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的家族有什么人

要详细

宋蔼龄是宋氏家族的一代掌门人,却在民国官府里没有任何公职,一生深居简出,行踪隐秘。然而,她无形的权势显赫过人,连唯我独尊的蒋介石对她也得彬彬有礼,和颜悦色。她因推动孔、宋家族崛起,促成蒋、宋联姻,控制金融收放,而得以安富尊荣;又因投机证券股市、倒腾军用物资,涉及贪污大案,而被人发奸擿伏,声名狼藉。
下文摘自杨者圣著,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未加冕的女王——宋蔼龄》。
宋蔼龄一生中最大的杰作,是成功地策划并撮合了蒋介石与宋美龄的婚姻,从而将蒋介石的军力与宋氏家族的财力和英美背景彻底融合起来,为创立蒋家王朝与宋氏王朝奠定了基础。
宋蔼龄认为,尽管在蒋宋联姻的道路上困难重重,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两个当事人宋美龄与蒋介石,只要他们二人,一个有情,一个有意,决心下定,意志坚决,何愁这件美事不得成功。
于是,宋蔼龄充当“红娘”的第一步,就是力劝小妹宋美龄如何接受蒋介石的问题。首先,蔼龄告诉美龄,蒋介石不但是一位名扬海内外的革命将领,而且是当今中国最有实力、最有前途的国民党领袖人物,说他是一位东方的拿破仑式人物,是一点也不夸张的。能够成为这样一位伟大人物的妻子,不但是小妹之幸,亦是大姐之幸,宋氏家族之幸。所谓英雄美人,自古皆然。其次,蔼龄为美龄分析当今中国政坛的形势,认为蒋介石毫无疑问将成为中国的最高统治者。嫁给蒋介石,即成为中国的第一夫人。这样,美龄就可以利用自己的学识和才华,帮助蒋介石治理中国。所谓江山美人,更为可贵。再次,蔼龄告诉美龄,我们姊妹三人,大姐二姐都已完婚,夫婿一为孔祥熙,一为孙中山,都是中国政坛上的风云人物,就剩小妹一人,至今形单影孤,只身一人。论才学,小妹绝不在你大姐二姐之下;论家庭地位,宋氏家族更胜从前。如果小妹放着英雄伟人不嫁,错过第一夫人不当,岂不可惜了小妹当年的一番理想与抱负,也有负宋氏家族的高贵门第。第四,至于蒋介石已是有妇之夫,且有三房妻室,蔼龄认为这不应成为蒋宋联姻的障碍,婚约是人订的,人亦可以解除它。系铃解铃,本不是难事,况且蒋介石已有的三房妻妾都是在政治上没有什么地位的平民村妇,想来要蒋介石休掉她们,不会多么为难。至于说到蒋介石的宗教信仰问题,想来他也是个聪明人,他不会在江山美人与宗教信仰之间舍本逐未的。对于传言中有关蒋介石的种种风流韵事,宋蔼龄亦有精辟的见解,她解释说:彼一时,此一时也!当蒋介石流落上海滩上,对革命悲观失望,自然难免产生一些自暴自弃的行为。蒋一旦成为革命领袖和伟人,他自然要处处小心谨慎,自尊自爱,为人师表,何况有小妹这样的美貌、能干而又高贵的夫人在一旁襄助与管束,不怕他不收缰勒马,重塑形象。第五,蔼龄极力鼓励美龄,一旦蒋宋联姻成功,这就将成为20世纪中国最具轰动效应的世纪性婚姻之一,蒋宋两个显赫家族的结合,将改变历史发展的趋势,它对宋氏家族的影响,更是无法测度。蔼龄反复鼓励美龄,一旦与蒋结合,登上第一夫人的宝座,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非凡魅力,去克服蒋介石身上的某些消极因素,以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勇敢地负起第一夫人的重任。
无疑,蔼龄不但是一位具有敏锐政治眼光的宋氏家族掌门人,而且还是一位出色的宣传鼓动家。她抓住宋美龄希望出人头地的虚荣心,以及少女时期的种种梦想,极力进行渲染,终于使宋美龄就范,意识到唯有蒋介石,才是自己婚姻的最好选择。
在说服了美龄之后,宋蔼龄的第二步计划是向蒋介石进攻。当然,蒋介石垂涎美龄已久,对于他是无须说服的。问题的关键是让他如何接受自己条件。这就是,他如果想与宋氏家族联姻,第一必须休掉原先的三位妻妾;第二必须是一位基督徒;第三必须保证使孔样熙及宋氏家族的重要成员能够在未来的政府中占有关键性重要岗位。要让蒋介石能完全接受这样的价码,似乎也不是易事。所幸的是,正当宋蔼龄在绞尽脑汁设计定策的时候,宁汉对立发生,宋氏家族成为宁汉双方争夺的重要目标,一时身价奇高。此时,蒋介石抢先与宋氏家族的掌门人、大师姐宋蔼龄接上了关系。他们始有九江会晤,继而蒋又无条件地接受宋开出的全部价码,这样蒋宋联姻就大局始定了。
