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的道士为什么不能用写字的报纸檫屁股

道教的道士为什么不能用写字的报纸檫屁股

这不仅是道士,过去民间老百姓都明白。仓颉造出字后,惊天动地鬼哭狼嚎。字纸不可践踏污秽的,否则遭阴骘必败。若能爱惜字纸,阴功后福自然不浅,福泽子孙。常将地上字纸捡拾,免得被人畜践踏;有那水里的,便可拾起来阴干;有那污秽的用水小心淋洗,然后阴干;最后集中一处焚烧了。过去还有那放废弃字纸的字库,供大众堆放。更怎么能用来擦屁股呢?
敬惜字纸在中国有很悠久的传统,作家贾平凹的《我写废都前后的西安情结》一文中说:“文字乃圣人创造,人人皆当敬惜。文人渎污字纸,文曲星降罪,则进学无门,考试不第;常人渎污字纸,则瞽目变愚,捡拾者,功德无量,增福添寿。”因此,古代民间流传有大量的今天我们仍然可以看到的告诫人们敬惜字纸、敬重文字的天条圣律,如《惜字律》、《惜字新编》、《惜字征验录》、《文昌帝君惜字律》、《文昌惜字功过律》等等。而且,从儒佛经典到笔记小说均有大量关于敬惜字纸、敬重文字的训戒及传说。
明凌蒙初《二刻拍案》卷一“进香客莽看金刚经,出狱僧巧完法会分”就讲了一段爱惜字纸的故事:宋时,王沂公之父爱惜字纸,见地上有遗弃的,就拾起焚烧;便是落在粪秽中的,他毕竟设法取将起来,用水洗净,或投之长流水中,或候烘晒干了,用火焚过。如此行之多年,不知收拾净了万万千千的字纸。一日,妻有娠将产,忽梦孔圣人来分付道:“汝家爱惜字纸,阴功甚大。我已奏过上帝,遣弟子曾参来生汝家,使汝家富贵非常。”梦后果生一儿,因感梦中之语,就取名为王曾。后来连中三无,官封沂国公。宋朝一代中三元的,止得三人,是宋庠、冯京与这王曾,可不是最希罕的科名了!谁知内中这一个,不过是惜字纸积来的福,岂非人人做得的事?
清梁恭辰《北东园笔录初编》卷四《劝人惜字》条记载:“朱坎泉者,钱塘诸生。客游他省,有某官延课二子。见其居民不知惜字,糊窗抹桌践踏秽污,恶习相沿,恬不为怪,乃力劝居停,捐赀收买。或有不洁之纸,必手自洗涤焚烧。逢人劝谕,竟移其俗。不数年间,所收之字以百亿万计。及其归也,长子名澜,以嘉庆丁丑成进士、入翰林,次子瀛亦以某科登乡荐矣。”该书卷五《惜字速报》记载:“凡检拾焚化诸冗务,悉陈莲航茂才(洛)力任之,日与检拾佣工相交接,不惮烦也。莲航本居福州,携其子授读于浦城。一日其子得狂疾,跳而出,夜行伥伥,几为路鬼所揶揄。有拾字佣素识之,时夜已深,乃掖之入粤山道院,而使人通知莲航。凌晨引归,疾亦寻愈。当日寻觅者皆注力于城外溪边,而不知其近在市里之内,向使不遇此佣,恐当夜即有变故,向使此佣与莲航父子不相习,则亦未必即引之使归。佥曰:‘此惜字之功也,事方创始而已有食其报者,可以劝矣。’”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云文字乃“古圣贤心迹”,故字纸不可秽用,否则下场会很惨。古人《惜字编》记载:“普门寺僧,师徒九人。徒等应赴焰口,辄焚心经,纸灰遍野,一小僧心非之,未言。夕梦阴府摄去,七僧俱跪,闻呵曰,汝妄烧经文,当堕畜道。谓小僧曰,姑饶汝,归告世人,念经可,焚则不可。寤后数日,四僧墙压死,二死于水,一死于魇。”这种因果报应的事偏有人深信不疑。1873年3 月14日上海《申报》刊载一消息说,一女子用字纸拭秽,扔入便桶,遭雷击跪倒。同年12月3日两江总督李宗羲通令各纸坊铺:不准于草纸等项纸边加盖字号戳记,更不许将废书旧账改造还魂纸,以免秽亵”。当然,用这种因果报应的方式来训诫人们敬惜字纸,未免迷信的成分过多,但敬惜字纸的美德还是值得大力提倡的。
那字纸该如何处理?《二刻拍案》卷一开篇诗曰“世间字纸藏经同,见者须当付火中。或置长流清净处,自然福禄永无穷”;《颜氏家训》云“应于焚化”。《我写废都前后的西安情结》一文中一老者曾经告诉贾平凹,老者年轻的时候,西安寺庙庵观道院都设有铁炉的,每日又派出当值的和尚道人,持钉竿,挑竹筐,走街串巷收捡字纸,然后携回投炉焚化。
古代各地都建有“敬字亭”、“圣迹亭”、“惜字塔”、“惜字宫”、“焚字炉”、“焚字库”等,一般来说塔身通常有一孔,或方、或圆或倒U形,用于焚烧字纸。成都十大旅游古镇之一的蒲江西来古镇有一座百年历史的文风塔,塔正面建有焚字库,上刻“惜字宫”三字,两旁有联曰:“废墨收经史,遗文著汉唐”。湖南隆回县岩口乡河边村有一座始建于清代道光己酉年间的“惜字炉”,实际上是高十二米五的三层楼阁式的砖、石结构的塔。南北塔壁上各嵌石碑一块,碑文依稀可辨,其中一块叙述“借字惜”修建目的和意义,警戒后人“读书当因敬字而惜字”,切勿将“断简残篇”、“单词见字”用以“覆、裹物”、“拭必糊窗”、“飞絮以入淤泥”、“同芳草而遭践踏”等等。湖南凤凰沙湾有座万名塔,前身即为建于清嘉庆年间焚烧字纸用的惜字塔。原塔三层高11米,塔身为正六方形,三檐六角,上置色彩斑斓的璃璃葫芦宝顶。上层外壁书写“夕光射斗”四字,中层书有“中流砥柱”,下层书有“翰墨流芳”。惜字塔后被毁,现塔为重建。
据考,焚字的习俗自唐代始,明清时为盛。唐戴孚《广异记·狄仁杰》记载:“高宗时,狄仁杰为监察御史。江岭神祠,焚烧略尽。至端州。有蛮神,仁杰欲烧之。使人入庙者立死。仁杰募能焚之者,赏钱百千。时有二人出应募。仁杰问:‘往复何用?’人云:‘愿得敕牒。’仁杰以牒与之。其人持往,至庙,便云:‘有敕。’因开牒以入,宣之。神不复动,遂焚毁之。”唐高宗时,狄仁杰为监察御史,为对付端州一作恶多端的“蛮神”,专门重金“募能焚之者”,应募的两人持文字写的具有法力的敕牒前往,最终战胜了“蛮神”。被誉为湘西三大古谜之一的辰州符,其中最主要的纸符就是将一些赋予特殊意义的字写在纸上。
敬惜字纸就是珍重文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10-10
对文字不尊敬