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到1949年民国时期通货膨胀的原因和带来的好处是什么?

如题所述

奔腾式通货膨胀,物价涨幅300%以上
对中国的影响就是,物价飞涨,市民通货膨胀预期增加,市场的基本功能无法发挥。
原因是1.粮食减产,造成成本拉动同伙膨胀。
2.法币大量发行,造成货币贬值严重。
3.伪政府成立后,用大量伪币替代法币的流通,把法币压缩在更小的区域内流通,造成了严重的流动性过剩。
4.日军占领上海后,封锁了对外通道,海外商品来源几乎断绝,内地原材料、物资供应短缺,企业生产停顿,供给减少,物价飞涨。
5.同伙膨胀预期加强,人们开始重物轻币,囤积居奇,投机盛行,货币流通速度加快,进一步抬高了物价。
当时国民政府的政策主要有:
1.出售黄金,外汇,物资。
主要是为了增加供给,减少流动性,但是效果却没有预期中的好,因为出售黄金的本意是减少货币流通,但是实际上,不少人却借黄金投机,使效果大打折扣。
2.发行公债,试图减少货币供应量。
但是公债也是政府信用,将来还钱也是用新引发的纸币来偿还,如此以来,政府公信力下降。
3.出台相应政策,防止游资兴风作浪。
总之,国民政府的一系列政策,没有连续性,有些政策还前后矛盾,没有真正把紧印钞机的闸门。所以,没能减弱通货膨胀的影响。
这么做,目的是为弥补财政的赤字。
当时,国民政府热衷内战,军费开支数额庞大,财政赤字连年不断。抗日战争爆发后,财政赤字更加严重。 1937 年的赤字占财政支出的 73.27% , 1938 年上升到 74.36% , 1939 年达 76.11% , 1941 年财政赤字创纪录地上涨到 87.19% 。解放战争期间,国民政府的军费支出更是达到天文数字。连年的财政赤字不得不依靠发行纸币(法币)来弥补 。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