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读本科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毕竟社会科学院大学以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为主,在这里读本科有压力吗?

你好!这里是社科大18级学子,入学近一年,也有很多感触,在这里分享出来,希望能够给你一些帮助(*´╰╯`๓)♬

首先,在这里读本科,不会有您所说的那些压力,在未成立大学之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的重心确实在研究生和硕士博士身上,但在成立大学之后,我能感受到学校对于本科生的重视,而从前的研究生院也已并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在经验与资源等方面对大学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若说压力,大概是周围的大家都很优秀,都在努力追赶的学业压力吧。

其次,社科大实行学业导师制,也就意味着在大一的时候就会有社科院的大牛作为导师,给予指导。虽然导师们平时工作繁忙,但对于学生的问题都会认真回复解答的,有导师帮助会少走一些弯路。且学校会给学生发放社科院一卡通,可以共享社科院图书馆等资源,悄咪咪混入大佬中√

再次,小院地界不大,还有许多空地待建中。就目前来讲,基础设施建设很不错,宿舍是三人寝,有独立卫浴与空调,高层有电梯。宿舍离操场食堂教学楼都很近,走路五分钟。小院里的人都很好,事情少,也安静,在这里读书幸福感很高。

最后,夸夸小院的风景,小花园植被覆盖非常在线,中间铺了步行小路,适合春夏秋散步遛弯。小院健身风气不错,夏季傍晚去操场跑跑步,说不定能转角遇到爱呢?

总体而言,我对这近一年的就读体验比较满意,当然大学初创办,总会遇到些问题,如教室资源紧张之类,不过只要学生与学校良好沟通,学校积极寻求解决办法,问题总会得到解决的。待学校逐渐积累起来经验,相信未来会更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5-14

我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18届的本科生,在人文学院学历史。知道很多人对这所大学充满疑惑,我想简单谈谈在社科大读了将近一年书之后的体验吧。

学校真的不大,甚至比一些大型的高中还要小,研究生比本科生多好多,两届的本科生加起来也不过八百多人。人少,专业也不多,每个专业人也少,典型的小班化培养。学校的硬件设施很好,三人宿舍,独立卫浴,空调暖气都有;食堂饭也挺好,学校校园也很漂亮。这些我不再赘述,我说说其他的。

师资,不得不说社科大的师资的确强大,社科院研究所里的老师们亲自给我们上课,更有多位学部委员给我们授课、讲座。学风,大家都很努力,平时很难在校园里看见很多的人,总有些冷冷清清的感觉,这种氛围会让人不禁加快脚步,速度前往自习室或者图书馆里学习。但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一种赤诚、一种精神。

这是一所新建的大学(本科),我们现在只有两届的学生,学校可以说在起步阶段,一些规章管理尚不完善,而这代表我们学生人人都有资格向校方提出建议,校方也会很快又反应的。老三届老三届,都是拼命建设的,年轻的社科大在我们手中建造的越来越好,这是肉眼可见的,有一种创造历史的感觉。我们是在创业,好像一批“开校元勋”,因为社科大最终会怎样,是取决于你的,我们无法沾学校名气的光,所以我们要努力,把自己变得优秀,来让社科大有名气。因为人少,你能清清楚楚感觉到自己在这所学校是有分量的一份子,你会认识将近半个学校的人,你不是无足轻重的,在这里,能感受到你的价值。

因为新,所以有无限可能。无悔入社科。

第2个回答  2019-05-07

作为社科院2018级硕士生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虽然本人是硕士,但是和本科生接触非常多,因为本人参加了校艺术团,里面本科生居多,在排练的时候,和他们都会有很多的交流。

虽然说社科大以培养硕士、博士为主,但是这都是过去式;成立大学以后,本科生培养工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学校目前也非常重视。通过与本科师弟师妹们的交流,我发现社科大在本科生的培养上是非常有优势的。

