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人创新的小故事

求求你们帮帮我。明天要交作业的!!!!要短小而精炼的
要少但要有意义!!!谢谢

鲁班发明锯的故事

相传有一年,鲁班接受了一项建筑一座巨大宫殿的任务。这座宫殿需要很多木料,鲁班就让徒弟们上山砍伐树木。由于当时还没有锯子,他的徒弟们只好用斧头砍伐,但这样做效率非常低,工匠们每天起早贪黑拚命去干。累得精疲力尽,也砍伐不了多少树木,远远不能满足工程的需要,使工程进度一拖再拖,,眼看着工程期限越来越近,这可急坏了鲁班。为此,他决定亲自上山察看砍伐树木的情况。上山的时候,由于他不小心,无意中抓了一把山上长的一种野草,却一下子将手划破了。鲁班很奇怪,一根小草为什么这样锋利?于是他摘下了一片叶子来细心观察,发现叶子两边长着许多小细齿,用手轻轻一摸,这些小细齿非常锋利。他明白了,他的手就是被这些小细齿划破的。后来,鲁班又看到一条大蝗虫在一株草上啃吃叶子,两颗大板牙非常锋利,一开一合,很快就吃下一大片。这同样引起了鲁班的好奇心,他抓住一只蝗虫,仔细观察蝗虫牙齿的结构,发现蝗虫的两颗大板牙上同样排列着许多小细齿,蝗虫正是靠这些小细齿来咬断草叶的。这两件事给鲁班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也使他受到很大启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他想,如果把砍伐木头的工具做成锯齿状,不是同样会很锋利吗?砍伐树木也就容易多了。于是他就用大毛竹做成一条带有许多小锯齿的竹片,然后到小树上去做试验,结果果然不错,几下子就把树皮拉破了,再用力拉几下,小树杆就划出一道深沟,鲁班非常高兴。但是由于竹片比较软,强度比较差,不能长久使用,拉了一会儿,小锯齿就有的断了,有的变钝了,需要更换竹片。这样就影响了砍伐树木的速度,使用竹片太多也是一个很大的浪费。看来竹片不宜作为制做锯齿的材料,应该寻找一种强度、硬度都比较高的材料来代替它,这时鲁班想到了铁片。于是他们立即下山,清铁匠们帮助制作带有小锯齿的铁片,然后到山上继续实践。鲁班和徒弟各拉一端,在一棵树上拉了起来,只见他俩一来一往,不一会儿就把树锯断了,又快又省力,锯就这样发明了。在鲁班之前,肯定会有不少人碰到手被野莫划破的类似情况,为什么单单只有鲁班从中受到启发,发明了锯,这无疑值得我们思考。大多数人只是认为这是一件生活小事,不值得大惊小怪,他们往往在治好伤口以后就把这件事忘掉了。而鲁班却有比较强烈的好奇心和正确的想法,很注意对生活当中一些微小事件的观察、思考和钻研,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甚至获得某些创造性发明。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留意生活中许多不起眼的小事,勤干思考,会增长许多智慧。 锯发明以后,鲁班又发明了许多木工工具,古书对此有很多记载。
参考资料:http://www.gxsti.net.cn/gxsat/kjyy/kpcl/kjmr/20514.shtml

小时候的比尔·盖茨十分好动,常常不能静下来。他最喜欢就是坐在木马上摇摇摆摆地晃着,有趣的是,即使现在他已长大成人,有时仍会不由自主地摇着呢!这成了他独特的小动作。<br> 牛顿三岁时,已显露出其不平凡之处。当一般的小朋友喜欢跟朋友四处奔跑和嬉戏时,他却宁可独个儿躲在屋子里,拿着锤子和铁钉,叮叮铛铛地打在木板上,制作喜欢的小工艺。

