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这样对你,有一半是你的功劳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1


你是不是经常觉得,周围的人太讨厌了,一点也不尊重和理解我。

其实,他们对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你教的。

这话听起来扎心,但事实确实如此。

听过一个哲理故事,说有个人不喜欢他所在的地方,因为那里的人都对他不好。

于是,他想搬到另一个地方住,他问一个智者,那个地方的人待人怎么样。

智者告诉他,那个地方的人跟你以前的一样,这个人非常不解,问智者为什么天下的人都一样。

智者说:因为他们对你的方式,就是你对待他们的方式。

反过来说,我们希望别人用什么方式对待我们,我们就要用自己希望的方式对待别人。

要想获得好的关系,我们还不得不认识以下三条道理。

1、从别人眼中才能看 自己

在心理学上有个现象叫做镜像效应,说的是自己用别人的对待自己的态度,来判断自己,定位自己,了解自己。

举个例子,当你做完了一个演讲,你要了解自己演讲的效果,可不是光看自己讲得有多爽,还要看台下的观众对你做出的反应,如果他们对你给予热烈的掌声,不断点头,流露出赞许的眼光,那么,确信无疑的是,你演讲的内容确实非常精彩,已经打动了台下的观众。

相同的道理,当别人对你的态度很友好时,你一定会想,自己的什么行为让对方有这样的反应。

用一句古人的话来说就是,爱出者爱返,福来者福往。

与之相反,当别人对我们出言不逊,或者态度恶劣,可能就是我们做了什么让他们感到不爽的事。

但是,生活中我们一般只会认为自己没错,做得不好的是对方。

在心理学上,把全部责任都归结在对方身上,容易导致我们拥有受害者情结,让我们活得痛苦,对事情也没有任何帮助。相反,把全部责任都归结在自己身上,不断批评自己做得不好,容易让我们陷入抑郁。

最好的做法就是,客观地看待整件事情,既不全盘否定,也不绝对肯定哪一方,然后,反思自己的不足,调整自己的一些做法。

那么,要想改变别人对我们的态度,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也许你会说,他都对我这样了,我还能对他好到哪去。

2、改变从自己开始

其实,我们能够改变的只有自己,对于他人的做法,我们无能为力。就像有句话说的,改变自己的是神,改变别人的是神经病。

我们只有相信这个道理,真正的改变才会开始。

举个例子,当你看到一个自己不怎么喜欢的人时,正常的反应是不搭理他。这时,你脸上的表情或是肢体语言,充分展现了四个字:我讨厌你。

结果可想而知,你都讨厌人家了,还要人家怎么喜欢你,是吧。

也许你会说,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也不能勉强呀。话是没错,可是如果你真想改善人缘关系,你还真得考虑对方的感受,别再有自以为是的表情,而是,能给别人玫瑰,就不要递给他一把刀子。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我们对别人好,其实就是对自己好,要想获得别人的善意,我们自己要先展示我们的善意。

也许你会说,别人都做出很伤感情的事了,我的委屈和愤怒,难道只能“打落牙齿往肚里吞”吗。

不不不,压抑自己的愤怒对 健康 半点好处都没有,我们一定要表达自己的愤怒,说出我们的感受。

这里的表达愤怒,不是指愤怒地表达。比如你可以跟对方说,你的言行已经伤害了我,我希望你下次别那样做了。千万不要跟他大发雷霆,否则你就是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了。

表达了愤怒,接下来就该考虑改变别人对你的态度了。

老话说相由心生,境由心转。

如果你是个消极被动的人,或者是拥有受害者情结,那么,改变起来确实不容易,需要你完全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

或许你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3、学习改变命运

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一类人,人缘特别好,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

我们知道晚清重臣曾国藩,不但功成名就,在为人处事上,也是很多人学习的偶像,他为人谦和谨慎,每天都要写日记,反省自己的不足,在家书中也谆谆告诫自己的兄弟们,为人要低调。

他深谙世事而不圆滑,为人非常坦荡,连他的同僚兼弟子,才华不在他之下的李鸿章也对他赞赏有加,推崇倍至。

生活中这样的人也很多,他们对别人的做法,看穿而不说破,极力维护他人的自尊,最终,这些人也会得到他人的尊重和爱戴。

在心理学上,尊重他人也是尊重自己,这种现象叫做心理投射,意思就是你用什么方式对自己,就会用相同的方式对别人。

明白了这些道理,当我们和他人相处时,我们就会有更多的同理心,理解包容别人的缺点,因为自己也有缺点。

老话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但是当我们看到自己的做法会给别人带来伤害时,我们就更愿意做出改变。

写在最后。

哈佛大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幸福指数与他的人际关系直接相关。

人是群居动物,我们在一起生活和工作,就是为了更多的彼此赋能,相互合作。

当我们为他人着想时,他人才会在第一时间想到我们。

改变关系的主动权在我们自己手中,与其消极等待别人的善意,不如主动友好地关心他人。

愿我们在关系中幸福和快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