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朝包拯包青天随身携带的三口铡刀现在哪里去了?

如题所述

电视剧不是历史。

一、包拯做开封府的历史在他的为官生涯中只是短短一年多的时间。

嘉佑元年(1058年)十二月,被召任权知开封府,迁升右同郎中,嘉佑三年六月,升为右谏议大夫、权任御史中丞。

可以说,包拯坐镇开封府,也不过只有一年半多的时间。

二、没有公胜策和御猫展昭。

这些人物最早出自石玉昆的武侠小说《三侠五义》。属虚构人物。

《三侠五义》叙写北宋仁宗年间,包拯在众位侠义之士的帮助下,审奇案、平冤狱、以及众侠义除暴安良、行侠仗义的故事。

书中把包拯塑造成一位铁面无私、不畏权势的清官形象。在侠客们的帮助下平冤狱、“铡庞昱”、“除藩王”等情节,穿插了大量侠客白玉堂、展昭、欧阳春、韩彰、蒋平等人的侠义故事。

而电视版的《包青天》单元故事好多都脱胎于这部小说。甚至展昭、公孙策、白玉堂等人,都是从这部小说开始虚构的。

三、包拯历史上并不是什么断案如神的人物

包拯从宋仁宗嘉佑元年12月任暂代起,到仁宗嘉佑三年六月升为右谏议大夫止,总共当了一年半的开封知府。

在这一年半中,史书上没有记载他任何有关断案事情。

在包拯的为官历史中,只有一件“审牛舌案”,发生在任天长县知县时的事情。而这个案件又见于《宋史。穆衍传》里,一桩案件,同时记在两人名下,不知是包拯仍是穆衍。

而戏曲中比较出名的《狸猫换太子》,其人其事查无实据。而整个的所谓“狸猫换太子”事情过程中,宋朝的“官簿”上还没有包拯这个姓名。

包拯从来没有做过宰相,也没有什么权威无边的“铜铡”。他最大的官职是做到御史中丞和三司使,最终升为礼部侍郎,身后追为礼部尚书。

四、关于三口铜铡的事情

这个更是无稽之谈,宋朝对文人相当优待,从未发生过因罪而杀文官的事情。

就算是其他朝代,判定一个人有罪,也都要主审官员断案之后,卷宗保留,然后案件要发到上级部门复审无误之后,统一时间问斩。比如说秋后问斩。

除非是钦案要案,比较特别的案件,需要砍头的比较多,才会选一个临时的时间行刑。

而包拯的三口铜铡,其出处在《三侠五义》中,是开封府的独有刑具,由公孙策设计,宋仁宗赵祯钦赐,御铡三刀在此即如同当今万岁亲临,三口铡刀皆可先斩后奏。

包拯陈州查赈时,皇帝赐给包拯御扎三道,即三张空白圣旨,不管是谁阻拦包拯办案皆任由包拯处置,包拯回去后公孙策将其改为御铡三刀以震慑朝纲,随后宋仁宗应允且钦点为此名。

总之,三口铜铡是小说故事,听听就行了 。在现实历史中,包拯的审案和行刑是不符合古代司法流程的。他只是小说家言,代表老百姓的美好愿望而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