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个关于佛教真理的问题

佛教真理已总结归纳到【心】,谁能告诉我什么是【心】?如何明?如何见?如何直接指示?

引用古德一个比喻:镜子。比如有一面很大的镜子,镜子里有你、有我、有大家,也有大地、天空……,但是如果把镜子打碎了,镜子里的一切就自然都不存在了。这是什么原因?是因为那些镜子里的人物事物,都是因为镜子的作用,它们才会存在。如果镜子碎了,那些自然也就没有了。那么这里问你个问题:镜子里的人物、事物…都是五颜六色的。但镜子的本色是什么?你怎么说?没法说。因为镜子的本体是无色的,镜子是真空妙有的。但是无色无相吧,它又却是一切人物事物的主体。没有这个主体,一切还不能成立。。就是这个道理!如来真心,也就是你提问说的这个“心”,它就是妙明真心。无所来、无所去的真如本心。对照以上古大德“镜子”的比喻,大概可以理解为:宇宙就是一面真空妙有的“大镜子”,我们都是镜中人。我们的“心”和一切众生,都是和诸佛菩萨的法身一样,都是一体不二、不生不灭的。这就像是镜子中的人们,他们都在思考:镜子是什么颜色啊?镜子的本体在哪啊?…你说他们这些“镜中人”,能不能思考出来啊?估计很难。因为“镜中人”很难知道自己是一个镜像、假相。这就像是佛经里常说的“我执身见”!我们和佛(如来真心)的关系,和这个意思差不多。引用《华严经》里一句话叫:“心中无彩画,彩画中无心,然不离于心,有彩画可得。”。意思大概就是:如来真心里面没有我们这些形形色色的众生,我们这些用形形色色的万物众生,又不是如来真心。可是呢,也同样离不开如来真心的显现,才会有我们这些众生。这就叫:然而不离于心,才有彩画可以得到。。万物众生、宇宙、森罗万象…都是这个如来真心的作用才会出现,但这个心,它是被我们的执着妄想颠倒而染着的。这就是万物起源,由“一念无明妄动”,就出现了六道轮回与万物众生。。所以佛出世,就告诉我们,怎样才能成就不死不灭的金身正果啊?那就修行成佛,我们只有回归到真心实相里,才能不死不灭啊!南无阿弥陀佛(合十)追问

说远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24
我们平时都会胡思乱想,胡思乱想是六意识心,我们胡思乱想的时候,我们自己是知道的,我们知道自己的六意识在想什么。这个能知道自己在胡思乱想的内在的心,就是我们的自性本心。
我们的自性本心,绝大多数时候被我们的贪嗔痴心覆盖,只有清净下来才能体会。比如,人在发怒的时候自性本心就会完全被掩盖很难发现,贪财贪色的时候也是如此,所以佛教教导我们修行,贪嗔痴减弱的时候,清净下来,自性本心就会显现。追问

指示不够明澈

第2个回答  2019-07-23
佛教所讲的心,不是我人现前的思维意识心,虽然意识心并没有远离此心,此心却是一念未生之前之状况。
此心名为自性清净心,是属生命存在之本体论,是生命之本质、本性,是本来存在,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永恒如是。谓之"本来面目″。这不是一个可见之物,你能思维、能提问、能造作善恶,都是此心所起的作用,心不可见,但是能够被认知,名曰契入。
前念已灭,后念未生,一念未生之际,如何是自我本来面目,总要亲自体认,才有相应处。这叫做"参禅”。追问

嗯…符合我的思想,先给你点个赞。
还有第一答案(直接指示),如果没有出现直接指示,采纳你的意见。

追答

我是比丘,我在少林寺禅堂坐禅。

追问

啊,是僧人,很好!你对心的理解很到位,也把握的比较准确。如能直指出来,我就没问题了。

我更关心的是,谁能直接指示【心】?

追答

你能提问,即心起用,你却让别人指出?你骑着毛驴,不识毛驴啊。

追问

太好了!
南泉向赵州提起斩猫事,赵州和尚不语,头顶鞋而出。这说明什么?如何解释?

追答

别人没有必要和义务认识你的毛驴,这是你自己的家事。

追问

你没有回答我提出的禅宗公案疑问…

对【真理】的觉悟,还是禅师优先。但也不是所有禅师能做到。
我不知你上下叫啥,就称呼你禅师吧。禅师对【心】的领悟,已具体落实到作用上,至少是待证悟的开悟者,稀有难得啊!以后在下有机会一定去拜访。

在下向禅师请教个问题。禅堂有考功课(考试)一事。在考功课时,主考人问学生:道一句!请问禅师,该如何接下句?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7-23
佛教所说的心是什么?

我认为佛教所说的心就是自我的本性,就是真我(不是肉体),就是自我,就是我,就是常,就是净,就是空,就是不空,就是智能,就是能知能觉的智能体,就是无形无相的无尽妙用的能知能觉的不可思议的不生不灭的智能体。

明就是保持自我清醒的状态,就叫明。

直接指示:::见就是清醒状态下的能知能觉。色声香味触法都是自性能觉知的,即是自性所能“见”的。

死人无知无觉,不能看、听、嗅、尝、触、思,这是因为器物本来就是没有实性的,众生不知道六种器官的妙用本来就跟六种器官眼、耳、鼻、舌、身、意、没有关系,六种妙用本就是自性的妙用,所以可以把六种妙用合一称为观,观是自性本来就存在的妙用,本来就存在的,就可以把“观”也去掉,因为这是本来就存在的,不用你去说“观观观”,才会观,这是自然而然的。

推荐去看《楞严经》白话文版的,懒得解释了,解释起来无穷无尽,还不如你自己去看开悟的楞严。追问

说者是谁?

追答

没有说者。

追问

明明你在说,却说没有说者。这种自相矛盾说法,连三岁小孩听了也会惊的目瞪口呆。

第4个回答  2019-07-23
明心见性很难,没有大智慧大修行的人很难证悟。因为禅宗的修行很多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悟了就懂了,没有悟怎么说都是无法理解。好比正常人无法理解既然四大皆空为什么又不空,在阿罗汉眼里是空,在菩萨眼里是非空,在佛眼里空有是一不二。境界没到是很难理解的。所以修行不是能立刻懂得明白,而是我们按照佛说的方法去慢慢修一步步修了,就能慢慢、一步步到达相应的境界自然能得到、悟到、证到。追问

不可言传?
传意不可以,传音是对的。

追答

禅宗的传授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主张口授心传,不立文字经卷,以心印心,所以没有大智慧大毅力的人是很难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