巧算灯泡容积
一天,发明家爱迪生把一只灯泡交给他的助手——普林斯顿大 学的数学系毕业生阿普顿,要他算出玻璃灯泡的容积,阿普顿拿着 灯炮琢磨了好长时间,于是用皮尺在灯泡上左右、上下量了一阵, 又在纸上画了好多的草图,写满了各种尺寸,列了许多道算式,算 来算去还未有个结果。爱迪生见他算得满头大汗,就对他说:"我 的上帝:你还是用这个方法算吧!"他在灯泡里倒满了水递给阿普 顿说:"把这些水倒进量杯里,看一看它的体积,就是灯泡的容积 了."助手听了顿时恍然大悟,于是照法很快就算了出来。 青少年学习知识时,要把书本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才能学得 活,记得住,更便于应用。
王宠惠
法学家王宠惠在伦敦时,有一次参加外交界的宴席。席间有位英国贵妇人问王宠惠:"听说贵国的男女都是凭媒妁之言,双方没经过恋爱就结成夫妻,那多不对劲啊! 像我们,都是经过长期的恋爱,彼此有深刻的了解后才结婚,这样多么美满!"王宠惠笑着回答:"这好比两壶水,我们的一壶是冷水,放在炉子上逐渐热起来,到后来沸腾了,所以中国夫妻间的感情,起初很冷淡,而后慢慢就好起来,因此很少有离婚后事件。而你们就像一壶沸腾的水.结婚后就逐渐冷却下来。听说英国的离婚案件比较多,莫非就是这个原因吗?

杨小楼
杨小楼(1877-1937年)在北京第一舞台演京剧《青石山》时,扮关平。演周仓的老搭档有事告假,临时由一位别的花脸代替。这位花脸喝了点酒,到上场时,昏头昏脑地登了台,竟忘记带不可少的道具--胡子。扬小楼一看要坏事,心想演员出错,观众喝倒彩可就糟了。灵机一动,临时加了一句台词:"咳! 面前站的何人。"饰演周仓的花脸纳闷了,不知怎么回事。"俺是周仓--"这时,学员得做一个动作:理胡子。这一理,把这个演员给吓清醒了,可是心中一转, 中说道"--的儿子!"扬小楼接过去说:"咳,要你无用,赶紧下去,唤你爹爹前来!""领法旨!"那演员赶紧下去戴好了胡子, 又上台来了。

胡 适
中国现代著名学者胡适(1891--1962年)是属兔子的,他的夫人江冬秀是属老虎的,胡适常开玩笑说:"兔子怕老虎。"当时就流传了胡适怕老婆的笑话。有一次,巴黎的朋友寄给胡适十几个法国的古铜币,因钱有"PTT"三个字母,读起来谐音正巧为"怕太太"。胡适与几个怕太太的朋友开玩笑说:"如果成立一个怕太太协会\',这些铜币正好用来做会员的证章。"胡适经常到大学里去讲演。有一次,在某大学,讲演中他常引用孔子、孟子、孙中山先生的话。引用时,他就在黑板上写:"孔说","孟说","孙说"。最后,他发表自己的意见时,竟引起了哄堂大笑,原来他写的是:"胡说"。

郭沫若
1945年,我国著名漫画家廖冰兄在重庆展出漫画《猫国春秋》,当时在渝的许多文化名人如郭沫若(1892一1978年)、宋云彬、王琦都应邀前往,参加首展剪彩仪式。席间,郭沫若问廖冰兄:"你的名字为什么这么古怪, 自称为兄?"版画家王琦抢过话头代为解释说:"他妹妹名冰,所以他名叫冰兄。"郭沫若听后,哈哈大笑,说:"噢,我明白了,郁达夫的妻子一定叫郁达,邵力子的父亲一定叫邵力。"一句话引得满堂宾客捧腹大笑。

名人小故事
具有哲理性的故事

有一次,英国首相邱吉尔参加一个题为”成功的秘诀”的讲座,只讲了这么两句话:”我的成功秘诀有三个:第一是,决不放弃;第二是,决不,决不放弃;第三是,决不,决不,决不放弃!我的演讲结束了.”
会场上沉寂了一分钟后,突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

20世纪初,一位美籍意大利人曾为人类留下了一笔精神财富,他叫弗兰克.弗兰克经过艰苦的努力,积蓄了一笔钱开办了一家小银行,但一次遭抢劫导致了他不平凡的经历.他破产了,存户失去了存款.他决定要尽最大努力来偿还储户们的那笔巨额存款.于是,他带着妻子和四个儿女从头起步.所有的人都劝他:”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件事你是没有责任的.”他回答:”在法律上也许我没有责任,但在道义上我有责任,我应该还钱.”
偿还的代价是39年的艰苦生活,寄出最后一笔”债务”时,他感叹道:”我终于一身轻了.”他用一生的辛苦和血汗完成了自己的责任,给世界留下了一笔真正的财富.

