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教育孩子的误区

如题所述

误区1:多给宝宝吃谷物类粮食,比吃蛋白质食物好。

专家观点:宝宝最好六个月以后逐渐添加谷物,因为宝宝胃肠道中的淀粉酶含量很少,消化功能很弱,不像成人的消化功能那么强,如果过早过多添加谷物类,容易导致消化不良。

误区2:给宝宝喂米汤比母乳更有营养。

专家观点:小儿喂养最核心的一个观念就是母乳喂养,如果母乳条件好、奶水足,就要保证母乳喂养,米汤可以作为补充,但不能给宝宝喝得太多。因为米汤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一般100毫升米汤中含有10克左右的糖,如果用米汤代替奶来喂养宝宝,会导致营养摄入不足。

误区3:要早点给宝宝添加辅食。有的老年人认为宝宝两到三个月就可加辅食,这样长得更快。

专家观点:添加辅食,是帮助婴儿进行食物品种转移的过程,使以乳类为主食的乳儿,逐渐过渡到以谷类为主食的幼儿。但不能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按照月龄大小和实际需要来添加。2—3个月可以添加鱼肝油,5—6个月可添加蛋黄、米汤、菜汁等。7—9个月可添加鱼泥、米糊、果泥、碎肉末、大豆制品等。10—12个月可添加稠粥、米饭、面条、水果、蔬菜等。添加辅食一定要注意:1、由少量到多量,2、由单一到多种,3、由粗到细,4、由软到硬。

误区4:多给宝宝喂菜水比白水好。

专家观点:大多老年人认为菜水比白水好,把食物用水煮一下后,再把菜水让宝宝喝下去。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 应该让宝宝多喝白开水,有利于排泄代谢产物,减轻宝宝的肾脏负担。

误区5:宝宝不长牙就不能吃饭。

专家观点: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一般来说,婴儿在6个月大时就已经开始长牙,但有些宝宝长牙可能会早些或晚些,无论长牙早或者晚,5—6个月就应该添加辅食了,可以吃一些蛋黄、米糊等食物,这样会更利于宝宝成长发育。

误区6:宝宝吃大人的饭没事。

专家观点:这种观点也是完全错误的。因为成人的口味较重,菜里面放得盐较多,如果让小宝宝经常吃成人饭菜,摄入盐量过大,会影响肾脏功能,不利于宝宝生长发育,建议老年人一定要改掉这个习惯。

误区7:给宝宝喝甜味的饮料对身体好。

专家观点: 宝宝应该少喝饮料,喝过多的饮料容易影响宝宝的食欲,还会降低消化功能,从而造成腹泻、腹胀、腹部不适,所以吃新鲜水果要比喝甜饮料好。

误区8:让宝宝不停地吃东西,长得胖胖的,这样才健康。

专家观点:很多老年人都有一个错误的观点,那就是“吃饱了总比饿着强。”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其实宝宝的营养摄入很容易过量,造成很多肥胖儿,如果让宝宝不停地吃东西,容易加重宝宝的胃肠负担,会经常出现不消化、积食的现象,孩子三天两头腹泻、发烧,其实就是吃得太多了,我们不主张饿着,但应该适量。

误区9:要把孩子包得严严实实,这样不容易感冒。

专家观点:给孩子穿衣服要讲究季节性,不能一年四季都把孩子捂得严严实实的,包得太严实反倒容易感冒。在此提醒老年人,给孩子穿衣服,一定要科学合理,根据环境温度,天气冷就多穿点,天气热就少穿点。

误区10:宝宝一哭就是饿了,就该喂奶了。

专家观点: 孩子哭也有可能是别的原因。如果是配方奶喂养,主张“定时喂养”。

误区11:宝宝胃口小就是缺乏食欲。

专家观点:宝宝食量大和食量小是有差异的,在任何年龄阶段都存在,妈妈不要以宝宝食量大小来衡量宝宝是否吃得好,有些宝宝虽然胃口小,但生长发育指标正常,宝宝就是健康的。

误区12:既然宝宝不爱吃饭,就让宝宝多吃零食。

专家观点:导致宝宝不爱吃饭的原因有很多,父母应该与医生好好沟通,尽可能寻找原因,而不要强迫吃饭,或者追着吃饭,更不要给宝宝多吃一些零食,其实这种做法反而会抑制食欲,导致宝宝更加厌食和喂养困难,不利于宝宝健康成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01
诚然,老人带孩子有很多好处,但若你家老人属于以下类型,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亲爹亲妈们务必慎重,要多多与老人交流沟通!