自此以后,蒋介石与宋美龄之间鸿雁传书,信使往返,俨然一对难舍难分的恋人。宋美龄称蒋介石为“亲爱的哥哥”。蒋介石写信给宋蔼龄则称:“亲爱的大姐”,写信给宋美龄则称,“亲爱的美龄”,信中卿卿我我,一如凡夫俗子。
在分别做好了宋美龄与蒋介石的工作以后,宋蔼龄开始实施她的第三步计划,这就是把母亲宋老太太送到日本旅游。宋蔼龄懂得,在宋氏家族中真正能够决定蒋宋婚姻成功与否的人,无疑是老夫人。但如果父母远行,这问题又当别论了。不但大姐说话的份量有所不同,而且可以更加方便地居于幕后设计策划,促成事态向预期的方向发展。等到事情已成定局,生米已做成熟饭,即使母亲反对,也难以改变了,于是,宋蔼龄以局势混乱为由,力劝母亲暂避日本,结果,宋老太太离开上海仅半年时间,蒋宋联姻已成不可逆转之势。
宋蔼龄懂得,男女情爱之事,政治权势和经济利益固然重要,但男女感情也是必不可少的,当务之急,须安排一次蒋宋秘密旅游的机会,以增进小妹与介石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
经过宋蔼龄的周密安排,蒋介石与宋美龄到镇江作10日游。每日里双飞又憩,形影不离,相互间情投意合,尽诉衷肠。美龄回到上海,见到大姐蔼龄时的第一句话,便是“此生非蒋氏不嫁”。宋蔼龄听了嫣然一笑,心中却是暗暗称赞蒋介石果然好手段,仅仅10日,便把一个原本十分高傲的小妹弄得神魂颠倒,死心塌地了。
宋老太太出走异国他乡,小妹本芳心已许,来氏家族内部反对蒋宋联姻的呼声只剩下床庆龄、宋子文姐弟二人,正是大势已去,不足为虑了。对于宋庆龄,她早想好妙计,成功只在早晚之间耳。
当时,因武汉政府垮台,宋庆龄迫不得己撤离武汉,回到上海法租界寓所。因其坚贞不渝的反蒋立场,使蒋介石内心早已恨之入骨,暗中派人对她进行跟踪监视,威胁利诱。宋庆龄的处境十分危险。这时,唯一能迫使蒋介石收敛迫害活动,帮助庆龄改变处境的只有宋蔼龄一人。可是,宋蔼龄对此不但不加阻止,反而处处予以默许。她在宋庆龄面前又用假作关心爱护的态度施加压力,劝说她退出政治斗争,尤其不要用激烈的措词刺激蒋介石等等,以免逼迫他做出一些非常之举。蔼龄故意告诉庆龄,最好能暂时脱离上海险境,作一段时间的出国旅游。在如此内外压力之下庆龄不得不秘密离开上海,出访苏联。
庆龄既走,剩下一个宋子文在孤军奋斗。宋蔼龄为此也早已准备了一张王牌,这便是请国民党元老谭延闿出面调解。谭在国民党内以八面玲拢、处事圆滑著称,被政坛称为“药中甘草”和“伴食宰相”,在国民党左右两派中都深得人缘。宋子文因才识过人,锋芒外露,在早期初登广东政坛时,不免遭国民党元老派所忌,不为时人所重,宋子文怀才不遇,颇感苦闷。独谭延闿慧眼识俊才,力排众议,并从多方面加以提携照拂,宋子文在广东的境遇从此开始好转。有此一段恩缘,宋子文视谭延闿为恩师,并相互引为知已。宋有所求,谭无不照准;谭有所言,宋无不听从。因蒋宋婚姻搁浅,谭受蔼龄、美龄姊妹所托,与宋子文单独面谈。经再三譬解,宋子文一改初衷,不但同意蒋宋联姻,而且应允去日本,帮助蔼龄说服宋母。
就在宋蔼龄一个个地排除宋氏家族内部阻力的期间,蒋介石亦应宋蔼龄的要求,5万美元送三夫人陈洁如赴美读书;一幢洋房将二夫人姚怡诚安置到苏州居住。剩下一个大夫人毛福梅,蒋介石请出娘舅向毛氏摊牌,毛福梅仍然可以作蒋氏祖宅丰镐房的女主人,条件是必须在形式上与蒋介石办理一纸离婚证明。毛氏一弱女子,如何是蒋介石的对手,至此不应也只得应了。蒋介石三拳两脚,三个夫人出国的出国,躲避的躲避,离婚的离婚,终于又是光棍一条,并以“举世所弃之下野武人”的身份给宋美龄寄去一封“情书”,正式向宋美龄求婚。宋美龄以女姓对落难英雄的同情心理和侠客心肠,正式接受了蒋介石的求婚。至此,蒋宋联姻距离事实只差一步之遥了。
9月16日,宋蔼龄以大姐和“红娘”的双重身份,在上海的家中召开新闻记者招待会。宣布:“蒋总司令即将与我的三妹结婚。”
9月28日,蒋介石东渡日本,正式向宋老大太提出与美龄成婚的要求。蒋在作出将尽力研究圣经,以便皈依基督教的承诺后,宋母终于在蔼龄造成的既成事实下,慨然应允蒋宋联姻。
