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人喜欢明朝

这个朝代殉葬太多了,炼丹药太多,导致宫变,我不太明白为什么很多人喜欢明朝,还有很多人想复辟明朝,这是不是愚忠的表现

我对明朝的主观印象主要来自于《明朝那些事儿》以及明朝相关电影、电视剧。我想明朝如此受大众喜爱,当年明月功不可没,至少我就是因为《明朝那些事儿》而喜欢上明朝的。

我最喜欢的是明朝的历史人物,明朝载入史册、名流千古的名人众多,他们的故事为明朝历史增添了不一样的色彩。

下面写几个映像深刻的:

一.颠沛流离,终是遗臭万年——朱祁镇

朱祁镇的一生可谓精彩绝伦,放眼整个历史,他的经历也是颇具传奇色彩,君不见哪个皇帝能经历被俘、遭囚禁7年,还能复辟皇位?但他也做过两件遗臭万年的错事:一是宠信王振,导致土木堡之败,埋葬了大明王朝二十万军队和无数的名臣武将,自己也被俘,致使国家风雨飘摇,险些成为亡国之君;二是错信奸臣,杀了于谦。这两条,真是让人在看书时都不禁咬牙切齿。但仔细分析,又觉得朱祁镇并不是什么奸恶残暴之辈,他既不是荒淫无道的昏君,也不是杀人如麻的暴君,唉,真不知该怎么评价他做的这两件错事,或许只能说是因为他蠢?轻易相信一个人,总是被人利用,既不调查实情,也不动脑权衡利弊?当年明月给朱祁镇的评价很中肯:信错一个人,杀错一个人。其实这到没什么,只怪他运气不好,错信的人惹出的麻烦太大,错杀的人又实在很有来头,真是不臭也得臭了?

二.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

小学便学过《石灰吟》,但只有读了这本书后,才大概了解于谦的事迹。当年明月说他是一个伟大的人,的的确确是。他的事迹其实也很简单,无非是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以其坚毅、聪慧、魄力,力挽狂澜,保住了大明江山;身居高位,却清廉正直。然而,我最欣赏的是他的人格魅力,能够以一己之力,震慑万军,且一生坦坦荡荡,堪与日月争辉。

三.我只是想为自己而活罢了——朱厚照

这位老兄,也太能闹腾了。但是他运气好,再怎么折腾也没闹出如朱祁镇一样的大错来。主要还是因为他虽然爱玩,但确实是一位不打折扣的明君,他宠幸奸臣,却有着自己精准的判断力,从不盲目听取他人谗言,看似荒唐,实则心如明镜。纵观他的一生,身边的权臣宦官太多太多,每一位的地位都足以撼动历史,但是他在任期间,所有的政治博弈,官场上你死我活,最终埋葬的多是那些惹事生非、野心颇大的奸臣。如当年明月所说,朱厚照就是选错了职业,他并不适合皇帝这个职位,当然可能他本就不稀罕当什么皇帝,但命运就是如此让人无从选择。他是历史上最能闹腾的皇帝,但同时也是活得最自在的皇帝,他从来都是遵从内心,按自己的想法而活,当然当时的忠臣们确实为他操碎了心。

四.当之无愧的圣贤——王守仁

虽然以前我从未认识此人,就连他的名字也不曾知道,但读过这卷后,却认为他是此书中最经典的人物。年少时志存高远,先是想做武将,后想做圣贤,索性这两个愿望都实现了。王守仁是正真的得道高人,他也有属于自己的道:知行合一。之所以认为他是最经典的人物,是因为他比起于谦来是“青出于蓝胜于蓝”,于谦能做的,他做到了,于谦没做到的,他也做到了。如当年明月所说:彪炳显赫,自明之后,唯此一人而已。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五.郑和之后,再无郑和——郑和

郑和七下西洋,是很小就听说的故事。但此时才知道,原来郑和不叫郑和,而是马三保;原来郑和做官的历程并不是一帆风顺,而是历经坎坷;原来郑和并不是一般的文官使臣,他也在无数战场厮杀过;原来下西洋并非只是一次次美妙的远行,而充满了未知和危险;原来下西洋并非偶然机遇,而是郑和从小就有的梦想——去麦加朝圣……原来郑和真的在那样的时代实现了去麦加朝圣的梦想!真的是郑和之后,再无郑和!