  我们针对的不是老人,而是他们带娃的这些行为。如果父母自己也有以下行为,请多加注意并改进。

  一、孩子的头碰到桌子上,老人就打桌子

  吉吉在家玩耍,不小心磕到了桌子,站起来就哇哇大哭。婆婆了解情况之后就在桌子上打了几下,然后对孩子说:“别哭,奶奶打它了,都是它弄哭我们的宝宝了。”婆婆一边说,一边抚摸着吉吉受伤的地方,吉吉听了之后哭声渐渐停了。

  把原因都归根到“桌子”等等的东西上,这是在给孩子传递一个不好的信息,久而久之会让孩子认为对所有的事:这不是我的错,是别人的错,我不必为这个错误而承担什么责任。

  如果这一条不及时教孩子改变这个想法,就会导致孩子长大:以后再出什么错,孩子不会从自身找原因,而是把责任推卸到别人的身上或与这相关的物件上。

  正确解决办法:找到方法最重要。建议老人不要先去指责别人,先搞清楚吉吉是怎样碰到桌子的,找到原因之后告诉他以后应该怎样避免再碰到桌子。

  二、当着别人的面前教育孩子

  豆豆奶奶陪着豆豆在广场玩,偶遇到邻居张阿姨,奶奶便对鼓动胆小的豆豆说:“豆豆看隔壁的张阿姨,快叫阿姨,我们要做礼貌的好孩子。”

  豆豆看了看没有叫。接着又羞涩地低下了头。奶奶见此没有情况,没有她想要看到的结果,便生气的当众教育豆豆:“你这孩子怎么可以这么没有礼貌,见人都不会叫那么胆小,以后有什么出息。”

  其实,当众教育孩子是对孩子的一种羞辱,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也是需要家长来维护面子,就像奶奶一样想要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的孙子有多乖多礼貌一样。如果当众教育孩子,孩子会觉得面子扫地,毫无尊严可言,就算你说的是对的,他也不愿听进去会拒绝千里之外。

  正确解决方法:可采用“悄悄话”原则。奶奶当众不要说孩子的不是,应把孩子带到无人处问孩子:不愿意叫的原因是什么,耐心听孩子的心里话。如果孩子的想法老人不理解,也不要试图去教育他,只要把道理告诉孩子就可以了,以后多观察孩子的表现,看情况发展。

  三、孩子拉裤子,就表现特别不耐烦

  雯雯3岁了有时候还会拉裤子,有一次,奶奶知道雯雯拉裤子非常生气,一边不耐烦地脱裤子,一边抱怨说:“怎么又拉到裤子里了,怎么不给大人说一声啊,哎呀真臭。”

  当孩子不是故意拉在裤子上的时候,大人因孩子给自己造成的麻烦而呵斥孩子,极易造成孩子的恐惧心理。之后孩子有便便的时候,害怕被大人厌烦呵斥而不敢告诉大人,所以憋不住了就直接拉在裤子里。

  正确解决方法:不呵斥,有耐心。孩子已经3岁了,害羞的情绪也已发展,开始有了羞愧感,几句不当的言行往往会给孩子心理埋下阴影。老人应该耐心告诉孩子:拉大便是很正常的事情,就像每个人都要吃饭、喝水一样。拉完大便后身体就会感到很轻松。以后要大便一定要提前告诉我们,不要拉在裤子里,否则大人收拾起来很麻烦。

  四、总是在孩子正专注的时候打断孩子

  小明正在聚精会神地玩积木,到了要吃饭的时间,奶奶忽然打断小明:“小明过来吃饭。”小明只好放下手里的积木乖乖地吃饭。下午,小明正在看书,奶奶又忽然叫起小明说:“是不是该尿尿了。”拉起小明的手就往厕所里跑,小明手里的书还依然被紧紧握着。

  在孩子专心玩的时候,家长打断孩子也是经常发生的。专注力越持久越好,而老人总是不知不觉间破坏了孩子的专注,很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一做事不专注。

  正确解决的方法:学会等待,不随意打断孩子。孩子在搭建积木,而饭已经做好了,最好等一会,让他结束搭建之后慢慢用饭香“引诱”他;如果孩子正在看书,你正好要出门,最好等孩子看完书之后再走,而“尿尿”这种事情,不要强制,孩子有了尿意自然会尿。

