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地说,化石就是生活在遥远的过去的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变成的石头。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地球上曾经生活过无数的生物,这些生物死亡后的遗体或是生活时遗留下来的痕迹,许多都被当时的泥沙掩埋起来。在随后的岁月中,这些生物遗体中的有机质分解殆尽,坚硬的部分如外壳、骨骼、枝叶等与包围在周围的沉积物一起经过石化变成了石头,但是它们原来的形态、结构依然保留着,把这些石化了的生物遗体、遗迹就称为化石。从化石中可以看到古代动物、植物的样子,从而可以推断出古代动物、植物的生活情况和生活环境,可以推断出埋藏化石的地层形成的年代和经历的变化,可以看到生物从古到今的变化等。在地球的各个地质时期中,气候的变化经常是很剧烈的,植物经常遭受到狂风、暴雨、洪水和雷电的袭击。植物的一些枝、叶、果实、种子、花粉等,往往会脱离植物体而落到地面上,有时甚至整个植株或成片的森林都死掉了。有一部分植物遗体或被泥土掩埋,或冲入水底而被淤泥、河沙所覆盖。它们与泥沙等物质一同胶结,在岩层的压力和地热的作用下,逐渐石化,形成植物化石。由于地壳的不断运动,植物化石常有被毁坏的可能。因此,我们往往只能发掘出某种古代植物极不完整的枝叶化石。人们习惯地把它们分为大化石(如枝、叶等的化石)和微体化石(如花粉化石)两大类。 古代的昆虫可被某些针叶树分泌出的粘树胶所捕获。当松脂硬结后并进一步变成琥珀,昆虫便留在其中。有些昆虫和蜘蛛被保存得非常好,甚至能在显微镜下研究它的细毛和肌肉组织。生物体上的硬组织也能被保存下来。差不多所有的植物和动物都拥有一些硬部分,例如蛤、蚝或蜗牛;脊椎动物的牙和骨头;蟹的外壳和能够变成化石的植物的木质组织。生物体的坚硬部分由于是以能抵抗风化作用和化学作用的物质构成的,所以这类化石分布的较普遍。无脊椎动物例如蜗牛和珊瑚等的壳是由方解石组成的,其中很多没有或几乎没有发生物理变化而被保存下来。有些碳的薄膜精确地记录了这些生物的最精细的结构。
参考资料: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