12月1日,蒋介石与宋美龄在上海西摩路宋氏寓所及大华饭店两处分别举行了宗教婚礼与世俗婚礼。宋美龄正式当上中国的“第一夫人”。宋蔼龄撮成了蒋宋联姻,为蒋介石建立蒋氏王朝立下了殊功。从此以后,她挟蒋介石与宋美龄之威,以她那双神秘的巨手,不断左右中国政坛的形势,成为中国政坛上权势显赫的女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1-11
宋蔼龄是宋氏家族的一代掌门人,却在民国官府里没有任何公职,一生深居简出,行踪隐秘。然而,她无形的权势显赫过人,连唯我独尊的蒋介石对她也得彬彬有礼,和颜悦色。她因推动孔、宋家族崛起,促成蒋、宋联姻,控制金融收放,而得以安富尊荣;又因投机证券股市、倒腾军用物资,涉及贪污大案,而被人发奸擿伏,声名狼藉。
下文摘自杨者圣著,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未加冕的女王——宋蔼龄》。
宋蔼龄一生中最大的杰作,是成功地策划并撮合了蒋介石与宋美龄的婚姻,从而将蒋介石的军力与宋氏家族的财力和英美背景彻底融合起来,为创立蒋家王朝与宋氏王朝奠定了基础。
宋蔼龄认为,尽管在蒋宋联姻的道路上困难重重,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两个当事人宋美龄与蒋介石,只要他们二人,一个有情,一个有意,决心下定,意志坚决,何愁这件美事不得成功。
于是,宋蔼龄充当“红娘”的第一步,就是力劝小妹宋美龄如何接受蒋介石的问题。首先,蔼龄告诉美龄,蒋介石不但是一位名扬海内外的革命将领,而且是当今中国最有实力、最有前途的国民党领袖人物,说他是一位东方的拿破仑式人物,是一点也不夸张的。能够成为这样一位伟大人物的妻子,不但是小妹之幸,亦是大姐之幸,宋氏家族之幸。所谓英雄美人,自古皆然。其次,蔼龄为美龄分析当今中国政坛的形势,认为蒋介石毫无疑问将成为中国的最高统治者。嫁给蒋介石,即成为中国的第一夫人。这样,美龄就可以利用自己的学识和才华,帮助蒋介石治理中国。所谓江山美人,更为可贵。再次,蔼龄告诉美龄,我们姊妹三人,大姐二姐都已完婚,夫婿一为孔祥熙,一为孙中山,都是中国政坛上的风云人物,就剩小妹一人,至今形单影孤,只身一人。论才学,小妹绝不在你大姐二姐之下;论家庭地位,宋氏家族更胜从前。如果小妹放着英雄伟人不嫁,错过第一夫人不当,岂不可惜了小妹当年的一番理想与抱负,也有负宋氏家族的高贵门第。第四,至于蒋介石已是有妇之夫,且有三房妻室,蔼龄认为这不应成为蒋宋联姻的障碍,婚约是人订的,人亦可以解除它。系铃解铃,本不是难事,况且蒋介石已有的三房妻妾都是在政治上没有什么地位的平民村妇,想来要蒋介石休掉她们,不会多么为难。至于说到蒋介石的宗教信仰问题,想来他也是个聪明人,他不会在江山美人与宗教信仰之间舍本逐未的。对于传言中有关蒋介石的种种风流韵事,宋蔼龄亦有精辟的见解,她解释说:彼一时,此一时也!当蒋介石流落上海滩上,对革命悲观失望,自然难免产生一些自暴自弃的行为。蒋一旦成为革命领袖和伟人,他自然要处处小心谨慎,自尊自爱,为人师表,何况有小妹这样的美貌、能干而又高贵的夫人在一旁襄助与管束,不怕他不收缰勒马,重塑形象。第五,蔼龄极力鼓励美龄,一旦蒋宋联姻成功,这就将成为20世纪中国最具轰动效应的世纪性婚姻之一,蒋宋两个显赫家族的结合,将改变历史发展的趋势,它对宋氏家族的影响,更是无法测度。蔼龄反复鼓励美龄,一旦与蒋结合,登上第一夫人的宝座,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非凡魅力,去克服蒋介石身上的某些消极因素,以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勇敢地负起第一夫人的重任。
无疑,蔼龄不但是一位具有敏锐政治眼光的宋氏家族掌门人,而且还是一位出色的宣传鼓动家。她抓住宋美龄希望出人头地的虚荣心,以及少女时期的种种梦想,极力进行渲染,终于使宋美龄就范,意识到唯有蒋介石,才是自己婚姻的最好选择。
在说服了美龄之后,宋蔼龄的第二步计划是向蒋介石进攻。当然,蒋介石垂涎美龄已久,对于他是无须说服的。问题的关键是让他如何接受自己条件。这就是,他如果想与宋氏家族联姻,第一必须休掉原先的三位妻妾;第二必须是一位基督徒;第三必须保证使孔样熙及宋氏家族的重要成员能够在未来的政府中占有关键性重要岗位。要让蒋介石能完全接受这样的价码,似乎也不是易事。所幸的是,正当宋蔼龄在绞尽脑汁设计定策的时候,宁汉对立发生,宋氏家族成为宁汉双方争夺的重要目标,一时身价奇高。此时,蒋介石抢先与宋氏家族的掌门人、大师姐宋蔼龄接上了关系。他们始有九江会晤,继而蒋又无条件地接受宋开出的全部价码,这样蒋宋联姻就大局始定了。