美国的”发明大王”爱迪生,12岁当报童,由于他抓紧时间竟竟不倦地学习,16岁就发明了电话自动拨号机,一生竟有1000多种发明创造,79岁时,他对客人说:”我有135岁了.”这岂不奇怪?原来爱迪生每天工作18小时以上,这就延长了自己的生命.

出生在美国的华裔子弟罗杰,1983年5月6日在美国爱达荷州彼岸伊斯州立大学举行的毕业典礼上获得毕业文凭,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年轻的大学毕业生.他的指导教授挈搏说:”凡是大学生应该读的课程,他都读了.他以3年时间读完4年的课程,因此他的名字被列入<<全美大学生录>>

19世纪法国著名小说家儒勒.凡儿纳,当初他的第一部科幻小说接连被15家出版社退稿.他既痛苦又气愤,打算将稿子付之一炬.他的家人夺过书稿,给他以鼓励,于是他尝试着走进第16家出版社.经理赤哲尔读完后,当即表示同意出版.这以后,他连续出版了104部科幻小说,受到全世界读者的广泛欢迎

电话是受到电报发明的启示而发明的。但从1837年塞缪尔·莫尔斯发明电报机至1876年发明电话,几乎经历了40多年的时间。

电报发明后,由于它传速快,很快就受到了各国的重视,但是电报需要事先拟稿,有的还要翻电服本译成电码,然后把文字的或数码的电报稿交电报局,由报务员按次序拍发出去。如果等回电,就要在对方收到电报后,按照同样的程序,即先拟好回电稿,有的要译成电码然后再送当地电报局发回电,一次往返需要很长时间。因而人们对电报还不满足,如果能有一种通信工具当时就能交换意见该有多好!

电报发明后,很多人想发明电话。他们想既然电报能用电流的通和断来传送电报的信号,能不能用电流通断的原理来传送人说话的声音呢?这种想法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许多发明家的试验都失败了。

约在1860年,德国有一位发明家名叫莱斯第一次成功地用电流传送了一段旋律,虽然不是人的说话声,但这已经是一项了不起的发明了,他为他发明的这个装置起了个名字,叫做“telephone”,这个名字就成了后来电话的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电话的发明者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1847~1922),1847年3月3日生于苏格兰的爱丁堡。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是从事聋哑人教育工作的,贝尔从小就受到熏陶,对声学和语言学产生了兴趣,长大后在爱丁堡大学和伦敦大学学习,对人类说话的生理学颇有研究。1873年成为波士顿大学的声音生理学教授。但是他开始研究的项目并不是电话,而是多路电报机。

1873年6月2日下午,贝尔和他的助手托马斯·华生两人分别在两个房间里联合试验他们的电报机。华生房间里的电报机上一个簧片被粘在磁铁上了,当华生拉开这块簧片时,贝尔发现他这边房间里电报机上的簧片自己颤了起来,并发出了声音。这一发现使这位善于思索的学者发生了兴趣,产生了新的构想。他想,人说话的声音是一种空气振动,如果对着一块薄铁膜片说话,会使膜片颤动,如果在膜片的后面放一块电磁铁,膜片振动会改变与电磁铁的距离,使电磁铁的磁力线发生变化,电磁铁线圈中就会感应出相应的变化电流。这电流顺着电线传送到对方同样装置的电磁铁线圈中,就会使电磁铁的磁力线发生变化,吸动它前面膜片,从而发出声音。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华生。华生,这位电气工程师很同意他的看法,于是开始研制。1875年6月3日终于制成了“电话机”,这种电话只能传递单音,还不能传送人的完整的话。但他们已经对获得的初步成果感到十分高兴。之后,他们又经过反复试验和改进,终于取得突破性进展,他们遂于1876年2月 14日向美国专利局提出专利申请。 1876年3月7日,专利局批准了贝尔的专利权,确定了他们的发明。1876年3月10日,贝尔和华生分别在两个房间里联合试验他们的电话机时,华生第一次听到了贝尔发送的一句完整的话:“华生,请到这儿来,我需要你!”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用电话传送的第一句完整的话。

