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失败的防范措施

如题所述

基于对上述审计失败的本质与原因的分析,防范审计失败的发生应从审计主体和审计客体两个方面综合考虑,既要加强审计主体自身的“抗失败”能力,又必须针对不同审计客体的不恰当行为保持高度警惕。根据这样的原则,笔者认为,审计人员防范和减少审计失败的有效措施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要审计人员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尤其是具备现代化的审计业务能力是规避审计失败的基本前提
审计的执业环境是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对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和执业水平的要求也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审计人员必须不断掌握和运用相关的新知识、新技能和新法规,才能满足执业的要求,保证执业质量。更不用说现有的审计人员执业能力参差不齐,有的本身就存在能力不足的情况。很难想像,一个业务水平低的审计人员能够在其领导与组织的所有重大、复杂的审计事项中完全避免审计失败。 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尤其是创造良好的审计人员执业环境是规避审计失败的基本条件  
在我国目前的法律框架下,决定公司内部审计人员聘任的是公司股东大会。审计人员的作用是向投资者公开披露审计报告,作为沟通上市公司管理当局与投资者之间的栋梁,同时是约束公司管理当局行为的一种有效监督机制。由于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国有股东缺位问题,导致上市公司存在较为严重的内部人控制现象,股东大会往往流于形式,审计师事物所聘任与解聘实际上也是由公司内部管理层来决定。这种不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致使审计师事务所不能代表所有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出具审计意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审计人员说“不”,就可能被解聘,事物所为了保住市场份额,就只好降低质量。因此,审计质量的提高决不是单靠审计行业自身就能解决的,一个健全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能为审计人员审计提供良好的执业环境,从而减少审计失败的发生。
要加强行业监督与指导力度  要加强行业监督与指导力度,尤其是加大对审计人员败德行为的惩罚力度是规避审计失败的重要措施
改革和创新行业监管,通过严厉的处罚,让审计人员对其败坏执业道德行为承担巨大压力和风险成本,可以减少欺诈的可能性,也是控制审计失败发生的重要制度措施。必须让审计人员意识到,一旦违规造成重大损失就要追究其民事赔偿责任,直到其倾家荡产,以遏制其造假的动机,增强风险意识。 要谨慎选择被审计单位,尤其不要承接审计部门能力所不能承担的审计事项是规避审计失败的重要步骤
审计人员在接受委托业务时,必须谨慎地评价客户管理层的品格。一旦发现其缺乏正直的品格,那么恶意的委托目的应当得到充分的估计,直接有效的办法是拒绝接受此类业务。此外,对陷入财务和法律困境的被审计单位要尤为关注。这样的客户虽不一定存在欺诈意图,但客户状况的复杂性加大了审计风险,并且其“补偿心理”也不容忽视。这些因素都加大了审计难度,是审计失败的催生剂。因此,警惕被审计单位的不恰当行为并审慎选择客户是避免审计失败的必经程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