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的鉴定依据是什么?

如题所述

精神病一般是通过与过去行为比较、社会适应能力、精神活动质变等方面来鉴定。
1、与过去行为比较:精神病患者一般会出现日常行为上的较大改变,比如患者曾经的性格非常外向、开朗、喜欢和人交流,但是现在出现了孤僻、寡言、抗拒言语表达、冲动暴力等症状,就属于常见的精神病表现。
2、社会适应能力:精神病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比较低下,无法完成正常的社会工作与交流,可能会出现厌学、旷工、无法自行外出等表现,也是精神病的典型症状。
3、精神活动质变:精神病患者通常会出现精神活动的质变,可能会表现为幻听、幻视、胡言乱语、自言自语、精神萎靡、被迫害妄想等。
如果患者出现了精神病的相关表现,需要及时前往医院就诊,通过体格检查、精神检查、脑电图、血常规、血生化检查、颅脑CT、大五人格量表等方式,排除器质性病变的可能性,明确病因然后积极进行对症治疗。在治疗期间患者需要保持平和的心态,不要过度焦虑,可以适当和家人、朋友进行交流,有利于身体的恢复。
一般情况下正常人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正常交流、控制行为、逻辑清楚等,即可证明没有患有精神病。
另外,如果在与医生进行诊治时,有责任心的医生也是不会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轻易判定他人是患有精神病的。
精神病又称精神障碍,一般是指在各种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大脑功能活动发生紊乱,导致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的疾病。
其病因较为复杂,为多种因素共同参与的结果。常见症状包括感知觉障碍、思维障碍、注意障碍、记忆障碍、智能障碍、定向力障碍、情感障碍等。
精神障碍的出现一般不受患者意志的控制,症状内容常与周围客观环境不相称。大多数精神病患者在思维,情感,行为和感知等各个方面都会出现异常,通常会在青壮年时期发病,发病时表现为各种不同于常人的表现,严重者可能出现伤害他人的行为。精神病患者的动作行为在常人看来往往难以理解,患者发病时说话前言不搭后语,毫无重点,症状严重的患者完全无法进行交流。
对于精神类疾病的治疗往往会很困难。
研究发现,精神病的致病原因可能是与遗传因素有关,或者是受精卵在子宫内着床至形成脊椎时严重缺乏营养所致,因此,大部分观点都倾向于这是一种先天性的疾病。这也为精神病难以治疗提供了合理的解释。
因此,当出现情绪不良时,建议患者要学会放松心情,经常出去走一走,散散心,多做一些有氧运动,保证充足的睡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症状没有得到缓解时,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