最初发明的电话机十分简单,这种电话机只能向一个方向传话。后来经历了许多人的研究和改进,才逐渐完善起来。

四大发明——指南针

指南针是中国史上的伟大发明之一,也是中国对世界文明发展的一项重大页献。指南针是利用磁铁在地球磁场中的南北指极性而制成的一种指向仪器。左图是恋挂型指车针复原模型。磁石的这种特性,被古人利用来制成指南工具。最早出现的指南工叫司南,戢国时已普遍使用。它是利用天然磁石琢磨而成,样子像一只勺,重心位于底部正中,底盘光滑,四周刻二十四向,使用时把长勺放在底盘上,用手轻拨,使它转动,停下后长柄就指向南方。 东汉王充(论衡?是应篇)记载了它的形状和用法。(鬼谷子?谋篇)里还谈到郑国人到远处去采玉,就带了司南,以免迷失方向。另外,指南车的发明亦谁一步把这种仪器提升至更高的境界。右图为指南车模型,下图分别为指南鱼想象图及司南模型。

但是,用天然磁石琢磨而成的司南,成品较低,磁性较弱。到了宋代,人们发明了人工磁化方法,制造了指南鱼和指南针,而指南针更为简便,更具实用价值。它是以天然磁石摩擦钢针制成,在地磁作用下保持指南性能;以后把它装置在方位盘上,就称为罗盘。这是指南针发展史上的一大飞跃。

抌括对指南针放置方法也作过详细研究,总结出四种不同的方法,并作了比较:一,水浮法。把指南针浮在水面以指示方向,至于具体方法,沉括没有说明。到北宋晚期,药物学家寇宗奭的(本草衍义?磁石条)才有介绍,原来是在指南针上穿上灯心草,就可以把针浮起。水浮法的缺点是磁针会随水摇荡不定。二,指甲旋定法。把磁针放在指甲上,可以灵活运转,但缺点是容易滑落。三,碗唇旋定法。把磁针放在碗口边绿上,也可以旋转自如,但同样易掉落。四,悬丝法。取一根新棉丝,用一点蜡黏在磁针中央,悬挂在没有风的地方磁针即可指示方向。比较之下,沉括认为这个方法最为理想。右图为沉括指南针的四种试验复原设计。

指南针在公元十一世纪时已是常用的定向仪器。指南针的最大页献,是大大地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据考证,公元十一世纪末,指南针就开始用于航海了。大约在十二世纪末到十三世纪初,指南针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由阿拉伯传入欧洲。

四大发明——造纸术

造纸是一项重要的化学工艺,纸的发明是中国在人类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上,所做出的一项十分宝贵的贡献,是中国化学史上的一项重大的成就。

在纸还未发明之前,甲骨、竹简和绢帛是古代用来供书写、记载的材料。但由于西汉的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甲骨和竹简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从而促使了书写工具的改进。

当时人们已开始应用小块的丝绵制成的纸,因为考古学家于1933年在新强罗布淖尔发现了一张古纸,它是”麻物、白色,作方块薄片,四周不完整,长约40厘米,宽约100厘米,质甚粗糙,不匀净,纸 面尚有麻筋,盖初做纸时所做,故不精细也〃由于古汉时的纸张是由麻缕和丝绵,加上制法粗糙,所以纸张的质量不太好。而麻缕和丝绵都有其本身的作用,如要把它们用作造纸的原料,就必然会受到很大的限制,而难以得到迅速的发展,来满足文化生活上对纸张的要求。
在新的客观形势要求下,蔡伦的出现便为造纸术带来新突破,在《东汉观记》卷二上记载:”蔡伦·有才学,尽忠重慎,每次休沐,闭门以绝宾客,曝体田野。典作尚方,造意用树皮及敝布、鱼网作纸。元兴元年奏上,帝善其能,自是莫不用,天下咸称蔡侯纸〃。从以上看来,蔡伦是用树皮、破布、鱼网造纸的。