自此以后,蒋介石与宋美龄之间鸿雁传书,信使往返,俨然一对难舍难分的恋人。宋美龄称蒋介石为“亲爱的哥哥”。蒋介石写信给宋蔼龄则称:“亲爱的大姐”,写信给宋美龄则称,“亲爱的美龄”,信中卿卿我我,一如凡夫俗子。
在分别做好了宋美龄与蒋介石的工作以后,宋蔼龄开始实施她的第三步计划,这就是把母亲宋老太太送到日本旅游。宋蔼龄懂得,在宋氏家族中真正能够决定蒋宋婚姻成功与否的人,无疑是老夫人。但如果父母远行,这问题又当别论了。不但大姐说话的份量有所不同,而且可以更加方便地居于幕后设计策划,促成事态向预期的方向发展。等到事情已成定局,生米已做成熟饭,即使母亲反对,也难以改变了,于是,宋蔼龄以局势混乱为由,力劝母亲暂避日本,结果,宋老太太离开上海仅半年时间,蒋宋联姻已成不可逆转之势。
宋蔼龄懂得,男女情爱之事,政治权势和经济利益固然重要,但男女感情也是必不可少的,当务之急,须安排一次蒋宋秘密旅游的机会,以增进小妹与介石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
经过宋蔼龄的周密安排,蒋介石与宋美龄到镇江作10日游。每日里双飞又憩,形影不离,相互间情投意合,尽诉衷肠。美龄回到上海,见到大姐蔼龄时的第一句话,便是“此生非蒋氏不嫁”。宋蔼龄听了嫣然一笑,心中却是暗暗称赞蒋介石果然好手段,仅仅10日,便把一个原本十分高傲的小妹弄得神魂颠倒,死心塌地了。
宋老太太出走异国他乡,小妹本芳心已许,来氏家族内部反对蒋宋联姻的呼声只剩下床庆龄、宋子文姐弟二人,正是大势已去,不足为虑了。对于宋庆龄,她早想好妙计,成功只在早晚之间耳。
当时,因武汉政府垮台,宋庆龄迫不得己撤离武汉,回到上海法租界寓所。因其坚贞不渝的反蒋立场,使蒋介石内心早已恨之入骨,暗中派人对她进行跟踪监视,威胁利诱。宋庆龄的处境十分危险。这时,唯一能迫使蒋介石收敛迫害活动,帮助庆龄改变处境的只有宋蔼龄一人。可是,宋蔼龄对此不但不加阻止,反而处处予以默许。她在宋庆龄面前又用假作关心爱护的态度施加压力,劝说她退出政治斗争,尤其不要用激烈的措词刺激蒋介石等等,以免逼迫他做出一些非常之举。蔼龄故意告诉庆龄,最好能暂时脱离上海险境,作一段时间的出国旅游。在如此内外压力之下庆龄不得不秘密离开上海,出访苏联。
庆龄既走,剩下一个宋子文在孤军奋斗。宋蔼龄为此也早已准备了一张王牌,这便是请国民党元老谭延闿出面调解。谭在国民党内以八面玲拢、处事圆滑著称,被政坛称为“药中甘草”和“伴食宰相”,在国民党左右两派中都深得人缘。宋子文因才识过人,锋芒外露,在早期初登广东政坛时,不免遭国民党元老派所忌,不为时人所重,宋子文怀才不遇,颇感苦闷。独谭延闿慧眼识俊才,力排众议,并从多方面加以提携照拂,宋子文在广东的境遇从此开始好转。有此一段恩缘,宋子文视谭延闿为恩师,并相互引为知已。宋有所求,谭无不照准;谭有所言,宋无不听从。因蒋宋婚姻搁浅,谭受蔼龄、美龄姊妹所托,与宋子文单独面谈。经再三譬解,宋子文一改初衷,不但同意蒋宋联姻,而且应允去日本,帮助蔼龄说服宋母。
就在宋蔼龄一个个地排除宋氏家族内部阻力的期间,蒋介石亦应宋蔼龄的要求,5万美元送三夫人陈洁如赴美读书;一幢洋房将二夫人姚怡诚安置到苏州居住。剩下一个大夫人毛福梅,蒋介石请出娘舅向毛氏摊牌,毛福梅仍然可以作蒋氏祖宅丰镐房的女主人,条件是必须在形式上与蒋介石办理一纸离婚证明。毛氏一弱女子,如何是蒋介石的对手,至此不应也只得应了。蒋介石三拳两脚,三个夫人出国的出国,躲避的躲避,离婚的离婚,终于又是光棍一条,并以“举世所弃之下野武人”的身份给宋美龄寄去一封“情书”,正式向宋美龄求婚。宋美龄以女姓对落难英雄的同情心理和侠客心肠,正式接受了蒋介石的求婚。至此,蒋宋联姻距离事实只差一步之遥了。
9月16日,宋蔼龄以大姐和“红娘”的双重身份,在上海的家中召开新闻记者招待会。宣布:“蒋总司令即将与我的三妹结婚。”
9月28日,蒋介石东渡日本,正式向宋老大太提出与美龄成婚的要求。蒋在作出将尽力研究圣经,以便皈依基督教的承诺后,宋母终于在蔼龄造成的既成事实下,慨然应允蒋宋联姻。