六.纵使满腹经纶,却生不得志——唐伯虎

由于《唐伯虎点秋香》这个故事写得太成功,唐伯虎满腹经纶、风流倜傥、江南才子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由于电影以唐伯虎战胜华府恶势力、抱得美人归为结尾,给人一种错觉,此后,唐伯虎的人生将一片光明,前途无量,毕竟那么有才又聪明的人怎会混得差呢?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只因一次合谋考官作弊的冤案,他被剥夺了为官、一展才华抱负的资格,从此跌落凡尘,一蹶不振,终日流连于烟花场所。可悲可叹,一代才子就此没落,历史上并没有留下其该有的风华。如当年明月所说,那个真实的唐伯虎,是那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那个怀才不遇的中年人,那个心灰意冷的老年人。只有那两句桃花歌依旧在诉说着他的心声: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我想很多人也是因为一个历史人物而喜欢上明朝,不妨一起探讨下你喜欢的明朝男神?


更多内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悦读悦旅(ID:Mu4330)。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3-12
呵呵,楼主以下是我抄用的我的导师的随感,希望楼主静心看完,有点长,不过受益匪浅:

真实面目:被人们误解多年的明朝

说实在的,以前一直觉得明朝实在太腐败了,什么宦官专权、特务专制、皇帝独裁、官僚腐败,军队无能,全在明朝。而满清呢?皇帝大多励精图治于国事,只不过时运不济,恰好在中国的封建停滞期碰上了西方的资本主义上升期。最近几个月思考这个问题,才发现历史似乎并不如同我们原本想象的那样。 《明史》是清代官修的一部反映我国明朝(1368—1644年)历史情况的纪传体通史。全书336卷,其中目录4卷、本纪24卷、志75卷、表13卷、列传220卷,《明史》经过三代众多学者撰写,前后90多年,为官修史书历时最长者。用力最多的当数清初著名史学家万斯同,最主要的编修组织者则为满清三朝元老张廷玉。 清代编写明代的历史,在汉族人民反清复明的背景下,历史被严重扭曲了! 一、在对待百姓的问题上面明清的区别:明朝是在太祖朱元璋推翻蒙元的殖民统治后建立的一个华夏政权,从一开始,明朝的统治者就极其注意政府的组成和国家的治理,太祖朱元璋曾言“天下初定,百姓财力俱困,譬犹初飞之鸟,不可拔其羽,新植之木不可摇其根”,可见,当时的统治者极其注意与民生息。而相对与满清入关,暂不提起血腥屠杀,满清搞的是大规模的圈地运动,让中国的老百姓完全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二、在政权的组织形式上明清的区别:有人认为明朝落后的一个最重要的地方就是明朝出昏君,满清出名君,他们的理由非常充足——明朝的皇帝几乎不理朝政,而且可以几十年不上朝,而满清的皇帝都很勤勉,一定事必躬亲。这种理由看似正确其实简直是胡说八道,请问大家,现在的英国女王如果事必躬亲那么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明朝的政治体制非常特殊,如果我们仔细的研究可以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明朝的皇帝不理朝政,但是明朝的政府机构一直没有出现混乱局面,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明朝在建国以后,太祖皇帝废除宰相而设立内阁,建立了一种新的政府体系,就是文官政治,其实不过就是今天被那些君主立宪制国家修改使用的一种政治体制。首先,内阁是由官职比较低的文官组成,类似现在我们国务院的一个政府机构,文官体系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面使皇帝成为了一个在一定形式上面的虚位,治理国家的任务也由一个人的家天下慢慢成为了君臣共为。皇帝的权力因为内阁的存在被极大的削弱了,比如万历皇帝,他想立自己想立的太子都做不到,结果只好以不上朝为名不见群臣,但是明朝的社会一直在向前发展,因为当时的中国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文官体系。作为一个国家,是由一个独夫完全负责好还是由一个文官政府集体管理好,我相信大家会有一个正确的答案。 如果从民主上面谈,大家都很熟悉的海瑞海钢锋其人为人耿直,因为反对嘉靖的政策上书大骂嘉靖,但是谁知道,当时的海瑞不过是一个六品的知事,大家想想,一个六品的小官的奏章可以直接面呈皇帝,这在被部分无耻文人歌颂为盛世的满满清可能吗?