元的资金,打造房地产超级航母。

  央企房地产资金的充裕和当时国有企业监管层介入房地产的决心可见一斑,理由与当初坚决赋予石油央企垄断地位如出一辙,不过是对触手可及的利润实在眼馋。

  当然,与所有的垄断行为理由一样,插足房地产行业是为了做大做强国有企业,为了维持经济稳定和安全。

  随着2007年年末政府对房地产调控深入,房地产暴利转为房地产风险,国资委的觊觎之心才不那么张扬。

  房地产积怨非止于一日,促使政府坚决挤去房地产泡沫的原因,主要是结在房地产这根藤蔓上的尾大不掉的游离于预算之外的大笔地方政府资金,以及在这笔灰色资金掩盖之下的急剧膨胀的腐败势力和集聚于金融机构的巨大风险。

  中国内控机制本就不佳的金融机构已经难以经受房地产业的轻轻一弹。

  为防范风险,2006年政府对房地产开发商的自有资金、个人房贷首付比例做出严厉规范,统计数据毫无疑义地显示出,房地产大部分贷款仍然来自银行,房地产开发贷款、购房贷款60%以上靠银行支撑。

  银行是房地产利益链条中的重要一环。银行在追逐个人房贷,觊觎开发贷款的高利率,与开发商形成合作关系,购房者的收入审核形同虚设。

  以高房价回收货币,说到底不过是取之于民,问题在于,其后还带来了更严重的经济不均衡:

  首先,畸形发展的房地产将风险集聚到国有金融机构,导致上下游行业一齐发热,与金融机构坏账与投资高烧的风险相比,货币过剩只是癣疥之患;

  其次,过高的地价与房价激化了不同收入阶层之间的社会矛盾,成为心腹大患;

  最后,在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强烈刺激下,中国房地产业成为国外资金的牧场,可以轻松收获房产与人民币升值两重收益。

  国外资金难耐中国产品价格上涨的诱惑。国家统计局于2007年7月24日发布的统计显示,2007年1~5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利用外资222亿元,同比增幅高达89.9%。各类外资基金接踵而至,各种限制外资的禁令没有起到干预房地产的作用。

  最后,不能否认的是,在房地产市场发轫之初,市场化受到普遍拥戴,否则无法顺利推行。

  由于城镇居民财富得到极大的提高,家庭储蓄从几百元上千元一下子增加到了上万元的固定资产,城镇居民家庭60%左右通过房改房增加了财富改善了居住条件,负面效应并未显露。

  因此,当时的住房制度改革不仅没有遭到抵制,反而受到享受到房改房政策的城镇居民的欢迎。

  在一定程度上,他们是房改的既得利益阶层,而这些人占据了城镇居民的大多数。当一项政策为大多数人带来利益,并且拥有显而易见的短期好处时,得到拥戴十分正常。即使是2003年房地产畸形调整新政出台,也并未遭遇太大的阻碍。

  所有的既得利益者都不想从房地产的利益大树上抽身,对央行与银监会出台的加息、提高购房首付比例等规定不屑一顾。

  社会与银行资金风险得不到释放,通过房地产宏观调控搭梯子让楼市价格下跌的做法,遭到无数撤梯者的无情狙击。后果非常严重,或者房地产行业继续高高在上,或者房地产急剧下跌打响经济崩溃的第一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