12月1日,蒋介石与宋美龄在上海西摩路宋氏寓所及大华饭店两处分别举行了宗教婚礼与世俗婚礼。宋美龄正式当上中国的“第一夫人”。宋蔼龄撮成了蒋宋联姻,为蒋介石建立蒋氏王朝立下了殊功。从此以后,她挟蒋介石与宋美龄之威,以她那双神秘的巨手,不断左右中国政坛的形势,成为中国政坛上权势显赫的女人
第2个回答  2008-11-11
孙中山先生幼名帝象,学名文,字德明,号日新,后改号逸仙,旅居日本时曾化名中山樵,“中山”因而得名。
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出生于翠亨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0岁入村塾读书,12岁到檀香山读书,17岁时回国.1884年与本县卢慕贞女士结婚.1886年至1892年先后在广州、香港学医.毕业后,在澳门、广州行医,并致力于救国的政治活动.1894炭期B??郅嶂疫????勒�祶笨产骶硌棉??�炭期Ⅱ??????恣接龄??禳 村塾读书,12岁到檀香山读书,17岁时回国.1884年与本县卢慕贞女士结婚.1886年至1892年先后在广州、香港学医.毕业后,在澳门、广州行医,并致力于救国的政治活动.1894
1905年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系统地提出其三民主义思想,并与保皇派进行了激烈的论战。1895年至1911年策划多次反清武装起义,屡遭挫折而斗志弥坚。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得到各省响应,导致清朝专制统治的覆灭,是为著名的“辛亥革命”。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政体。1912年4月卸大总统职,致力于经济建设的宣传。袁世凯窃据大总统职位后阴谋复辟帝制,孙中山乃于1913年发动“二次革命”反袁。1914年在日本组织成立中华革命党。1915年与宋庆龄结婚。
1917年,在广州召开非常国会,组织中华民国军政府,被推举为大元帅,开展护法运动。1919年改组中华革命党为中国国民党,担任总理。1921年,非常国会又于广州议定组织中华民国正式政府,孙中山就任大总统,再举护法旗帜。

孙中山的祖先从珠江口东岸的东莞上沙村迁居到珠江口西岸的香山翠亨村。孙中山的祖父孙敬贤(1789-1850),祖母黄氏(1792-1869),父亲孙达成,母亲杨氏,都是翠亨村普通的农民。孙中山兄弟姐妹6人,长兄孙眉,姐孙妙茜,妹孙秋绮。另有一兄一姐早殇。孙中山1884年与本县侨眷卢慕贞结婚。1915年与卢氏离婚。同年与宋庆龄结婚。
孙中山的三个儿女:儿孙科,长女孙娫, 次女孙婉(又作孙琬)均为卢氏所生。
在孙中山的直接影响下,孙眉、孙昌父子和孙科都参加了当时的革命运动,宋庆龄更成为他的得力助手。孙中山的亲属和后代现多侨居海外,他们在事业上均颇有成就。他们对翠亨村的感情深厚,经常回到自己的家乡,寻根谒祖,关怀桑梓建设。
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王朝,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国,他是二十世纪中国的巨人;宋庆龄,孙中山的妻子、学生和战友,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女性。他们的辉煌,光耀五洲。
1915年10月25日,宋庆龄不顾父母的反对,毅然决定与流亡中的孙中山结婚,以坚定的步伐毫不犹豫地跟随孙中山踏上捍卫共和制度的艰苦斗争历程。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他把“和平、奋斗、救中国”的嘱托交给了宋庆龄和他的同志。
1927年8月,宋庆龄出访苏联,以后旅居欧洲4年,考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大国,研读了马克思的著作,与流亡欧洲的许多中国革命者一起研究中国革命的核心问题--土地和农民问题,思想上有了质的飞跃。