这说明了什么?而且,嘉靖最终没有能把海瑞怎么样。 一些人总是拿洪武永乐时的杀戮来说明朝之残酷黑暗,然而满清的更为残酷的文字狱却必而不谈。明朝的抄家灭族,更多的是针对王公大臣官吏。而满清呢?大概没有听说过有哪个王公大臣因贪污腐败被斩首抄家灭门的吧(敖拜的....) 很多人把明朝的锦衣卫和东厂拿出来说事,说明朝的特务统治有多么残酷,又说明朝的政府是多么专制,这真是奇谈怪论,明朝的统治如果是专制统治那么满清就是地狱统治了。的确,明朝的确是存在特务机关,但是作为一个政府,有哪个没有这种机构?不过经过满清267年的泼脏水,搞的世界上面好象只有一个大明朝才有特务机构,满清的血滴子即便有人可以说是杜撰,但是沾竿处是什么东东?满清律规定:凡汉人三十人以上集会者,皆以谋反罪处斩,只怕没有哪个朝代有此酷法吧。满清的特务统治远远在明朝之上,而且作为一个国家的皇帝,恐怕大明皇帝唯一归属自己完全管理的权力除去生杀予夺以外也就只有的这个特务机构了。我们还怎么说明朝专制呢? 三、太监祸国问题:很多鹦鹉学舌的糊涂虫一提明朝就说什么明朝是什么太监祸国,又说什么这就表明了明朝的腐朽,其实如果我们认真的看待明朝的太监问题我们应该可以得出一个真实的结论——明朝太监问题并不是什么国家的大害。明朝最著名的祸国太监不过就是王振、刘瑾、魏忠贤几人,从清狗的历史里面看,似乎这些太监是中国历史上面权力最大的太监,其实不然,中国历史上面出现宦官乱政的朝代不过东汉、唐朝和明朝,唐朝自不必提,皇上都被太监当作傀儡了,东汉太监可以封侯,但是明朝不然,首先,明朝的太监一般都识文断字,甚至是很有才华的(魏忠贤例外,不过魏的记性很好),皇帝用他们一般是做为帮助审批奏章的,但是太监在政府中的权力很低,明朝掌管司礼间的宦官和文官政府一直在明争暗斗,但是始终没有占过上风,在魏忠贤时期,太监在政府中的权力达到了顶峰,但是文官政府的体制已经根深蒂固,不是他可以动摇的所以在文官反击之时,不但是魏,连他辛苦培植的什么龙呀虎的还有那些孩子孙子全完了,因为文官政府虽然因为皇帝的支持被迫让魏安插了一些人,但是政府的实际权力始终没有减弱,这就是为什么魏倒台明朝政府确没有出现任何的动荡。 四、崇祯是明朝的名君吗:部分人认为崇祯是明朝后期唯一的励精图治的名君,天启什么的都是昏君,其实这真是太抬举崇祯了。我认为如果天启还在,明朝未必会亡。其实如果我们把天启和正德相比,可以发现,天启和正德几乎没有什么不同,都是属于不务正业的皇帝,但是正德时期明朝的军事行动几乎都是成功的(也因此正德被称为明武宗),天启年间后金虽然是占领了东北大部,但是要想进关还是难于登天的。 这是因为什么呢?因为当时的政治和军事一直由文官政府协商解决,如果由一个人来主持,我看未必会赢。而崇祯登极以后,不断的更换首辅,同时杀戮忠良,完全打乱了明朝的文官政府体系,一个国家那么搞能好吗? 五、为什么明朝会出现民主思想的萌芽:明朝末年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提出了中国比较成系统的民主思想,尤其黄宗羲所言——君为天下之大害,请问,如果没有实际上面的民主制度萌芽黄宗羲的言论从哪里来? 可见,本来明朝完全可以先于英国成为世界上面的第一个资本主义强国,但是... 另外,说一下明朝的太监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面是有积极意义的,因为明朝的宫廷对宦官的培养和其他的朝代不同,明朝对太监的培养是按照文官的方式培养的,可以说,明朝的宦官在中国历史上的宦官里面整体素质是最高的同时为国家的确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这些宦官英雄里面首推明成祖年间的三宝太监郑和,七下西洋宣扬国威,大长了我中华帝国的威风,连现在的西方国家也不的不认为世界上第一个航海家是中国的郑和,其次才是达伽马哥伦布等人。在郑和以后,明朝起积极作用的太监也远多于祸国者的,例如,明武宗正德年间,刘瑾乱政,八虎之一的太监张永陪杨一清西北平叛,一举消灭叛乱,在回京后协助文官政府搞跨了刘瑾。在明宪宗年间,万贵妃称霸后宫,因为万贵妃本人不能生育,便想方法杀死很多怀孕的妃子,结果搞的的宪宗几乎绝后,多亏了门监张敏和司礼监的怀恩暗中保护了已经怀孕的纪氏,宪宗留下了骨血,也因此,张敏吞金自杀。嘉靖年间,严嵩独霸朝纲,也是太监黄锦协助徐介清除了这个朝廷中的大蛀虫。这种类似的事情太多了,不一一赘述。所以说,对于明朝的太监问题,我们应该一分为二的来看,而不应该一棍子打死。 当时西欧的强国是荷兰,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在西欧看来英国也是蛮荒之地。 荷兰被郑成功打败; 西班牙虽然占领了吕宋,但按照郑氏要求经常向台湾纳贡; 葡萄牙虽然骗取了澳门,但它们的澳门总督还是归香山县管。 当时别说西方一两个国家,就是整个欧洲加在一起,也没有晚明强大。

