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 这句话有没有道理?

答的好加分 很多哦~

有道理。法律是底线的道德,也是道德的保障。

法律与道德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只有符合道德的法律才能被信仰,而这样的法律也才是真正的法律。”

法律是准绳,任何时候都必须遵循;道德是基石,任何时候都不可忽视。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在国家治理中都有其地位和功能。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律有效实施有赖于道德支持,道德践行也离不开法律约束。

扩展资料:

当法律凭借国家强制力取得社会的支配地位时,其自身的正当性常常被预设为不证自明的前提;尽管,法律已成为判断我们和他人行为正当与否的标准,但是其规制的能力与社会的接受度却并没有人们想像的那么高。

如近期网上火热的“聊城辱母案”中级法院一审以故意伤害罪判处被告人无期徒刑,宣判后引起网民、社会各界,甚至于法学理论界的强烈争论。一方面,聊城中级法院在现有证据“不存在防卫的紧迫性”的前提下,对被告人参照刑诉法第二百三十四条,适用了“致人死亡,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的法定刑。

如果单纯从刑罚的适用角度来看,符合罪刑法定原则。但是从社会实效来看,却造成了不被多数民众所接受的事实。罪责刑是否相适应仍有待考量。法官的判决或许是“依法”而没有枉法,但罔顾犯罪行为是在绝望情况下的人性自然反应,机械生硬地予以判决,显然也不够恰当。按照法理学的角度,法官采用实证主义的观点,即权威制定。

而反对派的观点采取的是自然法学派,即社会实效是检验法的唯一真理。刑诉法六十三条第二款规定,犯罪分子虽然不具有本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但是根据案件的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也可以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我认为这个法条就是为了兼顾法理与情理之间的平衡。

法不外乎人情,法官严格执法是对的,但是我们也应当清醒的认识到法不是一成不变的,他正是需要经过无数个这样棘手的案件来评价,最终修正和演进的更加完善,更加具有“人情味”;能够经得起时代的检验,经得起舆论的监督。司法不会无原则迁就舆论,但也不会忽视乃至辜负舆论。

司法与舆论本非对立,它们的目的是一致的:让有罪者受到惩罚,让无辜者不致蒙冤,让强梁不敢横行,让弱者获得尊严。

参考资料:黑龙江省肇东市法院网

凤凰网-法律是准绳 任何时候都必须遵循 道德是基石 任何时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8
非常有道理,两方面就能说清楚。
1、道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总结出来的以人类的理想生活跟品德标准为幻想的尺度,在这个尺度之内就是有道德,不在这个尺度之内就是违背了道德,违背了道德的结果是要受到谴责的。
2、但是社会终究是要一定秩序来维持其生存的必要,违反这个秩序,就会得到统治阶级的惩罚,也就是利用国家暴力所维持的国家机器。而法律规定允许作为的限度,大概就在道德的范畴内。所以法律就是最低限度的道德,因为惩罚远远比谴责来的严厉。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8-11-12
这说法是对的。

法律并没将所有道德都上升为法律,但是将必须要调整的也就是最低限度的道德上升为了法律。
第3个回答  2008-11-12
没有法律的地方就没有坏人么 道德从来就不是明白的 善和恶必须共存
第4个回答  2008-11-12
简单点说,意思就是说法律并没将所有道德都上升为法律,但是将必须要调整的也就是最低限度的道德上升为了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