当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不断扩大,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的时候,宋庆龄迅速作出科学的判断和正确的决策,认为“国难当头、应该尽弃前嫌。必须举国上下团结一致,抵抗日本,争取最后胜利。”她关于全国团结抗战的思想,与克服了“左”倾教条主义的中国共产党建立鬣??????劳阁诞??出蝓埸调??ビ??阀缮纂?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宋庆龄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宋庆龄长期承担了大量的国务活动。与此同时,她把许多精力投入妇女与儿童的文化、教育、卫生与福利事业中。之后她一直担任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和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主席职务。1950年,她被选为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1952年,被选为亚洲及太平洋联络委员会主席。
1954年9月宋庆龄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1959年4月7日,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宋庆龄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1965年1月,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她再次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1975年1月,第四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她再次当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78年2月第五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连任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80年8月30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担任大会执行主席。
1981年5月14日,宋庆龄患的冠心病及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病情恶化。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宣布接收宋庆龄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16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授予宋庆龄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荣誉称号。1981年5月29日20时18分病逝于北京。
第3个回答  2008-11-22
孙中山先生幼名帝象,学名文,字德明,号日新,后改号逸仙,旅居日本时曾化名中山樵,“中山”因而得名。
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出生于翠亨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0岁入村塾读书,12岁到檀香山读书,17岁时回国.1884年与本县卢慕贞女士结婚.1886年至1892年先后在广州、香港学医.毕业后,在澳门、广州行医,并致力于救国的政治活动.1894炭期B??郅嶂疫????勒�祶笨产骶硌棉??�炭期Ⅱ??????恣接龄??禳 村塾读书,12岁到檀香山读书,17岁时回国.1884年与本县卢慕贞女士结婚.1886年至1892年先后在广州、香港学医.毕业后,在澳门、广州行医,并致力于救国的政治活动.1894