真实的明清比较:

一、先说明清的经济

都说满清的康乾盛世,何以只养得起80万军队?而人口少于满清数倍的明朝却养了200以上的大军?而且明朝后期的军队装备的多是价格更高的火器,而清军主体仍是在使用刀箭。
满清的照片遗留有很多,其中清军之服装龌龊如乞丐,而根据史书所记载,以往的哪个朝代军队的服装不是明艳耀眼?

满清国库常年空虚,而明朝国库绝大多数时间里都是盈满的,作何解释?

且康乾盛世时满清之耕地面积竟然不过恢复到明朝崇祯末年的水平,实在令人大惑不解

英国大使马嘎尼来华期间,记载北京街头乞丐很多。许多百姓都是蓬头拓面,衣杉褴褛,因此他形容满清不过是一个泥足巨人,“中国人”正在逐步退化到“半野蛮人”时代(见马嘎尼的中国行记)。反观明朝,来华的众多西方人士皆形容中国如人间天堂(见门多萨《中华大帝国史》)以至我不得不开始怀疑满清的盛世了。

二、再谈独裁

众所周知,明朝许多皇帝不上朝,然而国家竟然能够保持正常运转。不上朝的冠军当属万历了,然而万历时的对外战争均全胜。真不知独裁的政权如何能够在独裁者不问正事的情况下保持正常运转,对外战争全胜的。

再说满清,满清皇帝的勤劳大家也都是知道的,为什么这么勤呢一切奏章都得自己批,一切事情都得自己决断,不知这算不算独裁呢?

满清律规定:凡汉人三十人以上集会者,以谋反罪论处。不知道是算什么。

在满清的盛世时期,爆发了规模巨大的白莲教起义,这是中国历朝盛世所没有的事情。

明朝出了多少个思想家?王阳明、顾炎武、黄宗羲哪个不是大名鼎鼎的思想巨匠?评中国古代十大思想家,明朝占了一半,而满清呢?似乎没出过什么大家。

明朝杀人多杀王公官吏,满清杀人多杀民间人士,这算不算独裁啊?

三、再说官僚制度

明清都实行文官体制,但是实质却大不相同。

明朝实行科举制,所有官员一律通过科举选拔,保证了民间的优秀人才能够为国家效力。而满清呢?也实行科举制,但是只针对汉人(满官是*血缘关系任命的),且规定官员中满汉各半(看似平等,然而从文明程度和人口比例上??担任。可见国家要员不是通过科举选拔产生的,而是通过血缘关系产生的。不知这个制度究竟使中国的政治体制倒退了多少年呢?

明朝的官员贪污严重,而满清的官员是有过之无不及。民间传“一任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就是讽刺满清的所谓养廉银制度。而人类历史上最大的贪官似乎也是出自盛世时的满清吧。

再看明朝,对王公大臣各级官员惩罚极其严格,历代皇帝所杀的皇亲大臣不计其数(虽说过火),满清呢?杀的似乎只是百姓,大臣却未见动过几个,一个奴才和申还是等*山皇帝死了之后才杀得动的。
四、再看军事

明朝在衰落之时,尚能战胜全盛的日本,打得日本200年恢复不过来。以偏食打得横行西半球的西班牙葡萄牙海军灰头土脸。在亡国之后,以一支私人武装(郑成功)竟把号称海上马车夫的荷兰打回老家。
再观满清,以数十倍之国力与日本作战,竟然打得割地赔款。西夷数千,竟然打进北京!?

