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吞二周而亡诸侯”,战国时期还有另外一个周朝吗?

秦始皇“吞二周而亡诸侯”,战国时期还有另外一个周朝吗?历史上有什么记载?

首先,秦始皇“吞二周而亡诸侯”,“二周”实际上是指东周(国)与西周(国)。在春秋时期还并未出现,在战国时期分裂为东西二周。

《史记·周本纪》:“二十八年,定王崩,长子去疾立,是为哀王。哀王立三月,弟叔袭杀哀王而自立,是为思王。思王立五月,少弟嵬攻杀思王而自立,是为考王。此三王皆定王之子。考王十五年,崩,子威烈王午立。考王封其弟于河南,是为桓公,以续周公之官职。桓公卒,子威公代立。威公卒,子惠公代立,乃封其少子於巩以奉王,号东周惠公。……四十八年,显王崩,子慎靓王定立。慎靓王立六年,崩,子赧王延立。王赧时东西周分治。王赧徙都西周。”

在周考王是,将他的弟弟封在河南,为桓公。桓公传威公,威公传惠公,惠公封给了小儿子巩地,号为东周惠公,东周的称谓已经出现。这时的东周,还是周天子的下属诸侯国所封的,从概念上来说低周天子(当时的周威烈王)两级,通俗来讲就是封臣的封臣。而当时的桓公一脉仍臣服于周天子之下。



而当时周天子一脉仍在延续,从威烈王至安王、列王、显王、慎靓王一直到赧王。周赧王时东周脱离周天子,也就是西周(国)的统治,独立出来。此时就形成了东西周并立的局面。

在公元前256年,西周国被秦所灭。前249年,东周国被秦所灭。

其次,我认为问题中“周朝”的叫法不是很正确。周朝实际上是一个时间段,分为西周和东周。西周是武王伐纣到平王东迁;东周其实就是是春秋战国时期,它包括当时的各个国家,直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天下。问题想问的应该是两个周国,而当时是处于东周/战国时期。

仅代表个人观点,望采纳,欢迎提出意见和建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7

“吞二周而亡诸侯”的“二周”的意思并不是指两个周朝的意思,而是指的西周与东周两个诸侯国。

后世将周朝建立到周平王东迁这期间的的历史称为西周,因其都城在镐京,而又将平王东迁以后到周朝灭亡之间的这段历史称为东周,因其都城在洛邑。这就如同后世划分的西汉和东汉、北宋和南宋等。

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周天子天下共主的身份被严重弱化。周天子面对日益强大起来的诸侯已经心力交瘁,而在王城之内,还有内乱发生使得王室更加衰弱。内乱最集中的时期发生在春秋到战国过渡的时期,当时的周天子是周贞定王,引起内乱的便是贞定王的儿子们。

公元前441年,贞定王去世,周哀王继位,三个月之后,周哀王之弟叔袭杀死周哀王自立,即周思王,五月之后,周思王之弟嵬杀死周思王继位,即周考王。周考王的天子之位倒是保住了,但是也不是没有代价的,为了防止他的弟弟揭也把他杀死继位,将揭封在了河南,历史记载:“考王封其弟于河南,是为桓公,以续周公之官职。”

于是揭即为西周国的国君,西周国正式成为诸侯国。公子朝是西周国的未来继承人,而公子根被封在了巩地,此地位于王城以东,所以公子根也就成了东周国的开国之君东周惠公。

其后,东周国和西周国之间斗争不断,到了周赧王时期,二周彻底决裂,分而治之,地位平等同时又是竞争关系。



第2个回答  2019-07-18
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东周和西周了。当时的周王朝分封时,曾经将某人分封于河南,形成了一个小国,史称西周。
第3个回答  2019-07-17
周考王封其弟揭于河南,号为西周桓公,于是便形成一个小国,国名就叫西周,和西周王朝不是一回事,但是算是周王室的”正统“,在加上当时为东周,所以是“吞二周而亡诸侯”。
第4个回答  2019-07-17
历史上的记载,秦始皇“吞二周而亡诸侯”,当时战国时期有一个西周和东周,周朝分离成西周跟东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