1905年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系统地提出其三民主义思想,并与保皇派进行了激烈的论战。1895年至1911年策划多次反清武装起义,屡遭挫折而斗志弥坚。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得到各省响应,导致清朝专制统治的覆灭,是为著名的“辛亥革命”。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政体。1912年4月卸大总统职,致力于经济建设的宣传。袁世凯窃据大总统职位后阴谋复辟帝制,孙中山乃于1913年发动“二次革命”反袁。1914年在日本组织成立中华革命党。1915年与宋庆龄结婚。
1917年,在广州召开非常国会,组织中华民国军政府,被推举为大元帅,开展护法运动。1919年改组中华革命党为中国国民党,担任总理。1921年,非常国会又于广州议定组织中华民国正式政府,孙中山就任大总统,再举护法旗帜。

孙中山的祖先从珠江口东岸的东莞上沙村迁居到珠江口西岸的香山翠亨村。孙中山的祖父孙敬贤(1789-1850),祖母黄氏(1792-1869),父亲孙达成,母亲杨氏,都是翠亨村普通的农民。孙中山兄弟姐妹6人,长兄孙眉,姐孙妙茜,妹孙秋绮。另有一兄一姐早殇。孙中山1884年与本县侨眷卢慕贞结婚。1915年与卢氏离婚。同年与宋庆龄结婚。
孙中山的三个儿女:儿孙科,长女孙娫, 次女孙婉(又作孙琬)均为卢氏所生。
在孙中山的直接影响下,孙眉、孙昌父子和孙科都参加了当时的革命运动,宋庆龄更成为他的得力助手。孙中山的亲属和后代现多侨居海外,他们在事业上均颇有成就。他们对翠亨村的感情深厚,经常回到自己的家乡,寻根谒祖,关怀桑梓建设。
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王朝,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国,他是二十世纪中国的巨人;宋庆龄,孙中山的妻子、学生和战友,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女性。他们的辉煌,光耀五洲。
1915年10月25日,宋庆龄不顾父母的反对,毅然决定与流亡中的孙中山结婚,以坚定的步伐毫不犹豫地跟随孙中山踏上捍卫共和制度的艰苦斗争历程。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他把“和平、奋斗、救中国”的嘱托交给了宋庆龄和他的同志。
1927年8月,宋庆龄出访苏联,以后旅居欧洲4年,考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大国,研读了马克思的著作,与流亡欧洲的许多中国革命者一起研究中国革命的核心问题--土地和农民问题,思想上有了质的飞跃。
当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不断扩大,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的时候,宋庆龄迅速作出科学的判断和正确的决策,认为“国难当头、应该尽弃前嫌。必须举国上下团结一致,抵抗日本,争取最后胜利。”她关于全国团结抗战的思想,与克服了“左”倾教条主义的中国共产党建立鬣??????劳阁诞??出蝓埸调??ビ??阀缮纂?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宋庆龄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宋庆龄长期承担了大量的国务活动。与此同时,她把许多精力投入妇女与儿童的文化、教育、卫生与福利事业中。之后她一直担任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和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主席职务。1950年,她被选为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1952年,被选为亚洲及太平洋联络委员会主席。