明朝时期,军队已经普遍装备火器,质量亦不逊色于西方,火炮之比例不逊于二百年之后之英国,火枪更是装备了1/3以上的部队。可是满清呢?在二百年后的战场上,竟然还在用马刀弓箭冲锋?!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五、再看开放程度

虽说有洪武时的片板不能下海,又有永乐归天之后的禁海令,然而抗倭战争之后,所谓禁海令已经形同虚设,民间的海上通商十分繁荣(郑氏家族的崛起就是明证),根据西方人士说,明朝是当时的世界贸易的中心,2/3以上的贸易都与明朝有关。自天启时开始,明朝政府特别重视与西方的交流,并且任命了许多西方人士为朝廷高官重臣,辅佐政事,并积极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文化思想与科学技术。民间文化更是兴盛(甚至出现了发达的色情出版业)。

再看满清呢?闭关锁国!那是真正的闭关锁国!不许与外国贸易,不许外国人携火器进入中国,不接受外国传入的先进技术!

说到这里,心中不快,不想再说了。

明朝末年神机营的编制

全营兵力:步兵3600人(全配火器);

骑兵1000人;

炮兵400人(管理野战重炮及大连珠炮);

共计官兵5000人。

装备火器:霹雳炮3600杆(步兵火铳);

合用药9000斤;

重八钱铅子90万个;

大连珠炮200杆(多管火铳);

合用药675斤;

手把口400杆(炮兵防身用手铳);

盏口将军160位(野战重炮)。

孙承宗编炼的车营资料(标准车营):

全营兵力:步兵3200人;

骑兵2400人;

辎重车夫512人;

各级军官,侍从,传令,杂役515人;

共计官兵6627人。

装备火器:枪1984枝,

其中鸟铳256枝;

3眼枪1728枝;

大小佛朗机共256挺;

各种火炮(红夷,神飞,灭虏等等)88门。

装备车辆:偏厢车128辆(战车)。

辎重车256辆。

明朝后期车营编制的详细资料(孙承宗和戚继光)

关于车营的编制:战车子营按照营-冲-衡-乘-车分5级编制。

每营4冲-每冲2衡-每衡4乘-每乘4车(偏厢车),

合计战车128辆,配属给步兵子营使用。

步兵子营和骑兵子营则仿造战车子营编制。

步兵子营每100人为1乘-400人为1衡-800人为1冲-4冲3200人为1步兵子营。

骑兵子营以50骑为1乘-200骑为1衡-400骑为1冲-4冲1600骑兵为1骑兵子营;

另配一个2冲的骑兵权勇队(预备队),一共有2400名骑兵。

而在近200年后,清军竟然还在使用骑兵集团冲锋的战术。一支近代化装备的军队竟然在200年不到的时间里退化回了刀箭时代。
第2个回答  2018-03-11
一,气节
强汉,盛唐,弱宋,刚明!有明一代,无两宋之岁币,无汉唐之和亲! 不称臣,不割地!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是华夏最刚强一朝。

喜欢明朝不是因为别的,就是因为大明有我们现在最缺的勇气、傲气、硬气、正气、不屈之气。
说实话,这一点我之前并不太理解。现在有了自己的一点理解和感悟:一个人和一个国家为什么要有气节?为什么有能力的洪承畴、吴三桂、李鸿章(李生前也知道这一点)被人唾弃,而没有能力的黄道周却被包括敌人在内的所有人歌颂,为什么失败的文天祥比“成功”的张弘范更值得尊敬?
从个人的角度来讲,古人讲人生七十古来稀,现在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也不到80岁。人生短暂,世事无常,一个人在民族大义面前,如果选择坚持气节,勇敢赴死,那么他就在短暂的人生中尽到了自己的本分,为民族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当然值得被民族铭记;如果选择苟且偷生,投敌叛国,那么他也不过多活几十年甚至只有几年。前者为民族尽到了本分,后者可能危及整个民族的生存。
从国家和民族的角度来讲,尤其是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民族,如果不讲气节,整个民族一盘散沙,每个人和小圈子都为私利,内斗不断,谈何民族崛起?
所以无气节的人必遭唾弃,而明朝最宝贵之处恰在于她的气节!
二,武力强盛