虽然在蔡伦之前也有纸的存在,但是原料左身就有很大的局限,而蔡伦对新原料的发现,解决了这个问题。因为破布、破鱼网早已结束了它们本身的任务,成了废物而又用作做原料,对造纸工业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新原料的使用必然提出新技术的要求,但是由于典籍流失,实际的操作如何,已缺乏记载,无从考知,但大概是先张布或网撕破或剪断,然后放在水里浸渍相当长的时间并且需要加以舂捣,才能做成纸浆。用树皮做纸张,困难更大一些.除初步切短和后部舂捣外,中间还需要烹煮和加入石灰浆之类的促烂剂。下图是中国古代造纸工程之(抵压帘覆)及(干焙火烘)。

四大发明——火药

火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火药,顾名思义就是(着火的药)。它的起源与炼丹术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古代炼丹士在炼丹时无意中配制出来。左图为元代铜火铳。
它是硫黄,硝石,炭的混合物,而前两项在汉代成书的中国第一部药物学典籍(神农本草经)里都被列为重要的药材。就是火药本身也被归入药类,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说,火药能治疮癣,杀虫,辟湿气和瘟疫。火药的发明是人们长期炼丹,制药实践结果,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唐朝末年,火药已被用于军事。唐昭宗天佑元年(904年)杨行密的军队围攻豫章,部将郑璠(以所部发机飞火,烧龙沙门,带领壮士突火先登入城,焦灼被体)<九国志?郑璠传>。这里所说的(飞火),就是(火炮),(火箭)之类。(火炮)是把火药制成环状,把吊线点燃后用抛石机抛掷出去;(火箭)则是把火药球缚于箭镞之下,将吊线点燃后用弓射出。到了宋代,戢争接连不断,促进火药武器的加速发展。北未政府建立了火药作坊,先后制造了火药箭,火炮等以燃烧性能为主的武器和(霹雳炮),(震天雷)等爆炸性较强的武器。南未在1259年造出了以巨竹为筒,内装火药的(突火枪)。到了元代又出现铜铸火统,称为(铜将军)。这些都是以火药的爆炸为推动力的武器,在戢争中颢示了前所未有威力。右图为南未突火枪。

在12,13世纪,火药首先传入阿拉伯国家,然后传到希腊和欧洲乃至世界各地。对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对经济和科学文化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美法各国直到十四世纪中叶,才有应用火药和火器的记载。左图为北未火药箭。

四大发明—印刷术

印章、拓印、印染与雕版印刷

印章在先秦时就有,一般只有几个字,表示姓名,官职或机构。印文均刻成反体,有阴文、阳文之别。在纸没有出现之前,公文或书信都写在简牍上,写好之后,用绳扎好,在结扎处放粘性泥封结,将印章盖在泥上,称为泥封,泥封就是在泥上印刷,这是当时保密的一种手段。纸张出现之后,泥封演变为纸封,在几张公文纸的接缝处或公文纸袋的封口处盖印。据记载在北齐时(公元550~577年)有人把用于公文纸盖印的印章作得很大,很像一块小小的雕刻版了。

  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时期的铜印。

  晋代著名炼丹家葛洪(公元284~363年)在他著的《抱朴子》中提到道家那时已用了四寸见方(13.5×13.5)有120个字的大木印了。这已经是一块小型的雕版了。

佛教徒为了使佛经更加生动,常把佛像印在佛经的卷首,这种手工木印比手绘省事得多。

碑石拓印技术对雕版印刷技术的发明很有启发作用。刻石的发明,历史很早。初唐在今陕西凤翔发现了十个石鼓,它是公元前8世纪春秋时秦国的石刻。秦始皇出巡,在重要的地方刻石7次。东汉以后,石碑盛行。汉灵帝四年(公元175年)蔡邕建议朝廷,在太学门前树立《诗经》、《尚书》、《周易》、《礼记》、《春秋》、《公羊传》、《论语》等七部儒家经典的石碑,共20.9万字,分刻于46块石碑上每碑高175、宽90、厚20厘米,容字5000,碑的正反面皆刻字。历时8年,全部刻成。成为当时读书人的经典。很多人争相抄写。后来特别是魏晋六朝时,有人趁看管不严或无人看管时,用纸将经文拓印下来,自用或出售。结果使其广为流传。

