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重要性水平?重要性水平有何特征?2.简述内部控制制度的目标。

如题所述

一、重要性水平的含义

重要性水平(Materiality)是指用金额额度表示的会计信息错报与错弊的严重程度,该错报错弊未被揭露足以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判断或者决策。

二、重要性水平的特征:

1、重要性概念的核心是不能遗漏或错报重要的会计信息,判断重要性的标准是看其是否会影响信息使用者的决策;

2、重要性概念是从信息使用者角度提出的,主要的信息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等;

3、重要性的判断不能脱离企业所处的环境,不同的企业或同,企业在不同时期,判断重要性的标准可能不完全相同;

4、重要性的判断不能忽视其本身的性质。

三、内部控制制度的目标

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是确保单位经营活动的效率性和效果性、资产的安全性、经营信息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1、有助于管理层实现其经营方针和目标。内部控制由若干具体政策、制度和程序所组成,它们首先是为了实现管理层的经营方针和目标而设计的。内部控制可以说渗透于一个单位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只要单位内存在经营活动和经营管理的环节,就需要有相应的内部控制。

2、保护单位各项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资产流失。保护资产一般指对本单位的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商品、产品以及其他重要实物资产的安全和完整进行保护。

3、保证业务经营信息和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对一个单位的管理层来说,要实现其经营方针和目标,需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报告及时地占有准确的资料和信息,以便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扩展资料

确定重要性水平的方法:

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第10号—审计重要性》第十二条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合理运用重要性水平的判断基础,采用固定比率、变动比率等确定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判断基础通常包括资产总额、净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等。”

1、税前净利润的5%—10%;

2、资产总额的0.5%—1%;

3、净资产的1%;

4、营业收入的0.5%—1%;

5、根据资产总额或营业收入两者中较大的一项确定一个百分比。

前四种方法统称为固定比率法,后一种方法又称为变动比率法。

注册会计师在对重要性水平作出定量分析时应把握如下三个原则:

1、选择的判断基础要合理。如果被审计单位的净利润为0,则不能选择净利润作为判断基础;如果被审计单位的本年利润变动较大,则不能选择本年利润作为判断基础;如果被审计单位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则不能选择资产总额或净资产作为判断基础。

2、选择的判断比率要合理。大规模企业的重要性水平比率要比小规模企业的重要性水平比率要低。

3、如果同一期间各会计报表的重要性水平不同,根据谨慎性原则,注册会计师应当取其最低者作为整个会计报表的重要性水平。

例如,A企业是一间从事高科技产业的上市公司,2004年其净利润为100元,营业收入为20000元,资产总额为100万元,净资产为50万元。

根据判断重要性水平的原则,我们可以选择营业收入作为确定利润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判断基础,比率为8%,选择资产总额作为确定资产负债表重要性水平的判断基础,比率为0.5%,于是判断利润表的重要性水平=1600元(20000*8%)、资产负债表的重要性水平=5000元(100万元*0.5%)。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重要性水平

百度百科-重要性原则

百度百科-内部控制制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0-11
1、重要水平是指报表使用者所能接受的最大误差范围;重要性水平有如下特征:
(1) 重要性水平是一个临界点;
(2) 确定重要性水平必须从财务报表使用者的角度考虑;
(3) 重要性水平的判断离不开特定环境;
(4) 确定重要性水平需要一个数量基础;
(5) 考虑重要性水平时,必须考虑报错、漏报的性质。

2、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是确保单位经营活动的效率性和效果性、资产的安全性、经营信息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1) 有助于管理层实现其经营方针和目标。
(2)保护单位各项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资产流失。
(3)保证业务经营信息和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