两千年来历朝历代得国最正,最得民心,最血气方刚,最励志的王朝就是明朝。从乞丐到天子,赶跑外族,恢复中华,南征北战,锐意进取,洪武时期是百姓福利历朝最好的。郑和七下西洋,开创人类大航海时代, 明朝并非不能占领海外殖民地,不为也,儒释道皆以屠杀和抢劫为耻。明朝将灭亡之时打败海上马车夫荷兰,打败刚从混战中统一的战斗力强大的日本。

得国正,则得民心,民心齐则国力强大,武力强盛,四海宾服!
三,眼界开阔,中外交流频繁,科技并不落后
明朝的海禁与清朝的“闭关”根本不是一回事,明朝海禁是为了防止倭寇侵犯实行的一种临时性防御政策,清朝是盲目自大,阻隔中外交流。明朝倭寇之乱解除之后,海禁随即解除。

明朝的士大夫对于西方的科学保持一定的接触,并且引进大量的西方科技和知识。比如徐光启作为文渊阁大学士、内阁次辅为了解和学习西洋文化而加入天主教,引入地球仪,世界地图,译《几何原本》,著《农政全书》,对西洋的科技和学术有很深的理解,比康熙帝玩耍性质的爱好西洋器物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清朝落后于时代,一是因为闭关锁国、盲目自大,二是因为实行愚民政策,防范汉人。明朝作为汉人政权,阶级压迫肯定是有的,但是却不是对于整个民族的防范和愚民政策。所以,明朝的科技即使落后也能随时赶上。
举个例子,日本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在琉球和南洋购买火器、粮食等,在日本靠近朝鲜的沿海地方建设军事保障基地,为侵略朝鲜做准备的情报,福建封地官员提前几个月就将相关情报送进了紫禁城万历皇帝的办公桌。不管东洋南洋还是蒙古草原,明朝都有自己的情报系统来监控。
四,奇人异士,一生俯首拜阳明

上初中看了神雕侠侣,就知道明代大儒王阳明,半夜军中练气。明朝的奇人奇士何止王阳明,从朱重八乞丐放上皇帝,到张居正为明朝续命百年,到解缙、杨慎、徐渭、徐霞客、李时珍等,多少奇人异事正是明朝多元发展的例证。
五,明朝政治制度非常先进

明朝集中国古代政权之大成,发现出很多政治创新,比如言官制度,虽然最后成为眀亡的原因之一,但不能否认此制度对于防止权力滥用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言官制度带有一定的民主性,民主的滥用造成明朝灭亡。内阁制度更是非常先进,让中国距离君主立宪制只有一步之遥。还有官员的引咎辞职制度。

六,明朝突然崩溃,令人惋惜

明朝灭亡前几年,形式还是可以的,让崇祯以为:再有十年,就可以……没想到突然恶化,崇祯殉国,令人惋惜!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03-11
满族人对汉人有民族歧视,而且清朝统治还很黑暗、专制、腐败(很多人都说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王朝、其专制腐败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但事实上、黑暗、专制、腐败,只有腐败是比较确切的。说明朝黑暗、但我们的四大名著其中有三部是在明朝诞生的;说明朝专制,明朝设有内阁、六部给事中等机构、使得国家机器运转正常。这也是很多明朝皇帝虽然数十年不上朝、但国家依旧在运转当中的原因)
近代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是我们失去了儒道精神,而不是宣扬儒道造成的。这种失去,是满清造成的。为了维护统治,满清费尽心思地破坏中华固有的文化、思想和科技。并且将愚昧和麻木植入我们的民族。手段高明得难以想象。以至于,几百年后的今天,我们仍固执的认为落后来自于文化,而不是满清。孔子也成为了满清的替罪羊。
第4个回答  2018-03-11
有的是出于对最后一个汉家王朝的缅怀,有的出于对其经济发展的认同。
毕竟明中后期的资本主义萌芽,还算是部分与西方中世纪以来的资本主义转型有些同步的。
当然这仍然是十分片面的观点,但有时对一个时代的喜欢很可能就是由于非常微小理由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