1954年9月宋庆龄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1959年4月7日,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宋庆龄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1965年1月,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她再次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1975年1月,第四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她再次当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78年2月第五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连任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80年8月30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担任大会执行主席。
1981年5月14日,宋庆龄患的冠心病及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病情恶化。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宣布接收宋庆龄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16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授予宋庆龄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荣誉称号。1981年5月29日20时18分病逝于北京。
第4个回答  2008-11-14
1 、家系
孙中山家族的祖居地有“紫金说”和“东莞说”两种说法。“紫金说”由广东学者罗香林在1920年代提出,他认为孙中山的祖居地为广东省东江流域的紫金县公馆地区,与翠亨的孙氏不同宗。“东莞说”为孙中山故乡的翠亨孙氏所提出,此说认为孙氏为汉族,祖居地为广东省东江流域的东莞市长安镇上沙村,主要依据为孙中山家族的族谱。罗香林的“紫金说”提出之后,一直与“东莞说”针锋相对,故而产生了关于孙中山祖居地的争论。“东莞说”一直是被社会主要接受的说法,现在孙氏家族的长子嫡孙孙满等亲属后代均亦认同。虽有“紫金说”与“东莞说”两种学说的争议,但孙中山的祖先从东莞迁居到珠江口西岸的香山翠亨村的情况,则是被公认的。
3 家族 祖父孙敬贤(1789年~1850年),祖母黄氏(1792年~1869年),父亲孙达成(1812年~1888年), 母亲杨氏(?年~1910年)。
3 兄弟姊妹 长兄孙眉, 姊孙妙茜, 妹孙秋绮, 另有一兄一姐早殇。
4 妻妾 首任妻子卢慕贞(1867年~1952年),1884年与孙中山结婚、1915年离婚。妾陈粹芬,孙中山革命成功前一直陪伴身旁,后因病离开,无所出。 妻宋庆龄(1893年~1981年),1915年与孙中山结婚, 宋家家世显赫,宋庆龄之姐宋霭龄嫁孔祥熙,妹宋美龄嫁蒋介石。
5 子女 子孙科(1891年~1973年),长女孙娫 ,次女孙婉(又作孙琬)。三人都是卢慕贞所生。孙科共有6个子女,长子孙治平、次子孙治强和4个女儿孙穗英、孙穗华、孙穗芳和孙穗芬。两兄弟的名字都是孙中山所起,意在“治国之道,先求平安,再求强盛”。两兄弟的一生却都是平平淡淡,孙治平随父返台后曾出任国民党中评委及台湾电视公司董事长,孙治强则始终未能在仕途上有大的发展。2001年、2005年,孙治强、孙治平先后在美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