古人发现在石碑上盖一张微微湿润的纸,用软槌轻打,使纸陷入碑面文字凹下处,待纸干后再用布包上棉花,蘸上墨汁,在纸上轻轻拍打,纸面上就会留下黑地白字跟石碑一模一样的字迹。这样的方法比手抄简便、可靠。于是拓印就出现了。

  拓片是印刷技术产生的重要条件之一。

  印染技术对雕版印刷也有很大的启示作用,印染是在木板上刻出花纹图案,用染料印在布上。中国的印花板有凸纹板和镂空板两种。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公元前165年左右)出土的两件印花纱就是用凸纹板印的。这种技术可能早于秦汉,而上溯至战国。纸发明后,这种技术就可能用于印刷方面,只要把布改成纸,把染料改成墨,印出来的东西,就成为雕版印刷品了。在敦煌石室中就有唐代凸板和镂空板纸印的佛像。

印章、拓印、印染技术三者相互启发,相互融合,再加上我国人民的经验和智慧,雕版印刷技术就应运而生了。

华佗的“五禽戏”
华佗是我国东汉末年的大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为充实和丰富我国古代医学宝库,做出了重大贡献。
华佗不仅精通医术,而且非常重视体育锻炼对人的健康作用。有一次,华佗正在书房里读书,见一小孩把住门闩来回晃荡,他立即想到古书上“户枢不蠹,流水不腐”的话,人为什么不也这样天天运动,让气血流通呢?后来,华伦参考了“导引术”(全面锻炼身体的方法),编出了一套锻炼身体的拳法,名叫“五禽戏”。这种体育运动就是摹仿虎、鹿、熊、猿、鸟五种禽兽运动姿态的体操,可以使周身关节、脊背、腰部、四肢都得到舒展。
华佗的弟子吴普,由于几十年坚持做“五禽戏”,活到九十多岁,仍然步履轻捷,耳聪目明,牙齿坚固。可知“五禽戏”是行之有效的健身体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1-18
(一)古代发明人物故事:张衡发明浑天仪和地动仪

我国天文学发展的历史是悠久的。到汉代已有盖天、宣夜和浑天等学派。盖天说认为,天如盖,盖心是北极,天盖左旋,日月星辰右转。宣夜说认为天无定形,日月星辰“自然浮生虚空之中”,并不附着于“天体”之上。浑天说认为天如蛋壳,地如蛋黄,天地乘气而立,载水而行。

宣夜说后来不幸失传了,盖天、浑天两说并行,竞相争鸣,比较科学的浑天说渐占上风。同时,观测天象的仪器也不断出现,如武帝时洛下闳制造了浑天仪,宣帝时耿寿昌又造了浑天仪,和帝时崔瑗的老师贾逵更制造了黄道铜仪。�

张衡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的成果。任太史令后,他更加勤奋地“研核阴阳”,终于“妙尽璇玑之正”。元初四年(公元117年),一件成就空前的铜铸浑天仪,被张衡造了出来。

浑天仪主体是几层均可运转的圆圈,最外层周长一丈四尺六寸。各层分别刻着内、外规,南、北极、黄、赤道,二十四节气,二十八列宿,还有“中”、“外”星辰和日、月、五纬等等天象。仪上附着两个漏壶,壶底有孔,滴水推动圆圈,圆圈按着刻度慢慢转动。于是乎各种天文现象便赫然展现在人们眼前。这件仪器被安放在灵台大殿的密室之中。夜里,室内观仪人员把某时某刻出现的天象及时报告给灵台上的观天人员,结果是仪上、天上所现完全相符。