社科大采取的是师徒制的培养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本科生与导师的关系几乎和硕士与导师的关系一样紧密,并且依托社科院的师资资源,导师都是学界的大牛。从这一点上看,在这里读本科,至少在学业上是有一定的压力的,因为选择了导师以后,如果想要跟导师有更多的交流,那么自己必须多读书,自己的脑子里面必须有问题、有想法。另外,社科大有很多出国的项目,由于目前本科生的招生人数不是特别多,因此如果努力学好英语,学好专业知识,提高绩点的话,出国的机会是非常多的。由此可知,如果不想虚度光阴的话,在社科大读书压力并不小。

当然,压力大或者不大,不仅跟学校环境相关,还跟个人相关,如果你不想努力的话,在社科大读书压力再怎么大,资源、机会再怎么多,竞争再怎么激烈都跟你都没有关系。

不过我所认识的本科的师弟师妹们都非常优秀,在学业上也非常刻苦。就他们而言,学习、生活的压力还是不小的,毕竟圈子里的人都太优秀了。他们也常跟我说,选择社科大,并不后悔,这里的资源真的非常丰富。

谢谢阅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5-15

本人作为社科大第二届本科生,同时也是社科大社会学的“黄埔一期”,一年前也同样向师兄师姐提出了同样的问题。现在有了将近一年的体验,也有了自己的一点答案。

按毛主席“三七分”的原则,我也把社科大的优劣进行三七分吧。

首先说一下优点:

第一,作为社科大的的前几届学生,你在这所大学会拥有无数的可能,以及“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待遇。正如我们刚刚进入这所大学时听到的那句话,“这所年轻的大学将由你们来定义,而不是被它所定义,你们未来怎么样,社科大就是什么样”,这句话不免让我们感到无比振奋以及倍感责任深重;其次就是由于人少,你可以和你的几乎所有老师,甚至一些你所接触的大佬们混地很熟,以便于你在学术地视野上具有更多地可能。

第二,作为社科院的直属院校,几乎可以这么说,社科院的资源都能为你所用,为你授课的基本上都是来自社科院各个所的研究员、副研究员、助理研究员,以及部分中青政的老师,就连马原、毛概等课你也能听到来自社科院大佬们研究的前沿邻域的知识;最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上了头条的“硬核形政课”,全是由社科院的学部委员来讲,每次都是座无虚席。

                                           拥有这张卡,你也是社科院的一员

我们上头条的思政课

第三,十分浓厚的学术氛围。小院地处良乡,四周的环境让你很难相信你身处帝都,同学们都戏称自己是在河北上了大学(滑稽)。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也正是我身边优秀的同学们追求学术的理想的安静氛围。正如我们概论课上一位社科院的老师给我们说:“清华北大挺好,但就是有点太闹腾了,每天什么事都特别多,小院的安静恰能让你在最该读书的时候多读点书。”除了良好的读书环境,各种学术活动也是一个接着一个,在这里你可以看到疯狂的“追星族”,他们追的是他们仰慕的学术大师,各种高校间的文化交流、各种名师讲座和名师进课堂,能让你在第一时间接收到学术前沿的最新成果。以及特色的“师徒制”培养模式,直接让硕士博士导师来带2-5名本科生,想象一下,身边都是十分优秀而且还追求进步的同学,天天都能和大师直接交流,你又怎么能不选择优秀?

我也是个“追星族”,特地去亚太所听了“金政委”的讲座

第四,硬件条件来说,虽然我不太了解其他高校的硬件条件怎么样,社科大的硬件条件至少能让我很满意了。别的不说,三人寝室,独立卫浴,空调暖气,24小时不断电不断网已经能秒杀很多高校了。

缺点当然也不回避地说

, 作为一所刚成立的大学,她错过了所有“985”、“211”,第一轮“双一流”高校的评比,在民众心中的地位自然暂时还没法和一些老牌名校比,也没有和我们的兄弟院校“国科大”比,但是请记住她的定位“社会主义一流文科大学”,背靠社科院,社会名声我想三五年或者等我们这些“黄埔前几期”走上社会后能够慢慢提升起来,最终成为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高校中的佼佼者。

二, 作为一所文科性大学,自然无法拥有综合类院校那样浓厚的传统典型的大学氛围;因为人少,可能校园活动也相对较少。但毕竟大学嘛,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学习。(男女比例不用担心,均衡的)