  家长千万不要打断孩子,如果有规则,应该在孩子玩之前和他讲明,一旦开始了自己的事情,大人就不应该随意打断他。

  五、阻止孩子,不让孩子尝试新事物

  晨晨对新鲜事物特别好奇。好奇高处,可每次爬高的时候,外公都会说:“那么高,危险赶紧下来。”晨晨看到了树底下的毛毛虫试图用手捏过来好好看看,没想到外公着急地说:“干嘛呢!毛毛虫咬人,不要碰。”

  孩子天生是最大胆、最勇敢的,他们敢于冒险、敢于探索。因为担心孩子的安危而阻住孩子,结果是孩子以为周边处处有危险,胆小怕事,不敢尝试新事物,失去好奇心、求知欲和学习的兴趣。

  正确解决的方法放开双手,让孩子去尝试。但家人要陪伴孩子身边,随时估测可能发生的危险,做好预防准备和挽救措施,将危险降到最低。

  六、教孩子说谎

  有一天妈妈看到雯雯嘴上有饼干碎,妈妈就问:“你是不是偷偷吃饼干了?”她想了想说:“吃了。“这时爷爷就不高兴的对着雯雯说:”你怎么这么傻,我都告诉你不要告诉你妈妈,你还跟妈妈说。以后没饼干吃了。“

  妈妈知道这时不能跟老人起冲突,只好压着情绪,跟孩子说:”要做个诚实的小朋友,吃了就是吃了,妈妈不是不允许你吃饼干,明白吗?只是你前两天还叫牙疼,现在吃那么多不好。“

  过了一天,孩子又吃饼干了。妈妈再问雯雯时,雯雯疑惑了半天,想了想不知道怎么回答。妈妈看出来雯雯的为难了,她知道雯雯一方面是她怕爷爷说她又不听话跟妈妈说了实话,一方面又怕妈妈担心。

  你看,孩子是天生的外交家,所以很多父母发现孩子可会察言观色了他们会看看爷爷奶奶允许的是什么,如果爸爸妈妈不允许就不去找他们了,转而去找爷爷奶奶。

  正确解决的方法:要明确跟老人说,你不是不允许孩子这样,只是她现在不适宜吃饼干,你并不是针对他。老人不该在孩子面前说三道四,父母也是不能在孩子面前说老人,这样久而久之孩子学会了背后”损毁“别人,直接影响他日后为人处世的方式。
第2个回答  2020-11-01
NO.1
你妈不要你了,来,跟奶奶玩

不少老人都有这样“离间”孩子与父母之间关系的习惯,这样根本不会达到孩子和老人更亲近的效果,反而让孩子没有安全感,他们心里会疑惑:为什么爸爸妈妈不要我?

当然,有时候孩子离开父母,需要跟着老人生活的时候,分离是件很痛苦的事情。但坚决不能用这个方法来哄骗孩子,而是慢声细语得跟孩子讲清楚,爸爸妈妈只是暂时离开,跟着爷爷奶奶有更好玩的事情等。

NO.2
再不听话警察就来抓你

小时候,很多人都听过老人、甚至父母用“你再不听话就让警察来抓你”来吓唬孩子,这本身就是一句谎言。

警察是保卫人民的,用警察来吓唬孩子,一是把警察妖魔化了,二是这根本就是一个不会实现的“恐吓”,老人不能因为孩子不听话,就用一个谎言来吓唬他。假如孩子有一天遇到危险需要帮助时,他却不敢向警察呼救,很可能就错失机会发生危险。

NO.3
小孩子家,没什么大不了的

最近,一部火到不行的电视剧《欢乐颂》里樊胜美的妈妈,也是雷雷的奶奶就说了一句典型的带娃口头禅:小孩子嘛,玩玩没什么关系的,什么了不起的啦。

因为孩子小,犯了错或是不礼貌就可以原谅吗?

其实,孩子从小就有正确和错误的意识,他们可能不会表达,但潜意识里是可以分清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的。老人往往处于保护或溺爱,对孩子的不礼貌行为过于包庇,这样反而害了孩子。

NO.4
都是地板不好,把宝宝摔疼了,打它

孩子一摔倒就责怪地板、凳子、桌子等物体,而不是告诉孩子走路太快或其他原因摔倒,这样很容易给孩子传递一个错误的信息,不青红皂白的埋怨会让孩子学会推卸责任。

老人的错误引导不利于孩子对自我的认识,长大后犯了错误不会自我反省和改正,尤其在工作中,一味地自我良好、推卸责任,很难在岗位上立足。

因此,孩子摔倒了就是摔倒了,是因为自己没有站稳或是大人没有保护好孩子,不能抱怨其他客观存在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