铜仪的两侧附有玉虬(龙)各一,吐水入壶,左为夜,右为昼。壶上分别立着金铜仙人和胥徒,“皆以左手抱箭,右手指刻,以别天时早晚”。更有妙者:台阶下还有内装机关与两壶相联的瑞轮、�荚,靠着滴水的推动,依照月亮出入圆缺的变化,不停地旋转开合,表示着朔、望、弦、晦等日期,有如活动日历一般,可见这件浑天仪及其附器,与近世的假天仪有许多相似之处。在此仪诞生的前一年,�张衡�先用竹篾制成一个模型,名曰“小浑”,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和校正,然后才铸作大仪。浑天仪是�张衡�血汗的结晶。他接着写了《浑天仪图注》和《漏水转浑天仪注》两本说明书,又撰成《灵宪》一部,绘制《灵宪图》一份。在这些著作中,�张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天文学理论,反映了他的朴素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他认为宇宙是无限的,天体的运行是有规律的;月光是日光的反射,月蚀起因于地遮日光,月绕地行且有升降。他认识到太阳运行(应是地球公转)的某些规律,正确解释了冬季夜长、夏季夜短和春分、秋分昼夜等时的起因。他指出在中原可以见到的星有2500个,与今人所知略近。他经过对某些天体运转情况的观测,得出一周天为三百六十五度又四分度之一的结论,与近世所测地球绕日一周历时365天5小时48分46秒的数值相差无几。

由于研究天文、律历和制作仪器,张衡对数学的研究相应地加强了。在制成浑天仪后,他写成了《算罔论》,要“网络天地而算之”。他用“渐进分数”之法,算出圆周率为十的平方根,为3.16强。这比《周髀》所记载的π=3的数值大大进了一步。直到五-七个世纪以后,印度和阿拉伯的数学家才得出这个数值。�

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张衡转任公车司马令,总领天下征诏之事。他没有被繁杂的公务所淹没,举足走进物理学和机械制造学的领域之中,并且取得了许多惊人的成就。他成了当时首屈一指的机械制造专家,被人呼为“木圣”,所造器物之精妙,无与伦比。他运用差动齿轮原理,造出了指南车和记里鼓车。他还精心制造出一只木鸟,“假以羽翮,腹中施机,能飞数里”,这简直是当时世上绝无仅有的一架木制“飞机”!可惜其实物和详细造法,也像他的许多杰作一样,后来大多失传了。�

张衡还制造出一种测影仪器——土圭,用来研究天文、地理。他绘制成一幅《地形图》,一直流传到唐朝。他善画山水、动物,与赵歧、刘褒、蔡邕(文姬之父)同为东汉四大画家。他对音乐舞蹈等艺术也有精深研究。如在《观舞赋》里,他曾这样巧妙地形容舞蹈演员的舞技:“连翩络绎,乍续乍绝,裾似飞鸾,袖如回雪”。
第2个回答  2018-07-29
  伽利略有如此的创新精神,便建立了物理学中的自由落体定律、惯性定律,并发现了抛体运动规律、摆振运动规律等。 有人说第一个用鲜花来比喻少女的人,受到人们一致的称赞,被誉为天才;第二个套用比喻的人,则被人们讥为庸才;等到第三个仍用此比喻的人,就被人们斥为蠢材了。这种说法未免夸张,但其中赞扬创新的意思却是无可非议的真理。 雨果说得好:“即使你成功地模仿了一个有天才的人,你也缺乏他的独创精神,这就是他的天才。我们来赞美大师吧,但不要模仿他们。还是让我们别出心裁吧,如果成功了,当然很好,如果失败,又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应提倡创新,而且要敢于创新,而不去步人后尘,拾人牙慧。年轻的朋友们,趁我们正值青春年华,努力吧,愿我们有所创新,有所发明! 简评 这篇《创新小议》观点鲜明,层次清晰,理例结合,是典范的议论文。围绕“勇于创新是一种极可宝贵的精神”这一论点,作者选取了爱因斯坦连续做三只小板凳和伽利略推翻亚里士多德旧说两个事例,说明科学发展离不开创新精神;继而引用巴尔扎克与雨果的名言,进一步从理论上证明独创的重要。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