三, 确实地处偏远,出行不太便利是事实。但是学校有摆渡车,定时的发往地铁口,以及几个固定的地方

四, 学校初创,在体制和机制方面确实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和不足,但是经过学生和学校的沟通,许多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并且建立起了学生和学校管理层直接对话的机制,现在反映问题的渠道已经十分畅通了。

最后,我想真心地对关心这个学校的人,以及意愿报考这所大学的同学说几句真心话:这所大学也许现在没有“985211双一流”高校们的社会知名度,那不是因为实力问题(社科院在国内人文社科领域的学术地位相信毋庸置疑,生源也至少能比肩中等985高校),而是时机问题,以前的评比还没有我们,而属于我们的时代又还未到来;这所大学也许地理区位、学校规模、饮食出行等方面不尽如人意,但是我抽象一点说:“这所大学也许没有‘高楼‘,但这所大学有’大师‘。”也许你仍艳羡老牌名校们漂亮的光环,但你终究是被它们所定义,而来到这,你能额外得到那份“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荣耀。错失清北的遗憾?不愿屈就普通名校的“定义”?有志人文社科的梦想?经世济民的责任?建功立业的狂傲?来这里吧,这里都能装下!

第4个回答  2019-05-15

本人系2018级汉语言专业本科生,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先说学习方面吧

    师资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是依托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资源建立起来的一所新大学,所以师资力量在国内应该算是一流的。在这里,社科院的各位大佬亲自为我们传道受业解惑,包括学部委员、研究员、副研究员以及国内外知名教授等等都会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

2. 培养模式

社科大实行“师徒制”培养模式,每位本科生在大一第一学期可以选择一位学业导师,导师主要就是社科院的大佬,非常和蔼可亲!导师一般会定期和我们视频、见面、请吃饭(划掉),提供各种学业指导,平时也可以经常和导师联系,而且社科大学子人手一张小绿卡,可以出入社科院哦~可以个人感觉非常有利于个体成长和学术能力的提高(毕竟导师的存在避免了我在学术垃圾的道路上越走越远qwq)。

另外,社科大采取小班授课的教学模式,每个班30个人左右,再也不用担心在大学课堂不配拥有姓名啦!老师更加认真负责,有精力批改每一位同学的作业,上课体验超级棒~

3. 讲座

从每周五下午开始,各种高质量的硬核讲座就上线啦,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日常感叹学校怎么这么厉害可以请到这么多的大师啊!

听说最近单院长要来!!!!

再说说生活方面

    交通

    学校在房山区,有点小偏,不过离地铁站很近,步行15分钟左右。学校有班车和摆渡车,班车可以进城,摆渡车在地铁站和学校之间往返。到良乡镇可以骑共享单车,20分钟左右。

    宿舍

    目前是三人间,独立卫浴,配空调,生活条件简直无可挑剔!未来可能要启动两人间(我知道你心动了~)。

    食堂

    学校现在有三个食堂。一食堂菜品最丰富,以家常菜为主,这学期新开了麻辣烫窗口,人均5-10r左右;二食堂是风味食堂,主要是特色小吃,可以去换换口味,人均13-20r左右;党校食堂就是比较正式的餐厅了,可以请客吃饭,人均30-50r左右。

    学校的其他设施

    社科大拥有气膜体育馆,平时可以去打羽毛球、台球、乒乓球、网球、篮球。

    图书馆拥有各种多媒体设备,比如朗读亭、智能钢琴、智能书法台、电子油画、数字留声机等等。

    学校周边

    周边有超市、健身房、咖啡馆等等,基本的生活需要是可以满足的。远一点可以去中粮半岛、龙湖天街、华冠购物中心、绿地缤纷城等商业区。

总之,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读本科的体验在很多方面绝对不输于在很多985、211高校读本科的体验。学校起点定位比较高,大师云集,对学生的要求也高,尤其注重对学生学术能力的培养,所以平时学习还是有些压力的,但是社科大丰富的资源绝对值得每个人努力去争取。平时的娱乐生活都可以得到满足,学校也在努力为学生们创造更好的条件。

希望对题主有帮助,欢迎广大学子报考社科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