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姑苏指的是哪里

如题所述

苏州

拓展资料

出处:出自张继的《枫桥夜泊》

作者简介:

张继,字懿孙,襄州人(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他的生平不甚可知。据诸家记录,仅知他是天宝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的进士。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盐铁判官。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他的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

原文: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 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翻译: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 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 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创作背景:

当时江南政局比较安定,所以不少文士纷纷逃到今江苏、浙江一带避乱,其中也包括张继。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客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清远的小诗。

赏析:

诗的前幅布景密度很大,十四个字写了六种景象,后幅却特别疏朗,两句诗只写了一件事:卧闻山寺夜钟。这是因为,诗人在枫桥夜泊中所得到的最鲜明深刻、最具诗意美的感觉印象,就是这寒山寺的夜半钟声。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

固然已从各方面显示出枫桥夜泊的特征,但还不足以尽传它的神韵。在暗夜中,人的听觉升居为对外界事物景象感受的首位。而静夜钟声,给予人的印象又特别强烈。这样,“夜半钟声”就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永和清寥,而诗人卧听疏钟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2-14
指的是苏州
第2个回答  2020-02-29
指的是现在的苏州市
第3个回答  2015-02-14
苏州
第4个回答  2015-02-14
创作背景。根据《唐才子传》卷三记载,张继于“天宝十二年(753)礼部侍郎杨浚下及第”,也就是说考取了进士。而就在天宝十四年一月爆发了安史之乱,天宝十五年六月,玄宗仓皇奔蜀。因为当时江南政局比较安定,所以不少文士纷纷逃到今江苏、浙江一带避乱,其中也包括张继。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客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清远的小诗。

姑苏,正名:苏州,古称吴,简称苏,又称姑苏、平江等 ,位于长江以南,太湖东岸的长江三角洲中部地区,华东地区特大城市之一。
姑苏是吴文化的发祥地,历史悠久,长期是江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姑苏城始建于公元前514年,吴王夫差的父亲阖闾命楚国伍子胥建阖闾城,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春秋时期,这里是吴国的都城,至今还保留着许多有关西施、伍子胥等的古迹。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始称“苏州”并沿用至今;而唐朝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诗中“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使得“姑苏”的名字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因而,苏州(姑苏)位列中国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中。
姑苏以其独特的园林景观被誉为的“中国园林之城”,在中国四大名园中,拙政园、留园就占有两席;而虎丘更是有“吴中第一名胜”之称;城市内水渠纵横,水网密布,素有“东方威尼斯”的美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