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位老师的教学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作文

从这位老师的教学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作文

去年11月有幸去衢州听课,其中管建刚老师执教的作文课带给我的震撼很大。
主要过程如下:
1:课前:布置题目让孩子回家写,然后批改,在批改中教师做两件事:选出优秀的片段;针对全班习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选出具代表性的片段。最后将选出的内容制作成PPT。
2:课中:PPT上,先出示优秀段落,让孩子欣赏点评。再出示具有问题的段落,引导孩子找出问题所在。
3:课后:重写作文。(也许还有再次讲评)
我注意到了以下几个细节:
1.课前管老师不做任何指导,孩子的写作呈现最原始的状态,没有任何条条框框的束缚。也因为这样,课前老师要做的工作很多,要仔细去翻学生的作文,挑出好的习作并不难,难的是要看完全班的作文后,诊断出这次习作普遍出现的问题,并且想办法在课上让孩子自己去改掉这个问题。
2.管老师的安排颇有水平,出示优秀片段时,会在后面出示作者的名字,还会让作者站起来,让全班齐读他的文字。而出示问题段落时,不会提到作者,让孩子将注意力集中到片段上。这样的区别,最大地调动了孩子写作的积极性,写得好的孩子自然万众瞩目,管老师还会随机采访他们,让孩子像大明星一样讲讲自己的想法,而写得不好的孩子,管老师最大限度地保护了他们。这一种师与生的和谐,自然会让孩子在写作上敢于犯错,乐于改错。
3.管老师出示问题段落,会让孩子先去读一读想一想,然后引导孩子去发现问题所在,说准说对了,再把这种病的名字郑重其事地写在黑板上,这些病名也好记有趣,如“心想病”、“关联病”,孩子一听,哎呀,这是病,我的作品绝对不能得这种病。这种设计确实很符合孩子的心理,这种发现不是教师强加给孩子的,而是孩子自己通过阅读思考发现的,这是一种能力的培养。将小小的问题讲成“大病”,也让孩子更重视自己的文章健康与否。
课后,管老师还有一个短短的讲座,主要是关于他“以写定教”、“以评促导”的作文教学主张。他说:“以指导为中心的作文教学,就是教师跑在前头,跑啊跑,学生在后面拼命跟啊跟,这样下来,学生很累;以讲评为中心的作文教学,就是学生在前面一路欢快地小跑,教师在后面跟着、看着,看到美好的表达方式,告诉学生,写得真好,大家一起来分享。看到学生的表达出了点问题,或没把握好火候,过了头,摔了跟头,就喊停,包扎一下,调整一下。”确实,这样的方法,保护了学生习作的个性,又能做到从学生的作文实际出发、准确号脉,这种指导最能发展学生。
回来以后,我阅读了管老师的书籍,对他的观念有了更深的认识,我最赞成的一点就是:真正的讲评课,是一次性的,是班本性的。只能在一个班上一次,不能在另一个班复制。
这个学期刚开始,我就在自己班级开始尝试,布置好题目,第一批交上来的文章参差不齐,我仔细看下来,选出优秀的片段,做成PPT。并且挑选了三篇范文(来自于网络)。这个过程我没有任何指导,只是收集作品、分析作品。
讲评课上,我一一出示优秀段落,让小作者站一站,再让其他孩子读一读,欣赏一下,让他们说说喜欢哪句,为什么喜欢。这样的过程,学生是很轻松的,没有任何压力,就跟平时看课外书一样,所以课堂上也充满了笑声和活力。就像喝下午茶一样,悠闲得很。
在出示完本班同学的片段后,再出示范文,三篇范文各有各的长处,照顾了不同孩子的喜好。有人喜欢这篇文章的写法,有人喜欢那篇文章的安排。
这一部分的筹备花费了我很多时间,但是在课上,15分钟不到就结束了。剩下来的时间就是让学生重新审视自己写的文章,去改一改。我认为,给孩子留的写作时间应越多越好,这个过程必须保证。
再次交上来,孩子的作文丰富了很多,他们汲取很多他人习作的长处,运用到了自己的文章里。孩子是善于模仿的,平时他们的写作过程是孤立的,教师布置题目,学生写,教师批改,学生看评语。一个冷漠的循环,学生没有机会去过问他人的作品,他们也许接触到了许多优秀的课外书,但是这些课外书的作者是见不着面、高高在上的,他们也只是单方面地欣赏。现在教师给他们设置了一个平台,这个平台上你和作者有了交流,可以欣赏到同班同学的写作,就这样生活在你身边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同学,他能写出这样的作品,为什么你不能?最有意思的是,如果你认真写,写得好,你的作品,可以被出示到PPT上或者打印出来,能让别人去阅读去欣赏,这对孩子的诱惑和触动是很大的。
就算孩子这次写得不好,他还有改的机会,改后优秀的有新意的文章,还会再次出版,贴到班级的展示栏里。这种过程传达给孩子一个观念: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要学会去欣赏自己的文章,修改自己的文章。
但我的课还有不到位的地方,比如管老师的“号诊”环节还缺乏,在今后的作文讲评课上,会找个合适的机会尝试一下。
这样的作文课,换一个班级,所有的都得重新来过(也许范文还可以再出示一次),但像管老师所说的,这样作后讲评,无法公开化,无法比赛化,无法反复演练,它的朴素决定了它的品质,它的常态决定了它的长久坚持的重要。
我希望自己班级的每一个学生,都有被欣赏的机会,作文能够带给他尊严和荣耀,能把写作当做一种习惯,当做倾诉内心的方式,而不是咬着笔头凑字数的奴隶。目标越大,要做的功课就越多,以管老师为榜样,愿自己和学生都能不断进步,让作文与作文教学改头换面,亲切可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